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化双语教材与资源建设研究

2021-09-10 00:23:56李营叶远荷林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双语广西特色

李营,叶远荷,林澜

(北部湾大学,广西钦州 535011)

伴随区域全面伙伴经济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广西凭借地理优势,迎来了发展多边关系、拓展合作渠道的新的战略机遇,形成了“深耕东盟、拓展RCEP、面向世界”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也对广西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1],不断丰富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研究, 既是广西进行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之需,也是我国弘扬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必经之路。

1 广西文化双语教材与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广西文化课程的建设是广西地方文化传播的基石,也是各高校进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阵地[2]。充分挖掘广西地域文化并丰富文化课程资源, 构建地域文化品牌特色的教育体系,是广西各高校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定位的重要任务。当前,广西各层次学校对地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一,其中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转变思想,认清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以双语文化教材和资源建设为载体,将广西文化双语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在学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开设文化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

1.1 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内涵需求

教育部2020年11月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全面部署了新时代下新文科建设的要求,并就其发展路径达成共识即加快推进发展文科教育创新。文科教育的建设一方面需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需要落实好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任务,这其中便包括有促进专业优化、夯实课程体系、打造质量文化的要求。不断更新我国社会特色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理论经验,同时将其写入教材,丰富文化教学资源,从而建设文科特色质量文化, 强化高校作为文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主体意识,使得人才建设能力持续提升。

从“文化强国”到“文化强省”,各省各地区都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3]。广西本土文化是广西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本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广西文化形象的构建和广西区域影响力的提升, 而借助优秀的教学教材资源在教学环节进行广西文化的宣传成为最为现实的手段之一,从而传播广西声音,讲好广西故事,进而传播广西文化。

1.2 广西文化双语教材资源的缺乏

通过“广西文化”书籍检索结果表明(如表1 所示),截至目前关于广西文化的出版物,集中在对广西特色文化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这其中一方面是广西民族文化出版社在2012年相继出版了广西文化系列丛书,包括戏剧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歌谣文化、铜鼓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舞蹈文化与织绣文化; 另一方面近几年的出版物主要围绕广西海洋文化进行研究。对广西文化整体概览的出版物教材也不乏少数,但大多是从整体上对广西地域文化进行百科介绍和历史科普。而旅游文化资源类的正式出版物则相对偏少,这也反映出了信息时代社交平台和媒体的资源共享与网络互通,使得旅游文化方面的信息获取和了解更加方便快捷。

表1 广西文化出版物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当前所有关于广西文化的出版物均为汉语,唯一一本英汉对照的出版物是关于北部湾旅游景点文化的中英双语读本; 其次在已有的广西文化出版物里,可以用作教材来进行使用的并不多,整体概览类型的出版物有的过于学术和专业,不适用于高校学生的教材,特色文化类型的出版物其内容都是围绕某一个方面进行介绍,其对于广西文化的整体系统性教育还不够。因此,关于广西文化的教材与资源处于一个相对缺乏的状态,更不用说中英双语教材与资源,几乎是空白。

2 广西文化双语教材与资源建设的构想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沿海,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 造就了绚丽多彩、渊源深广、独具特色的八桂文化。广西本土文化的发展伴随着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进,呈现出多头并行、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从地域文化类型上划分,广西文化包含有桂北山水文化、桂南海洋文化、左右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化[4];从民族性角度来看,则有汉文化、壮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 从文化整体的多样性层面而言, 则有地理、历史、民族、人物、文化、神话、遗产、风物、工业等。文化的不同类别划分,存在的是文化视角的差异,并无好坏高低之别,应该结合其衍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进行充分的接纳与重塑。所以,对于广西文化双语教材与资源建设的构想中, 需要立足广西文化特色的四重性,即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和交融性,做到既不失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根基,又不乏文化交融传播的活力与张力。

2.1 广西地方文化特色教材编写

广西文化双语教材的编写可以从精装和简装两个层面进行,满足不同学习层次的需求。一方面,对所编写教材的文化类型进行定位,整体上可以参照中国文化教材的编写布局,即依据具体的版块内容如广西土地和人民、广西历史、广西经济、广西教育、广西宗教、广西社会问题、广西文学、广西旅游、广西民俗、广西体育、广西名人、广西艺术等,此类教材的编写应该以精装为主,同时配备具体的练习,方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5];另一方面,简装的教材需要结合时下的各种宣传材料,突出新颖性与知识性,可以设计一些导读板块内容或者外界关于广西的一些看法与评论,加强阅读的趣味性,促进文化理解并达到宣传的作用。

