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艺创作的现状与创新对策研究

2021-03-07 16:48魏晓黎王爱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文艺创作

魏晓黎,王爱芬

(山西省怀仁市文化馆,山西怀仁 0383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文艺创作方面投入的精力逐渐增加,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我国文化发展需求,相关部门应加大群众文艺创作力度,引导更多民众参与创作,并创建良好的展示平台,不断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1 群众文艺创作的意义、原则及创作群体

1.1 群众文艺创作意义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群众文艺创作的精神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群众文艺创作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丰富精神生活,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保证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同时,群众文艺创作更为贴近群众实际生活,结合群众生活习惯,以展览、表演形式体现。强化群众文艺创作工作,可以创作出更多有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升华思想,启迪心智。综上所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群众文艺创作可以提高群众文化与道德水平,加快社会文明的建设速度。

1.2 群众文艺创作遵循原则

首先是统一弘扬主旋律与多样化发展,群众文艺创作要坚持正确发展导向,保证文艺作品形式的多样化,创作更多具备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作品,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其次是统一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群众文艺创作应切实抓好文艺创作的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实现全面繁荣发展。最后是坚持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群众文艺创作要注重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保证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

1.3 群众文艺创作群体

群众文艺创作对作者文字功底、生活感悟以及文化素养提出了更多要求,除了体制内创作外,群众文艺创作群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离退休干部,这部分人退休后,物质生活具备良好保障,精神需求增加,不甘颐养天年,更喜欢发挥余热,认为通过群众文艺创作可以丰富晚年生活,因此会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听讲座,写作品。二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的工会或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属于业余文艺作者,文艺创作并非主业,主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文艺创作。由于文化系统体制内的文艺创作人员数量有限,因此这部分人群也属于群众文艺创作的主要力量。三是热爱文字,以文字为本职工作的人群。这部分人的收入不高,工作也并不稳定,但十分重视文艺创作,将其看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灵感,将感悟转化为文字作品。这一类人的数量并不多,但个性鲜明,在当地文艺创作产生较大影响,代表着虽在体制外,但执着于文字创作的群体。

2 群众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创作门类局限,虽然群众文艺创作获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存在较多局限性,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曲艺以及戏剧等类型,无法为观众带来新鲜感,很难调动文艺创作者的积极性。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多文艺创作者开始倾向采用散文、小说形式进行创作,但这些作品很少涉及文艺知识,不能达到预期的创作与宣传效果。其次是缺乏创作人才,随着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出现多样化的文化形式,人们选择岗位的意识逐渐增强。相较其他文学作品,群众文艺创作的难度较大,创作周期长,且获益较少,这便导致部分文艺创作者转行从事其他行业,缺乏专业人才。同时,部分业余创作者没有将主要精力用于文艺创作,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也并未与文艺单位进行深入沟通,创作效果较差。再次是创作经费不足,当前各级政府机构开始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但在群众文艺方面投入经费较少,无法保证文艺活动的顺利开展,以致文艺创作落后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最后是优秀创作作品缺乏呈现平台,各级部门不够重视文艺事业,很多文艺创作者写出了很好的作品,但却没有在平台展示,以致很多作品无法获得预期反响,影响了创作者的积极性,以致文化事业停滞不前[1]。

3 群众文艺创作的对策

3.1 加强协调领导

群众文艺创作过程中,相关文化部门应严格发挥规划、指导、服务、监督的职能作用,保证管理效果。首先,应做好谋划工作,文化部门将群众文艺创作列入重点工作日程,统筹谋划,并据此做出前瞻性的科学决策。其次,各级文艺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得到地方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保证财政预算,为群众文艺创作工作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促进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实现改革创新。相关部门引导文艺创作者创新文艺形式,展现更多艺术形式。最后,群众文化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每一项文艺活动的规范举办,并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除此之外,文化部门还应意识到文艺创作活动的社会化发展趋势,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积极性,吸引更多外部力量进行文艺创作,并适当转变自身职能,集中做好管理、调控以及服务引导等工作,严格树立文化主管部门的权威性。

