冯娇娇
(广州华商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
《大学英语》 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通识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会从事各行各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如何将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得体、合理、顺畅地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相对保守和落后,依然是出于应试的目的来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学生的成绩,是学生记住了多少单词,做对了几道题。以《21 世纪大学英语4》第4 单元《Innovation》为例,在设计这一单元的课堂安排时,大部分教师会首先讲解单词的意思,分析例句,然后领读单词,最后将单词带入课文中,逐一翻译每句话的中文含义。这样的教学安排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课堂氛围将会非常沉闷单调,学生的吸收理解能力也将大打折扣,甚至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很多教师往往会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体,把学生当作听众,课堂成为老师的主场,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单向性活动,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度,忽略了学生需要表达自我的需求,也忽略了学生的反馈和积极性。
在教学方式上,目前教师们主要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授手段,即紧跟教学进度,钻研教材,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和细节。但是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主体——学生,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仍然以《21 世纪大学英语4》第4 单元《Innovation》为例,除了掌握“Innovation”这个主题相关的新单词和语法知识,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在这一章节中还能收获什么,还希望学会什么,学生希望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是教师在前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思和设计的,不仅只是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大学英语》 对于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专业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其重要性远远低于自己的专业课,无法心甘情愿的在这门课程上真正投入心思和精力。英语能力也相对较弱,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对上课内容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有部分学生在课上是自我放弃的状态,注意力和心思完全游离到了课堂外,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仅仅只是顺利通过期末考试,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自律性。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被动学习,完全需要依赖老师的指令和辅助,否则无法独立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缺乏学习独立性,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只是机械式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当前各个高校为了扩充自己的师资力量,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招收了大批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前卫,拥有很多大胆新潮的观点,能够迅速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有亲和力。但是年轻教师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乏教学经验,仅仅只有一腔热血是无法给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的。年轻教师在开始踏上三尺讲台时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很多时候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知道怎样才能将课本知识以学生能够听懂且接受的方式讲授出来,不知道怎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控住整个课堂的节奏和基调,更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而且有部分年轻教师受教育背景所限,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观念都是具有局限性的,仍然需要不断的通过学习来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突破自己的眼界和陈旧的观念。
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进行了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才会发生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得到保证[1]。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一切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方位地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教师要激发参与者的兴趣,激励学生踊跃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只是帮助学生通过各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让学生积极阅读、 主动汲取知识,从接受型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2]。面对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探索未知的领域,敢于开口说英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够直面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一次次的失败和错误中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
首先,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优秀的外语教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保证,就文化教学而言,大学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文化学习,储备文化知识[3]。教师除了备课和上课外,更要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语言知识点,还要进行跨文化教育,努力消除本土学生在学习西方文化时所产生的文化隔阂。如《21 世纪大学英语4》第4 单元《Innovation》这篇文章中提到了Uber 一词,大多数学生对此都不太熟悉了解,教师可以将Uber 与中国的滴滴进行类比,适度地介绍Uber 在美国的受众群体和使用情况,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升学生的西方文化意识。
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同时,教授社会、文化、科学等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4]。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目标,但是学生此外应有更高层次的提升和追求,不应满足于此。大学英语课本的内容主要还是以应试为主的语言知识点,缺少对西方国家社会生活层面的相关介绍,缺少文化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文化敏感度,在课前需要充分研读教学资料,挖掘深层文化内涵,搜集辅助教学信息,根据授课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身文化素养进行文化渗透,平衡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将课本知识作为跨文化教育的桥梁,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的局限,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在书籍中探寻答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需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授课内容。当前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APP,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选择空间,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解决大学英语上课时间不足的问题,延长学习的有效时长,通过“线上+线下”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上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21 世纪大学英语4》第4 单元《Innovation》为例,将导入性的内容放在课前,通过“慕课堂”“雨课堂”或“翻转课堂”等形式,提前发布“Innovation”相关的知识性内容、话题或视频,引导学生做好前期调研汇总工作,比如,研究课文warm-up 部分视频里“盒马鲜生”与传统超市的异同,并分别从消费者和商家的角度分析利弊。在课堂上有限的几十分钟里,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要点,重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为学生布置拓展延伸性的任务,比如,搜集中国近几年在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以及为人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便捷之处(如移动支付,共享出行,雨伞租赁,蔚来汽车等);或者撰写一篇有关创新的文章,了解学生眼中什么是创新以及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什么。通过课前、课上和课下3 个阶段,打破学生对学习这样一种刻板印象,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网络检索信息、图书馆查阅资料、各类平台和翻译软件等)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课前的准备工作也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
线上的各类学习平台和软件也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这是《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难点。将线上的口语训练软件与线下授课内容相结合,势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教学平台实现资源的推送、师生交流、课堂组织分组学习,同时教学平台上的课件、资料辅助自主学习和任务实施,利用教学平台提供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任务、学习资源和支持,由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进行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动起来,为静态的大学英语课堂注入活力[5]。
“教学导师制”是指师德高尚、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以师带徒的形式在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法技能、 科学研究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刚毕业或者教学经验欠缺的教师予以教学方面的具体指导。这是一种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有效形式,可具体理解为在专家教师引领下带动其他教师围绕教师真实需求开展主题研讨、协作备课、观摩示范等网络研修活动,目的是促进教师个人和共同体的专业成长,并产生区域辐射效应[6]。“教学导师制”旨在为被指导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科学研究以及教育思想等方面具体的指导;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对一”的师带徒模式,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被指导教师指出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建议,以此提升被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教学导师制”开展周期为一学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时间上的调整,在此期间,指导教师每周要观摩被指导老师的课堂教学,每周至少2 课时,然后进行教学评价并给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参加课堂观摩、集体备课、教学讨论、教学竞赛等活动,被指导教师可提出自己在教学、科研,或者教育理念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师答疑解惑,并根据被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定具体的解决方案。“教学导师制”将会从各个方面为被指导教师提供具体且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方法,极大地提高被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应该突破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养,不仅传授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更要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