在做好汉语版的广西文化概况编写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着手进行汉英以及东盟小语种系列版本的翻译工作,建设汉英、汉越、汉泰等系列的双语教材,以达到广西文化双语教材整体性的建设。高等院校相关专家和教师必须要做好广西文化的双语互译工作,在广西文化双语教材与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汉语的用词,又要注重其译文的精准[6],通过反复的查证、 咨询专家学者以及联络行业人员共同合作等,力求使得广西文化特色词汇能够做到传神达意,让双语文化教材为学习者包括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所理解,使其成为对外宣传介绍广西的绝好资料并且发挥其传播广西文化的重要意义。

2.2 广西文化特色微视频线上课程打造与开放资源共享

首先,在课程资源打造上寻找突破口,利用微视频课件的便捷性和广泛传播性, 通过分步骤的形式建设并同时丰富课程资源系统。以《广西文化》系列课程为例,以开发编写的教材为基础,同时注重视频课件制作的趣味性,力争将文字脚本做到图文并茂,以广西特色文化的类型板块分类为体系,形成精悍短小的文本资源,方便线下获取,同时满足线上碎片化的学习习惯需求。

其次,授课方式上结合模块化特色,针对性地进行模块化分门别类教学。该课程的系列微视频,以广西文化主题类别构建为思路,每个小视频做到有主题聚焦,能进行问题解决。在单个的模块化设计中,抓好重点,细化难点,以预习导读—巩固复习—拓展强化思路创建系统的导学板块, 满足线上教育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线上学习主体的自主性。

再次, 课程建设上充分利用流媒体将教学资源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上线,逐步构建成网络模块特色。针对每个模块所涉及的基本内容、知识点等,以单元为结构制作成可视化的课件包括文字配音、图片、以及动画,同时对教师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视频记录,并配以形象生动的讲解[7],然后将这些教学资源上传到线上教育的教学网站或者借用手机应用端市场供学生获取, 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最后,进行适当的线上直播课程交流与分享。线上的自主学习可以作为对于广西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对于学生的学习反馈收集以及微课视频课程效果的跟踪,必须要结合适当的线上直播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提供线上答疑,增加师生互动;同时,也可以依据线上的即时分享,适当对广西文化微课视频内容进行更新,保证课程、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紧密相依。

2.3 线上教育教学平台与完整独特的教学体系构建

《广西文化》双语课程建设要利用广西少数民族的品牌特点,利用沿海沿边、与东南亚毗邻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7],把已有的成熟的广西文化教材资源、互联网素材与教学改革的整体进行关联,这其中包课程体系、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进而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并且要打造在线开放的特色,才可以使得课程资源建设取得可见的成效。整体上,课程建设既要立足于已有的基础,循序渐进,也必须不断革新思路方法,结合当前线上教学的特征,使得课程资源建设目标与之相适配,并始终紧密相连,即做到在一切教学教育活动实践中要贯穿课程资源建设的指引目标,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资源建设应该具体落到线上教学活动的教学环节中,即需要对整体线上教学的实践有充分的研究与动态追踪,如线上教学活动对应呈现的过程步骤以及程式方法等,同时又要重视其出现的问题,并且将相应的解决方案落到实处。

第二,课程资源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师生联动互动的主体性,在教与学层面同步推进,课程建设不止关涉到教师,也一样关乎于学生。因此,在进行线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需要充分理解与认识教学双方的互动关系,良好有效的师生互动沟通交流平台和媒介需要融入创造性与活力,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对于知识传播和接收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课程资源建设的核心关键在于充分开发相关教学内容与资源,实现教学活动的课程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这就要求必须一方面紧抓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同时又要清晰地处理好教学大纲、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是统一的整体并且紧密相连,既要做到以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为向导去指引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又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程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第四,课程资源建设的落脚点需回归到教学效果的具体评估中,因为设计好的课程设置与规划方案,如果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那么也就无法证明课程建设的成效。所以,教学效果必须作为检验和衡量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指标,在对应的教学环节需要不断追踪并监控其实施情况,如教学实践环节的具体方案、 师生教学互动沟通平台的设置、学习效果的测评、新技术新媒体教学方法与教学设施的运用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文化双语教材与资源建设仍旧有很多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如中汉语版本的编写及相关外语翻译的协调等。广西文化双语教材编写的方法过程,也仍有很多细节值得挖掘,如各教学单位校园环境的设置、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受众的水平以及双语教材在其中使用的效果,都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需要不断摸索出新思路与新方法。广西文化双语教材的开发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多元文化的发展、 地域文化的传播创新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当前广西转型跨越发展时期,其有助于广西培养特色外语人才,打造广西对外文化交流新窗口,进而打开广西公共外交的新局面,促进广西的经济文化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双语广西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5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7期)2014-09-29 06:19:50
快乐双语
新晨(2013年10期)2014-09-29 02:50:54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