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 万人。百万扩招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职教二十条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机遇。教育部等6 个部门联合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做了精细部署。2019年12月,各高职院校开启扩招生人才培养工作。一年来,各高职院校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探索和实践扩招生人才培养对策,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文章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为例进行探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1]。这意味着扩招生源层次结构多样化,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等成了主要扩招对象。这些人群录取后,使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由单一结构转变为二元结构。学生除学生角色外,可能同时是父母、职工的角色。这些学生具有几个共同特征:一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甚至拥有某一种技能,但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 二是文化基础薄弱,文化层次参差不齐; 三是承担养家的职责,无法跟“全职学生”一样完成全日制学习。这使得教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
大规模迅速扩招给高职院校办学基础、 统筹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师资等软性教学条件和教室、图书、食堂、住宿、教学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等硬件设施亟待加以改善,达到符合合格办学标准,不能因为新增生源而被简单摊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明确了“职业教育不应该是次等教育,是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类型、 同等重要的两类教育”“要关注发展模式的转变,要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的方向转变”的职业教育未来定位和走向。百万扩招也在“轨道内”运行,既要立足于当前,又应着眼于长远。《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百万学生入校再学习的需求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在岗技能提升;另一种是转岗就业提升。无论哪一种,扩招生学习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就业质量是百万扩招生的首要任务。
基于以上问题,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势在必行,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校企协同,采取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充分分析生源特点,抓住学生需求,提供更加符合个性化中小企业的教育模式,是应对“扩招”的有效措施。
百万扩招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提出的。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能力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水平”“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已全面进入转型发展阶段。未来5年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层出不穷,各工作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将以跨界融合为主要特征。跨学科、跨产业能力将成为人才的重要特征[3]。
以文秘专业为例,在浙江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多,文秘专业学生主要是进入中小企业。一方面,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不断增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麦克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9 届大学毕业生从事的10 大主要职业类别中,行政助理和行政管理位列第四,职业的社会需求量较大。但在从事这一职业的主要专业看,排在前三位的并不是文秘类专业,而是其他专业。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明显不高,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勉强就业但难有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市场需求脱节、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和职业定向不明确是主要原因。
面对扩招,文秘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是:一是如何培养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优秀文秘人才;二是如何对接产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复合型和创新型技能人才; 三是如何和企业协同找到校企资源互补共享的切入点。而在实际中更棘手的问题是文秘专业具有典型的人文社科性特征,没有技术性特征,没有直接对应的产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校企协同的企业。这需要结合文秘专业特点,寻求“跨领域”校企协同培养的突破点。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收集、分析、利用数据的能力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小企业面对海量的企业数据收集、筛选、加工、整理和分析工作,急需一批既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掌握数据处理能力的人才。而在大部分企业中未设立专门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岗位,常把数据处理工作交给办公室文秘人员完成[4]。
文秘人员具备熟练操作办公硬件及软件操作系统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其岗位特点决定了他们能较好地胜任信息数据处理服务工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除需要数据资源和技术平台外,还需要专业的数据处理技术人员根据企业行业标准进行指导和评价。因此,突破传统做法,创新思维,打破束缚,探索跨越秘书和信息科技两大领域,对接档案产业,选择具备培养条件的信息科技、数据服务类企业,找到校企资源互补共享的合作切入口开展“跨领域”协培养,可形成合力,相互带动,切实有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5]。
高职院校应紧扣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院校自身特点,选择中小型信息技术服务和数据处理民营企业,调研分析中小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新需求,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关联起来,探索具有凸显“现代服务业”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校与企业的“校企双培养阵地”,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主体优势,发挥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的育人功能。根据信息技术服务和数据处理人才的职业成长培养目标,拟定职业认识、职业认同和职业塑造3 个阶段的教学育人分目标,确定培养方式和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评改革体系。
整合校企资源,针对“信息技术服务”和“数据处理能力”人才培养规律和需求,制定合理全面的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定招生方案、共搭管理平台、共设专业课程、共组教学团队、共建实习基地、共评培养质量六个共同,把企业的技术、资源和用人标准嫁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实施人才精准培养。力求搭建条理清晰、运行规范的协同育人机制,逐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
根据人才培养的递进规律,校企双方针对秘书行业和档案信息处理特性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手段,以智慧档案数据化处理开展流程和所需的技术技能点为主线有序合理设置课程。校企协同建立教学资源体系,开发档案信息化处理等在线开放课程,依托平台打造慕课、微课,实现教学资源、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和教学过程考核线上化;协同建立虚拟实训基地,将企业生产或档案处理等过程引入教学实践,使得课程实践、实习紧扣企业项目需求,将课程实践、课程实习灵活贯穿于3年的学习中,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和实现校企互惠共生的目标。
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的,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师资队伍,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其发展的根本保障,而目前因文秘专业未能在高校中取得独立学科地位,多数教师是汉语言文学或是中文背景师资角色转换而来,既缺乏相关文秘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又确实企业工作经历和背景[7]。
校企协同建设一支“双元双师”师资团队,所谓双元,指的是师资结构的双元性,主要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组成。学校教师以理论教学为出发点,企业导师以“数据信息处理”实践教学为出发点,双方共同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双师,指的是教师教学素质的双师。学校教师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者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掌握职业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教授学生通用性知识和技能;企业导师是企业一线的专业的数据处理技术人员,且德修并技,具备一定的职业教育能力,能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开发和学生考核考评等工作中[8]。
建立开发校企一体的评价考核评价体系,即校企双方根据评价主体(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生源类型的不同共同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确定过程性评价指标和终结性评价指标[9]。过程性评价指标全面考查文秘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过程,终结性考核指标引入行业资格标准或企业考核标准,侧重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在评价内容方面,应全面涉及与企业项目一致的文秘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等。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结合当下信息服务市场需求的专业文秘人才,在校企合作中,既要满足企业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应考虑到文秘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非营利性的长远发展目标[10]。
因此,校企应共同制定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为学生设计了“数据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信息服务业从业者—档案数据信息服务业项目合伙人—数据服务企业创立者”的职业生涯进阶模式,共同制定每个阶段的进入途径、发展目标、胜任标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帮助其形成理性的职业观。
扩招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在实践过程中反复验证。要促进扩招政策长期有效的实施,需要集社会资源校企深度合作,进一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解决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调整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