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愁》七个英译本的翻译批评

2021-03-07 12:17田媛李凤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英译本原诗余光中

田媛,李凤杰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1 概述

翻译批评是以文本为基础的认知活动,是翻译研究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翻译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翻译质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翻译批评是保证翻译质量、提高翻译队伍水平的有效环节,在翻译界应引起重视。

该文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对其七个英译本进行翻译批评。第一章主要介绍翻译批评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主要阐述翻译批评的理论体系。第三章是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基本介绍。第四章对七个英译本分别进行翻译批评。第五章从修辞、用词和句法3个角度对七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总结。

2 文献综述

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重要纽带。翻译批评是对翻译作品的不同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和阐释。

2.1 翻译批评的原则

首先,翻译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具有客观性。批评家应从历史文化语境、翻译立场来考察翻译方案和翻译视野。第二,翻译批评的整体性原则表明翻译批评应立足于多视角、多维度、多学科的综合视角。第三,准确性翻译批评的真实反映。原创作品必须穿越时空的界限,在异域文化中得到认同和接受。第四,翻译批评要有开放的历史文化观。批评家们需要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研究特定翻译活动。第五,翻译批评中的简洁思维与语言中的经济原则是一致的,无论翻译批评要用简洁的方式来描述问题。

2.2 翻译批评的标准

第一个是等价性。在欣赏目标文本时,我们应该要注意原文与译文的比较,找出异同。第二个是有效性。翻译要达到目标读者的满意度,好的翻译是达到读者目标的翻译。第三个是复兴性。批评家们以原著为素材,演绎新作品,最终在另一个场景中获得另一批读者。

2.3 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

翻译批评应采取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上看,它可以理解为文本的整体结构,思想内容,或社会因素。微观分析是指词、句、段、义、修辞等。该文采用的是平行比较批评。

彼得·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包括5个步骤,反映了两种批评方法:功能批评和分析批评。该研究采用分析批评的方法。

2.4 《乡愁》国内外翻译批评的相关研究

关于《乡愁》,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从翻译美的角度看,郭欣认为在余光中英译本运用头韵和押韵,再现了原诗的韵味美、意象美和形式美。从隐喻美的角度看,张晓婷认为余光中使用丰富的隐喻来表达诗歌中的意象,使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具体。从音乐美的角度看,马景峰认为余光中遵循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并在英语诗歌传统中得到了丰富。作品语言简洁,节奏生动并且有着淡淡的散漫和抑扬。从形象美的角度看,周丽萍认为邮票、船票、墓葬、海峡是四层意象,表达了作者不同人生时期的乡愁情怀。该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七个英译本的横向分析和比较探讨译文的准确性。

3 余光中和《乡愁》的相关简介

3.1 余光中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余光中作品的主要基调是乡愁。面对西方文明入侵下传统文化的失落与退却,他肩负着用智者的清醒和勇者的笔触连接我国历史文化的重任。

3.2 《乡愁》

《乡愁》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运用了中国传统民歌中对比手法的技巧。这首诗的4个短节总结了诗人的过去和现在的经历。全诗表达了台湾人民思念家乡、期盼两岸统一的愿望。

4 译本分析

4.1 余光中译本分析

此译本沿袭了原诗的形式,具有节奏美。整首诗的押韵都在单词side上。每节的第三行,以Me开头,使用头韵的修辞手法,全诗的m音让诗更加朗朗上口。

此译本顺应了原诗情感的变化。译者运用隐喻和排比,使用形容词tiny、narrow、lowly、shallow与两组反义词this side、the other side与inside、outside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向往家乡却又无可奈何。

4.2 赵俊华译本分析

此译本中,分别将“在这头”和“在那头”翻译为lived alone、remained、rested和lies,更为细致。以as a boy,when grow up,later on和and today开始,每行3个音节,声调有度。此译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When grow up中应该是grown,“我在外头”都翻译成I was here。

4.3 杨钟琰译本分析

此译本中,nostalgia seemed a small stamp被翻译成乡愁变成了墓地的意思,意义模糊。now和at present意义相同。channel变成loom large,不仅失去了原文的美感,也失去了“通道浅薄而难以跨越”的意义。此外,把“大陆”翻译成Continent易使目标读者混淆。

