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研究

2021-03-07 15:45梁君梁晓舒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办学育人思政

梁君,梁晓舒

(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学院,江苏南京 211815)

1 中外合作办学及其办学模式特殊性

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大致有5 种形式:一是国外院校在中国成立独立的学校,如宁波诺丁汉大学、汕头以色列理工学院等;二是成立联合学院或系,即中国的大学与国外的一流大学进行联合办学,成立一个新的下属学院,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三是双学位项目,如南京审计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双学位项目;四是项目合作,即不同学院之间的学生进行一个或两个学期的交流,作为交流生,学分互认;五是中国大学的海外分校,如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海外校区等。可见中外合作办学在空间(国内、国外)、时间(X+Y,受教育期间,在国内X年,国外Y年,根据合作协议而定)、办学主体、教学目标、使命愿景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

2 课程思政概念提出及其发展趋势

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是第一个提到“课程思政”的中央文件——“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注重学科德育,课程思政。”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3]中提到“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 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了目标。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思政课需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4]中指出“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高校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在知网中输入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出现相关文章1 077 篇,2017年相关论文62 篇,2018年257 篇,2019年645 篇。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以及各高校校级科研项目等,表明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研究并实践课程思政问题。

例如,南京审计大学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校党委于2018年制定印发《南京审计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5],明确包括“课程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推进工作。校党委书记、校思政工作委员会主任晏维龙讲话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着力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深入推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综合改革。

3 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在知网中输入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出现文章仅8 篇,而且主要是讨论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程建设,其中对于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问题仅点到为止,未做深入探讨:例如,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的叶志国等老师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生思政工作探析》[6]一文中提到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还要做到课程思政……及在非思政类课程,如专业课程上融入思政内容”。《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建设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一文中,巫晓洁等老师提出强调培养融会于相关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把教育和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

笔者认为少有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工作者专门研究此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3.1 无差别,因此忽视

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对象是中国学生,大部分学习场所是在中国,因此认为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无须特别考虑与研究,可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模式。

3.2 太特殊,因此回避

首先,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对象学习重点应是语言能力,需在国内学习阶段打好语言基础,才能适应未来在国外的学习,因此思政课程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别说课程思政。其次,根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申报指南》要求“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的1/3 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在境内担负的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全部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的1/3 以上。每个项目外方教师在境内教授的专业核心课程达到8 门以上。”因此欲说服外方加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难度。再加上中西方文化、教育理念的冲突、课程设置的矛盾、学生价值取向和原有管理模式的冲突都形成了客观难题,故选择回避的态度,避重就轻,沿用普通高等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模式。

4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及其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少也反映出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探索。

4.1 统一认识,课程思政无特区

4.1.1 国家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以下简称《条件》)第一章第5 条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必须遵守中国法律,贯彻中国教育方针,符合中国的公共道德,不得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条例》第四章第30 条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按照中国对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要求开设宪法、法律、公民道德、国情等内容的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该有任何特权不参与立德树人的教育事业。国家有宏观的政策指导,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但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国家为其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设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具体设置标准以及规范。

4.1.2 学校层面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有着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它有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中外合作的基础是试图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理念,但它的培养目标与其他办学形式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程承载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使命,课程思政则是有力补充和支撑。

例如,西交利物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所述:“西交利物浦将研究与育人相结合,以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为研究己任;以学生素养、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为核心任务,使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和训练,形成国际化的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扎实和整合性的知识体系,使他们成为精通英语,诚信为人,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良好的团队精神,集学术知识、职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伦理为一体的国际化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可见,立德树人在中外合作办学使命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学校可以例外。

4.1.3 教师层面

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都是教书育人目标实现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不能只完成自己专业课程的教授。校方需要将此理念贯彻协议章程制定、教师聘用、师资培训、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制定落实全过程,统一所有老师对此的认识。

4.2 加强沟通,课程思政无间断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申报指南》中关于教育教学方面,指出:中外双方共同设计,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科学评估和选用先进性的教材,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合作高校基本都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其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价值取向等方面和我国均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外方合作高校对学生的课程思政不理解不赞同,因此,双方高校更需要加强沟通,求同存异。

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应该从合作洽谈伊始,到签订协议,制定章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建设,师资评聘,制度建设等全过程,都需要保持密切联系,频繁沟通,将课程思政贯穿合作始终,牢牢准确把握住思政内容的积极性和正确性。

4.3 取之精华,课程思政无鸿沟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申报指南》[8]中关于申报原则方面,指出:应突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导向,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消化、吸收、融合、创新和推广,应准确把握办学主导权,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关于办学思路指导:拟办机构或项目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或独特性,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学科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优质特征。办学模式,在符合国家法规,有利于引进和吸收世界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中外双方充分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优化和改进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中方对思政课程一直很重视,但是方法较单一,效果欠佳,需要汲取合作外方在价值观教育方面丰富的经验,取长补短。

4.3.1 思政内容有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9月28日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讲话,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共同价值可以作为外方教师课程思政的基础。

新加坡1991年经国会批准发表了《共同价值白皮书》,提出五大“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其中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层面上的一些要求是一致的,可以选取相似的部分。

美国核心价值观:个性自由,自力更生,机会平等,竞争意识,追求财富,敬业进取。可以跟美方老师沟通,课程中融入自力更生,努力奋斗,敬业进取的拼搏精神元素。

2005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发表澳大利亚学校价值观教育九大目标:关心和同情;尽你所能;追求社会公平;自由;追求真理;诚信;尊重;责任;理解、容忍和包容。教师应教会学生去尊重、关心他人,在与人交往中要做到诚信、理解,要对自己所学知识和行为负责;有责任感;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国家做贡献。

欧盟国家共同的价值观:尊重人的尊严、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人权。英国强调言论自由、传统、自由和民主。日本崇尚爱国、合作、感恩、秩序、法治、尊重、友谊。

以上国家的价值观里都有积极的思政元素可以吸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同的部分,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4.3.2 思政教育方式可借鉴

思政教育或是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最为著名的即美国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是美国高校常抓不懈的科目。美国高校普遍采用“隐形课程”的模式,把美国社会所需要,公民应当具备的重要价值融入各种选修、必修课中,实践中体验和生成价值观。

澳大利亚开设专门的价值观教育融入的机构进行研究,搜集各学校价值观融合的案例,为学校提供数据供他们分析、整理,为学校课程设定提供理论和指导,学校依据国家课程的原则和要求制定本校有特色的价值观融合途径和内容,通过与其他各学科的整合来实现。

猜你喜欢
办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思政课“需求侧”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