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背景下“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

2021-03-07 19:01:03彭祚琼韩学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体教学资源融合

彭祚琼,韩学民

(海南大学,海南海口 570228)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身体的形态指标上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身体素质指标下降的趋势[1]。进行“高参小”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一方面,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作用,因此,在自贸港背景下,进行“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参小”与“教体融合”的基本情况说明

1.1 什么是“高参小”

所谓的“高参小”,最早是由北京市教委提出的,指的是借助于高等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参与到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这种模式既能够提升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又能够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的场所,“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是一项具有多方效益的利好项目,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

1.2 “教体融合”的概念和内涵

“教体融合”将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制度等进行全方位的融合与发展,在思想基础上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且将人的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的实现目标的手段,在目的上是促进体育竞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2]。通过将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相融合,使得竞技体育的人才储备得以扩大。教体融合不仅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教育理念不断升级,社会各界对于中小学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关注,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规定了“让每位学生掌握1 至2 项运动技能”的具体目标。在后来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更是把“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写入战略目标[3],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

2 自贸港背景下“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必然性

2.1 中小学的运动效果差,“体教融合”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

目前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但是由于课业繁重,很多时候学习和体育锻炼是相对矛盾的, 并且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往往缺少专业的人才指导,使得体育运动效果不佳。家长对体育的支持大打折扣,中小学教师教学压力大等因素,都使得“体教融合”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2.2 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环节比较欠缺,制约了人才质量和科研发展

大学科研能力水平以及专业技术水平高,但是缺少相应的试验田,没法进行更好的科学研究,使得科研水平仅限于理论水平,而缺少实践经验,大学生也因为缺乏更有效更直接的实习,而导致了初入社会时接受较慢或适应较慢,同时,也使得高校社会职能发挥的不尽人意。

2.3 教育是自贸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必须慎重视之

每个地方、每个省份都有其独特的环境,只有针对其特有的环境基础,结合政府政策导向,才能更好地执行政策要求。海南是国内最大的自贸港,自贸港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更好的教育平台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海南的发展质量,因此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平台是亟待解决的发展难题。在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进行“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旨在解决目前海南省“课后一小时”的空白,将大学的优秀资源与中小学结合起来,为海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构建试验田,在校内进行教学课改,课外进行教学实践,打造具有自贸港特色的教学合作院校,构建良性科学合理的教学教育平台。

3 自贸港背景下“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可能性

3.1 政府的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背景之下,政府在发展中也在逐渐的调整、 完善自身的职能和工作的方式,越来越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在我国的体育行政部门中,政府不断的简政放权,减少参与微观的管理工作,这就为高校的“高参小”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使得高校在发展“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有积极性和能动性。

3.2 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是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教育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扩大了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利,调动了高校发挥社会职能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需求,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这种模式之下,不仅提升了高校自身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而且对于当地的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和补充,进而促进当地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体育事业培养了后备人才。

3.3 为大众的理念转变提供了社会基础

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身高、 体重等形态性指标不断上升,但身体的素质性指标却不断下降的发展背景,社会各界对于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都表现出格外的重视,首先是国家层面上不断加强对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推广,就是将“健康第一”作为其指导思想[5]。社会大众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能够为“高参小” 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社会基础,一方面,能够使大众进一步了解体育后备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培养其体育运动的意识,进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有利于挖掘更多有潜力的运动人才,提升了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的空间。

3.4 自贸港的发展背景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和保障,海南是国内最大的自贸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地方的经济实力能够对当地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资金支持,进而使得“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推进更加顺畅,也使得“教体融合”的模式能够进一步落实,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 “高参小”项目在“教体融合”观念下的融合实施过程与教学模型建构

4.1 参与小学校本体育课程的建设工作

高校在进行“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对小学阶段的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创新性的改革发展,依托自身在体育教学经验、体育知识上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发、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在小学校本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并且,进一步为高校发展实践教学基地,促进高校内教学改革,进而实现高校与中小学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

4.2 发展课后的体育社团以及“课后一小时”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比较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进而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发现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而推动“教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中,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体育运动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或使学生掌握1~2 项运动技能,而发展课后的体育社团以及“课后一小时”活动就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4.3 开发、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提升文化氛围

对于校园的建设与发展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通过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学习内部体育运动的氛围和热情,促进学生养成锻炼的意识,而且能够成为学校重要的办学特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底蕴,在“高参小”项目的目标设置中就有加强与小学基础教育合作,成立相关的特色项目学校。

4.4 加强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师资队伍的训练和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的活动中,不能仅仅是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能力,也要不断地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体育知识、教学能力。在“高参小”的模式之下,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教学优势,以培训进修、交流研讨会、公开课教学等形式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提升,鼓励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再学习和深造,进而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实力和水平。

4.5 培养体育特长生,建立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储备库

高校的“教体融合”发展模式之下,其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体育竞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高参小” 项目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工作能够为后备人才的发现、挖掘起到良好的作用。“教体融合”发展模式,一方面,拓展了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的机会,进而扩大了竞技体育的人才来源。另一方面,高校的体育教育资源丰富,但是高校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的训练,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难以有效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岗位的要求。在“高参小”项目下,高校的学生能够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使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进一步的发挥,在“高参小”项目中,培养体育特长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学生专业知识和体育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培养方案的制定,有利于“教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5 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探索“高参小”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

5.1 加强相应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相应的执教水平和执教质量

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事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参小”项目的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实习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在实习教师的选拔过程中,要将热爱教学、 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善于合作等品质和特点作为重要的参考,对于实习教师,要择优选择,并且加强对于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的管理工作,设立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实施淘汰制,提升实习教师的危机意识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提升实习教师的队伍质量。

5.2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深度,在高校的帮助下提升发展的质量

小学部分要不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深度,加强实质性的沟通,并对“高参小”项目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定期开展、举行相关的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提升“高参小”项目的质量和发展水平。小学在开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也要多与高校进行沟通、合作[6],使之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提升发展的质量。

5.3 寻求政府的支持,在政府的鼓励下提升发展的水平

政府要积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支持“高参小”项目的发展,加大对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充分重视“高参小”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对于“高参小”项目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时地给予支持和援助,加强对于“高参小”项目的监督和领导。

6 结语

“高参小”项目教学模式应用将各层级的教育融合一体,弥补其教育层次的不足促进了“体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多角度探索,并且,项目化教学形式应用,使得项目更贴近实际,可持续性强,其发展中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体教融合”用高校和基础教育学校的资源实现各层级的资源整合,充分运各自的资源,无论是对大学教学教改,还是对小学体育建设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目前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具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强对“高参小”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以及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活动的进步和发展,使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教体教学资源融合
湘西州举行教体工作务虚会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上饶县教体系统积极 投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江西教育A(2019年4期)2019-05-28 00:33:28
教体结合对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的研究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