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2021-03-07 19:37刘伟王安东郭智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受教育者教育者

刘伟,王安东,郭智峰

(1.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湖南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湖南长沙 430100)

走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务之需,让人民幸福是党和国家最关心的落脚点。恰好有这么一门学科,它被称为积极心理学,它是关于幸福的科学,是一把使人们通往幸福的钥匙[1]。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每一位普通老百姓的活力与美德,倡导人性中的积极特质,对发掘人的潜能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想要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不得不在积极心理学中借鉴经验。笔者试图从积极心理学及其主要内容切入,找寻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在此基点上提出积极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的一些启示。

1 积极心理学及其研究内容

1.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辞海》 这本工具书中对积极心理学的释义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能使个人和社区繁盛的力量和美德”。为此,理解积极心理学的内涵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与积极品质以实现个人的幸福与健康。另一方面,更加关注群体社会中形成的良好的组织环境以促进社区的繁荣与进步。不同于咨询心理学主要服务于存在心理障碍的人群,积极心理学的服务对象是所有人群,在我们的社会中,大部分人群都是心理健康的人群,对于他们要如何提升心理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程度,活得更加富足、有意义与有价值感,积极心理学都会给予相应的基于实证研究的指导。积极心理学旨在构建一个囊括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的积极整体,形成个体与社会彼此相互促进的氛围,创造能够提升全人类幸福感的积极的外部环境系统,使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在积极的环境互动中逐渐完善自我的发展。

1.2 积极心理学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关键词:乐观主义、主观性健康、幸福、积极情感、自我认同、意义……[2]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大主要版块。

第一个版块为积极情绪体验,主要包括个体在对待过去、 现在以及未来3 个不同的时间点上表现出的不同的积极情绪体验,对过去重点研究个体的“满意体验”,对现在重点研究个体的“快乐体验”、对未来重点研究个体的“希望体验”。美国心理学教授弗雷德里克森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提出积极情绪能够拓展个人的身体素质、 心智水平以及社会资源,具体表现在对积极品质、认知领域扩展以及韧性水平的提高。

第二个版块为积极人格特质,当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被不断放大、强化后,个体的潜能得到激发,能力得到突破,适应能力显著提高,个体最终实现自我管理并加以坚持,此时,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就基本形成了。目前积极心理学中总结概括出积极的人格、积极的自我、仁爱、节制、宽容、勇气、创造力等24 种积极人格特质,并明确指出个体良好的积极情绪体验和良好的自尊是积极人格特质最终形成的充分且必要前提。鼓励个体在面对生活压力的时候采取乐观的态度、积极的思维、正确的价值观,与他人及自身建立维持良好的关系,增强自身适应问题的能力,保持自身的精神健康发展。

第三个版块为积极社会环境,个体处在环境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分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坏的影响,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研究得出,当个体周遭环境对个体表现出支持、肯定或提供选择时,个体最有可能实现自由展,获得“自我实现”。积极心理学中对这一版块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但作为最后一个版块,积极社会环境内容部分也十分重要,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媒体、社会,我们只有建构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提供直接来源,我们只有建构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才能为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给予力量支撑。

2 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

积极心理学脱胎于心理学,也和心理学一样,有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借鉴的地方,积极心理学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然是两门单独的学科体系,但是二者又在教育理念、 教育过程以及教育功能等方面有一些共通之处。

2.1 相同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想要这份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必须要对社会成员进行全面覆盖,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能马虎,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搪塞敷衍,必须“以人为本”,时刻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灵变化,用积极的价值观去引导受教育者的所“思”所“想”所“为”。习近平总书记谈道,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关照、服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围绕学生”就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关照学生”就是关注受教育者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服务学生”就是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成长、成才、成“材”,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每一砖一瓦。在“关照学生”“以人为本”这一点上思想政治工作与积极心理学有异曲同工之秒,甚至,积极心理学不止要关注每个个体的健康心理状况,更加致力于使人们形成一种积极性质的心理,注重人本身的潜能的挥发,因此,在“以人为本”这一点上,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对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启示和帮助作用。

2.2 相似的教育过程:内化与外化

思想政治教育在给受教育者灌输党和国家主流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内化阶段和外化阶段是过程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内化阶段指思想政治教育者用适当的方法与形式,引导其教育对象将社会主流品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心理诉求,并将这种诉求当作自己的信仰,封存在自己的情感和心灵之中; 外化阶段指思想政治教育者继续采用适当的方法与形式,引导教育对象将其在内心深处已然形成的心灵认知(即思想品德意识)落实在自己的实践行为中[3]。同样,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过程也包含者内化与外化这两个阶段,内化阶段即积极心理学家引导个体产生积极情绪,并鼓励个体对象将积极情绪体验长时间地储存在脑海中,从而逐渐衍生为一种“正能量”,或者称之为幸福感的感觉;外化阶段即积极心理学家引导个体对象将脑海中的“正能量”释放到自己的问题之中,困难之中,生活之中,去解决问题,击倒困难,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做一个成功且幸福的人。

