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度学习需求为基础的高校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2021-03-07 19:44:40何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深度理念课堂教学

何源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我们通常所说的深度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对传统知识理解学习的基础之上,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批判性的认识,学生要将自己新学的知识融入旧有的知识架构中,并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深度学习可以将旧知识迁移到全新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1]。深度学习具有理解、批判、沟通和重建的特点,在高校课堂中充分发挥深度学习的优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学生能够深入探究的问题,学生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深度学习”贯穿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1 深度学习的特征与重要意义

深度学习——坚持价值观与能力并重育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往难以记忆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3]。深度学习在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培育将来进一步发展核心素养。那么怎样理解深度学习呢,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带领着学生,探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将全身心投入学习,成功后快乐体验感更强,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加有意义的发展[4]。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互相成长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自己的不足,然后知道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深度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主动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而学生在有难度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前,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能够独立操作这些内容,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5]。以此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科课程的育人品质。深度学习应用于高校教学需要注意以下4 点:一是挖掘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深度学习特征的挖掘,尤其是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有深度地参与,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才能够将深度学习贯彻地更加彻底。二是强调深度学习丰富的目标与结果。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应指向多维目标和多重结果——学生不仅要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还要实现能力的发展和积极情感的体验。三是从学生有深度的“学”出发,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教学意图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以及能有序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营造平等、宽松、合作、安全的互动氛围,并依据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调整。总的来说深度学习研究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深度学习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深度学习融合高校教学不再神秘,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学习交流,体会到更多学习的力量、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接收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学习方式,相信深度学习会不断激发学生潜力和学习力,为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大学生更加多样化,这种形势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构成了相当大的挑战[6]。

2.1 学生多样化与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的矛盾

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由规模扩张引发的大学生多样化,必然要对高等教育个性化培养提出诉求,而教师教学理念相比学生多元化增长的滞后性使得这种诉求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满足。面对不同需求的众多学生,教师如果要做到针对性教学、个性化指导,不仅在课堂上要处处关注,课后还要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对课堂作业进行反馈,这无疑需要教师付出非常多的精力和心血[7]。学生需求多样化与大学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的矛盾,是当下我国高校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挑战。

2.2 传统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大学教师普遍存在“科研是硬指标,教学是软任务”的认识偏向。这种认识偏向使部分教师在对待教学工作方面,往往采取一种应付、敷衍的态度,具体表现为课程教学内容钻研不够,备课不充分,念课件、念教材、课件更新不足等现象[8]。这种教学,必然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学习厌烦或不感兴趣以及教师低成就感的后果,久而久之将会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教师教学责任心不足,注重教学细节不够

教师教学责任心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除了绩效管理和教师评聘制度外,从客观因素看,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有一定学习基础、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年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大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加突出,因而课堂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当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师的教学责任心也密切相关。倘若教师教学责任心淡化,教学敷衍了事,不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那么这种教学方式也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课堂就会因缺少吸引力而变得沉闷无趣,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便是对教师授课的消极应对。从主观因素看,教师认真备课搞好教学,希望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倘若一位教师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发现学生反响平平,或许在下一次的备课中,教师就不会再花费百分之百的精力了。可见,教学质量需要师生双方共同来维护。

2.4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严峻性已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国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定教学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减少“水课”,提高“金课”占比,教师要合理提高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课程和课后作业的方式提高难度,切实通过难度提高达到课程质量提高的目的。《通知》发布后,各高校对于课程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提高,但高校课程教学质量低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仍难以消除。

3 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校课堂教学创新

3.1 更新教学理念

高校教师要立足发展视角,明确自身在教学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相对其他阶段的教师都更加重要。传统的教学采取的是一刀切方式。深度学习理念要求教师实现传统教学理念的变革,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模式。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从学生角度思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积极采纳学生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上述几方面的考虑,进行教学的发展和变革。学校、教师和学生其实都是教学的主体,不分主次,为了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构架,教师要借助这种三方一齐的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实现有质量的深度学习,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3.2 提炼教学主题

一般来说,教师在确定教学主题时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按照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选择综合性和开放性强的主题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校每年都会召开运动会,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一契机,邀请学生为学校运动会出点子,比如说,将自己设计的项目放在运动会中,这种项目设计需要说明学生设计的初衷,项目需要注意的事项、项目使用的学生群体等,通过展示、评比的方式选用质量较高的项目,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不同课程教学主题的确定,都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是学科核心内容组织起来的,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选择有利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展的,值得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主题。一方面体现了学习的本质;另一方面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参与其中,不断探究,开展更加深度的学习。

3.3 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突出活动与实践,促进高校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体验,学生在经验生成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思想与价值的深度融合[9]。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更好理解的知识,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活跃的知识,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可以更深地体会知识蕴含的内涵,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究,得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学生的深度学习的机制。通过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激发,使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接受走向探究、从知识的储存走向知识的创生[10]。要让学生学习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内容的发现过程、知识规律的探索过程、思想方法的感悟过程。最终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将深度学习灵活运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3.4 注重教学细节

教师要想开展深度教学,就要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比如,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加强对课标的学习,在课标的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用心备好课,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升教学水平。深度学习理念融入高校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反思日常教学,强化教学能力,更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与发展。高校课堂教学要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以研促思,以思促教,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走上新台阶。

3.5 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

传统高校教学评价主体往往就是教师本人,学生本人没有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打击,而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让学生这一主体也参与到对自己深度学习的评价过程中。传统高校教学评价依据单一的考试成绩,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评价不得已逼迫自己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也就无法进行深度学习,学习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可以从学生的知识运用灵活性,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多方面展开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还要评价学生的成长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教学评价不再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是为了鼓励学生的长期发展,学生在这种评价模式下,可以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下一阶段的学习更好地展开,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评价机制中加入反馈机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更加适应教师教学的节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各个行业、各个岗位的工作都面临着新的要求,这对新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高校在进行深度学习教学创新时要充分结合高校课堂教学现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学习和认知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现状看,越来越多高校和教师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思维、学习能力改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意识到深度学习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深度学习在高校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但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猜你喜欢
深度理念课堂教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