4.4 朱曼华译本分析

在此英译本中,以My Homesickness为标题和每一节的主语,深化主题。译者将“在这头”和“在那头”译为far away和stay,句末押韵,增加了音乐性。译者使用头韵outside和inside的倒装句,对比强调了我和母亲之间的距离。此外,译者含蓄地将母亲之死描述为lived as her home,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不舍。

4.5 陈文伯译本分析

译者彻底抛弃了诗歌的原创性模式,以叙事的方式进行翻译。他将“头”翻译成end,体现我和母亲之间遥远的距离。译者巧用was、became、took the shape of、is来解释生活和乡愁的变化及时间的流逝。译者用remained和still,说明尽管时间流逝,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始终不变。

4.6 张智中译本分析

译者将原诗中重叠词翻译成tiny、slip、short、shallow,相对准确。他把“这头”和“那头”翻译成古英语hither和thither,更具诗意性。四种隐喻句式与原文一致,体现译文的忠实性。他将“长大后”翻译为become,意为慢慢长大,更加生动。口语式翻译later on有讲故事的感觉。

4.7 Rewi Alley译本分析

此译本中,译者把诗人的乡愁比喻为postage stamp、boat ticket、grave和strait。通过here与there,outside与inside,this side与that side3组对比以及不同的时间状语,将原诗表达的内容传达给目标读者。

5 七个译本的比较对比分析

5.1 修辞视角下的比较对比分析

七个英译本都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诗中都用4个比喻或隐喻来表达人生4个阶段的乡愁情怀。诗人用邮票、船票、墓碑和海峡象征着人生中4个阶段的乡愁。

5.2 用词视角下的比较对比分析

不同的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甚至同义词之间也有区别。因此,使用恰当的词语对一个好的翻译至关重要。七个《乡愁》英译本,在选词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整首诗清楚地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和对过去拥有美好回忆但不愿活在过去的情感。七位译者把诗的标题翻译成homesickness或nostalgia。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前者意为因离家在外,想念家人和朋友而感到悲伤;后者是指想起过去的快乐时光时,一种混合着喜悦和悲伤的情感。通过比较得知后者意义涵盖的范围更接近原文。两个词的情感也不同,后者不仅是对家庭的依恋,更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依恋,可以使目的语读者产生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情感。因此,nostalgia更为恰当。

在第三节中,朱曼华和赵俊华都使用tomb,意为埋葬尸体的地方。杨钟琰使用graveyard,意为用于埋葬的一块土地。余光中、陈文伯、张智中和路易·艾黎使用grave,意为埋在地上埋葬死人的地方。对比可见tomb更显庄重。

在最后一节中,余光中等六位译者都使用了strait,意为连接两个海洋或大面积水域的狭窄水道。杨钟琰选择了channel,意为河流中或海岸附近的深水通道,可以作为船只的航线。从意义上看,前者强调的是长和宽,后者强调的是短和窄。此外,前者还意为尴尬和困境,可以更好地指代当时的两岸关系。所以strait更适合台湾海峡的翻译。此外,杨钟琰使用的continent通常是指欧洲大陆,其他六位译者的mainland和motherland是指中国大陆,翻译更为恰当。

5.3 句法视角下的比较对比分析

《乡愁》作为一首叙事抒情诗歌,诗人以第一人称描述了他在中国大陆生活的4个阶段,时间的迁移使这首诗充满了活力。陈文伯用讲故事的方式翻译了这首诗,没有遵循原文的模式。赵俊华将“小时候”和“长大后”翻译为as a boy和when grow up,虽简洁明了但不利于引起读者的更深刻的共情。其他六位译者将其翻译为when I was a child和when I was grown up,如此翻译突出回忆过去的感觉。

6 结语

七个英译本采用了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表达形式。尽管在处理一些细节上存在许多差异,但七个英译本在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他们的翻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这七个英译本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翻译范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翻译家,许多像《乡愁》这样的好作品才有更多的机会被分享到世界各地。

猜你喜欢
英译本原诗余光中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峨眉山月歌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不怕找茬
追思余光中:“乡愁”不老
改诗为文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