2.3 共有的教育功能:导向、育人和开发

积极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研究人的学问,两者具有一些共同的功能:导向功能、育人功能以及开发功能。首先是导向功能,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想造就爱国者、奋斗者、社会主义建设者,积极心理学想造就乐观、幸福、优秀的人,当前在中国这两者是不冲突的,祖国要培养的人才一定既能满足积极心理学的导向要求,又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要求;其次是育人功能,二者都具有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二者育人方法的侧重面稍有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偏向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来达成育人目的,积极心理学偏向于培养个体形成积极人格来促成育人目标,双方各有千秋,值得对方学习借鉴;最后是开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和积极心理学在开发的过程中,都注重改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受体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积极心理学家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鼓励受教育者或者个体对象进行自我开发,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3 积极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只有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地汲取新知识,做到海纳百川,才能在层出不穷又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中立于不败之地。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前文通过提炼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不难发现积极心理学的内容版块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启示作用,而作用的发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践中去操作和执行。

3.1 增强受教育者的主观心理体验,提高其积极性

心理决定行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环节中,受教育者的主观心理体验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在活动实践中主动参与程度的高与低,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的强与弱,因此,时刻关心、关注受教育者的主观心理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策行教育活动的一个“抓手”。结合积极心理学中个体对象的主观心理体验囊括过去(以满足感为主)、现在(以快乐感为主)、未来(以希望感为主)3 种类别,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传授教育内容的时候可以因“材”施教,此“材”非彼材,并非指教育对象,而是指教育内容,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通过中华民族磅礴悠久的千年文化激发教育对象对中国过去的满足感; 我们可以在开展道德教育的时候,让教育对象在道德实践中奉献劳动,收获当下的快乐感;我们可以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时候,用“四个自信”“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坚定教育对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未来的共产主义实现满怀希望感,当然,每一种教育对应的体验感不是固定的,更不是唯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诱发教育对象的积极体验行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受教育者的主观心理体验在提高教育效果方面的可观之处。

3.2 引导受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元素,提高其快乐度

积极心理学坚持“性善论”,每个人内心之中必然存在着积极的心理元素,这些积极因素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源,是一种强大的资源,能够使人们保持身心健康,提升工作效率,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更好地应对外界压力[4-6]。这种理论思维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启示:先快乐,再教育,因此,要注意引导受教育者性格中的积极心理元素,先提高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快乐度,再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告诫每一位教育者在对待任何一位教育对象时都要怀着积极的人性观,用积极辐射积极,用快乐传递快乐,要有足够的耐心,做到“3 点引导”:引导教育对象开放思想,学会感激新时代所带来的一切机遇与挑战; 引导教育对象敞开心扉,在友好的教育关系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育对象做真实的自己,投身自己最擅长又感兴趣的领域以更好地实现人生华章,做出社会贡献。通过以上3 点引导,受教育者一步步释放、放大自己内心深处的积极心理因素,产生积极情感,形成积极人格特质,从而能够自觉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正能量”洗礼,做到积极快乐地投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当中。

3.3 重视受教育者的周边环境支持,提高其幸福感

孟母三迁的道理说明了学习者周边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积极心理学也通过大量实证后表明积极的社会环境支持有利于个体对象积极型人格的形成,最终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圆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积极主动构建支持受教育者自我发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序推进,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周边环境,当教育对象处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营造的舒适环境中时,这种愉悦体验能够提高教育对象的幸福感,教育对象获得积极情绪体验,此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趁热打铁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顺风顺水,水到渠成了。大体上,受教育者处于以下3 种不同的环境中:家庭、校园、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在这三方面环境改善上倾心血,下功夫。但是,如此之大的一个系统工程,光靠思想政治教育者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借助一切能够借助的力量,让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形成合力;让家长、师长、班长、寝室长之间形成合力;让网络平台、文化场所、舆论阵地之间形成合力,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活跃在各个主体之间,做合力形成的促进者、发挥者、领导者。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作为一门科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心理学支撑。目前,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理应主动探寻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有效契合,从中得出更多的启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插上“动力之翼”。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受教育者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