3.2 增强创作意识

群众文艺创作开展过程中,应不断增强人民的创作意识,在思想上充分重视,从而推进群众文艺创作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增强与时俱进的潮流意识,群众创作的文艺作品具备较强的时代观念,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文艺创作过程中,作者应吸收当地文化特点及世界优秀文化,保证文艺作品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弘扬我国文化作品。二是具备不断创新意识,有机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创作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三是具备竞争意识,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期间应充分考察市场,结合人们对文艺作品的接受度进行创作,保证符合大众心理预期,提高作品的竞争力。同时,还应保证文艺作品体现中国精神与时代潮流价值观,确保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四是具有区域意识,群众文艺创作不但要求个人完成,更要带动区域内群众,做好辅导与培训工作。五是精品创作意识,体现文艺品味,树立品牌形象。六是合作意识,由主创人员到业务演出工作的完成,群众文化作品的产生需要经过多道环节,彼此间应相互帮助,合作完成。

3.3 创新题材形式

一方面,应创新群众文艺作品题材。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文艺创作者应弘扬社会主旋律,保证题材的多样化。且还应充分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增加生活内容,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当前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群众文艺创作题材逐渐增多,相关部门应抓住群众需求,增加更多新鲜内容,在生活中获得灵感与方向,实现内容创新。另一方面,应创新群众文艺创作形式,相较其他专业文艺,群众文艺缺乏表演人才,且资金支持力度较小。为了创作出符合当地特色的群众文艺作品,应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创作工作,开展具备区域特色的文艺创作形式,引起群众共鸣与喜爱。以往群众文艺创作形式包括舞蹈、音乐等,若不加以创新,会导致群众产生视觉与听觉疲劳,失去观看积极性。因此,文艺创作者应在群众文艺表演过程中适当增加现代元素,增强文艺作品的时尚感。比如,可以融合声乐与器乐;融合舞蹈与杂技;融合绘画与雕塑等,体现强烈的地域特点,增强作品的感召力,以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与喜爱[2]。

3.4 尊重艺术规律

艺术创作属于个人的脑力劳动,寄托着艺术家的美学追求,具备强烈的感情色彩,群众文艺创作也不例外。同样题材反应在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采与寓意;同样的剧本由不同演员主演,会体现出不同的色彩与情趣,这便是艺术创作规律。群众艺术家在观察生活时具备不同角度,创作成果自然千差万别,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群众文艺创作应注重原创性,体现个性化,不得强求规范,出现千篇一律的作品,应为艺术领域的流派纷呈创造适宜的社会发展环境。任何民族的艺术并非简单再现或模仿传统艺术,而是应实现再创造,以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群众文艺创作便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推出新面貌与新内容的群众文化体系,需要较长的探索过程与宽松的舆论氛围,从而可以使作品遵循艺术发展规律,通过正常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展现出群众文艺创作的作用。

3.5 贴近实际生活

新的社会发展常态对群众文艺创作工作也提出了较多标准与要求,为了满足群众的欣赏需求,文艺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创作一些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比如,王潮歌导演的情景体验剧《又见平遥》便提炼了以往镖局中的故事,观众现场会觉得自己也像在里面的一名演员,走过一道道门,走到那时候发生的事情,观众会以一个平民的角度观看故事。第二道门会走进古代的一个集市,观众会看到山西古城中的镖局、花楼以及茶楼等,了解到新的题材方式。正常剧十分贴近现实生活,展现了山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俗,使观众可以通过这部剧了解更多的山西文化。

3.6 传承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群众文艺创作期间应秉承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历史中寻找合理文化,剔除糟粕文化。且创作者也应不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寻找创作灵感,从而在现代群众文艺创作过程中丰富表达传统文化。社会处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群众文艺创作也应面向未来,弘扬正能量,在发展的进程中引入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技术,利用新思路提出新设想,取得新的发展结果。群众文艺创作过程中应积极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传统艺术形式更高的认同与重视。一是引入民歌文化,民歌属于音乐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表演形式,这便要求群众文艺创作者吸收其内核,运用至创作中,体现文艺创作的内涵与价值。二是继承传统乐器,传统乐器与传统诗歌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创作者应传承应用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融合传统乐器增强群众的感染力。群众音乐传承着中国优秀文化,包括君子文化、礼仪孝道以及家国情怀等,且吸收了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其中仁爱、君子以及礼仪精神可以促使群众文艺创作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群众音乐可以在使用现代乐器的基础上,适当使用传统民族乐器,包括唢呐、二胡、古筝等,以此丰富群众文艺创作的创造力与眼界,全面提高群众文艺作品的内涵,引发群众共鸣。三是在群众文艺创作中引入诗词文化,我国具备千年历史,其中孕育着数不尽的文化宝藏,其中最为珍贵的瑰宝便是中华诗词,包括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其属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群众具备天然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对此,在群众文艺创作期间可以结合群众文化音乐歌词与诗词,通过曲谱演唱诗歌,以更好的保证创作者的文化自信,提升群众文艺创作的感染力,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在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3.7 引入专业人才

群众文艺创作属于系统活动,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不断努力,积极参与创作过程。对此,相关部门应强化人才培育力度,发展壮大文艺创作队伍。首先,应加强当前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学习以及集体研讨等方式,使创作人员学习更多文艺创新理论,增强创新能力,保证群众文化创作质量。除了展开培训辅导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微信群、QQ 群等,为创作人才提供更多交流渠道,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其次,应积极挖掘群众文艺创作人才,部分业余爱好者具备活力与才情,接近生活,最可以表达群众真实心声,表达群众的文艺创作需求。对此,相关部门应征集征文,发现更多潜力型创作者,并将其纳入文艺创作队伍。同时,还应为对艺术文学感兴趣的人员举办创作培训班,培养更多的新生人才,壮大群众文艺创作队伍。最后,应由娃娃开始培养群众文艺创作人才,当地文化馆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针对中小学生开办创作兴趣班,引导文字基础好的中小学生进行创作,打下坚持基础。或者联合当地教育部门,为中小学生开展征文活动,并由当地知名作家给予点评,在电台朗读或在报刊上发表好的征文作品,调动中小学生创作积极性,为群众文艺创作工作培养潜在人才队伍。最后,应引入文化名人与文艺人才,相关部门可以在曲艺协会、作家协会寻找更多专业人才,为基层创作人员提供指导,激发其创作兴趣[3]。

3.8 搭建展示平台

为了增强群众文艺创作的吸引力,相关部门应为创作工作搭建运行平台。首先应积极组织作品参评与发表工作,通过群众文艺创作汇演形式,收集小品、音乐、曲艺以及舞蹈等群众文化作品,将好的作品排练为节目,在舞台上为广大群众演出。同时,还应积极组织群众文艺作品展演、比赛以及参评等活动,以赛促创作。或者可以在报纸杂志出版优秀作品,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其次应建设创作园地,为群众文艺创作者提供发挥能力的沃土,使群众文艺创作者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4]。广大文艺创作者希望有一个可以展示作品的阵地,为了形成新的创作局面,可以创办省级、市级、县级的内部刊物,将其看作创作园地,鼓励创作者展示作品。同时,还应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企业以及社区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创办特色的文艺刊物,为群众文艺创作工作提供良好氛围[5]。最后应采用激励方法增强群众文艺创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文艺创作繁荣。及时的奖励与宣传是对文艺创作者的最大尊重,也是对其作品的肯定。对此,文艺主管部门应对群众文艺创作展开评选活动,并举办颁奖仪式,按时对获奖者发放证书、奖金、奖品等[6]。另外,文艺主管部门应重奖原创作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特别的文艺创作激励方案,必要时还应在当地报刊、电视、电台以及部门网站宣传报道获奖作品与作者,激发基层群众的创作兴趣。

4 结语

随着文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文化事业应充分重视群众文化创作的作用,营造和谐的创作氛围,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创作,保证创作题材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而创作出更多民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打造文化精品,能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真正做到由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群众文化创作达到更高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文艺创作
文艺作品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墙之隔》创作谈
□文艺范
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国内九成文艺作品属模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