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申俊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51)
创客社团是由创客组成的社团,高职创客社团是以高职学生实现创客梦而组成的、以为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社团。创客社团一般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小型社团,其开展社团活动一般需要经历知识学习、创意调查、方案构思、产品制作、优化迭代、路演分享等过程。
智能制造时代,双创人才储备是实现国家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创客型工匠”作为其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伴随着国内外创客运动的蓬勃发展,在校学生是创客中最具生命力和最具活力的群体,可见,创客教育带动高校双创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高校引入创客教育理念,打造众创空间,建设创客社团是时代所需。创客社团是高校最重要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二课堂的社团,是学生加强沟通表达、增进人际交往、提高组织协调和夯实专业实践等多方面能力的平台,其更加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的培养[1]。显然,创客社团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创客教育,实现实践育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最理想平台。
2017年5月,教育部提出“加强高校创客文化和众创空间建设,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现有资源,建设一批新型大学生创客空间”。2019年,国务院、有关部委连续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等文件都强调高职院校要开展创客教育,打造众创空间,建设创客社团[2]。
我国高职院校创客教育起步虽然较晚,但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创客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有较大的探索,为了适应双创时代数字知识与数字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开展创新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高等教育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举措[3]。李玉民(2018)提出机电类专业创客型工匠“六创共振”人才培养模式,把创客社团作为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6 大重要平台之一,为创客社团建立提高了理论指导[4]。陶佳(2018)提出了“实践创新”“沉浸体验”“协同培训”的创客社团建构,为高校创客社团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陈云霞(2019)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机制创新、构建平台、激励教师举措构建科技社团[5]。创客社团以创客空间为活动基地,在推进创客社团建设的过程中打造创客文化,凝聚创客精神,强化社会服务理念,这种新模式为新时期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思路。
创客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持续合作、分享的创客精神。创客社团是一个能将创客教育理念完美整合到高校教育中的平台,能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的一个转变。创客社团借助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空间,改变了高职创客们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客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跨学科知识获取的能力,丰富了其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王亚非(2019)以X 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创客社团为例,提出了创客社团对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6]。徐美娟(2015)构建“四维一体”的社团培养平台,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求职能力[7]。总而言之,构建高校创客社团对于大学生创客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对很多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认为创客社团是学生实践育人的重要场地,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然而,大部分学校对创客社团的支持仅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未形成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无专门的创客社团投入。创客教育在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并没有形成主流的一种教育形式,这就造成了创客社团受众人数数量不多,同时,创客社团在成立程序上基本上是复制其他社团的模式,由5 位以上的学生创客发起,指导教师推荐,经由系(二级学院)部、校团委审核即可成立,手续简单,门槛低,造成了创客社团成立的随意性。
创客社团从其管理属性来说,其日常活动是在校团委统一指导下开展,然而,创客导师以及参与的学生属于系(二级学院)部,创客社团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与教务、学工、科研、财务等多部门进行联系,造成了创客社团活动运行阻力很大,极大地损害了创客社团的积极性,有部分高校尝试多部门合作管理的模式探索,其结果是创客社团管理更加混乱,创客社团更加边缘化[7]。创客导师在社团创客参加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同时还要垫付一定的资金,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客导师的采用成果导向评价体系,限制了创客导师指导社团的积极性。
浓厚的创客社团文化氛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熏陶渲染作用。创客社团文化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这将不仅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将提高学生交流分享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高职创客社团文化建设不足是限制创客社团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创客社团未形成统一的文化,未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未形成的创客环境,在创客项目实践过程中未形成协作关系,导致创客社团项目之间和项目之内缺乏沟通,社团凝聚力不强,来自不同专业的创客,因个人专业背景与文化不同,导致在项目发展过程中产生分歧,加上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易冲动等情况,同时,一些小集体抱团发展排斥其他小集体的发展,以上情况的存在限制了创客社团的发展[8]。
改革社团发展模式,实行“一生一团”制度,每位学生在进校第一个学期必须加入一个社团,扩大社团的影响面与收益面; 社团成立程序实现严格审核程序,加大创客社团成立的审批程序,建立创客社团星级晋升和评价体系,对创客社团,设立专项基金,每学期创设“创客节”“社团成果展”“创意大比拼”等多项创客社团品牌活动,从活动与制度上引导创客社团建立。优化创客社团管理模式,由校团委管理转变成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统一管理,建立统一领导小组,解决创客社团课本知识、创客项目实践项目互融互通问题。创客社团实行项目化管理制度,每个创客社团每个学期至少一个创客项目,学期末进行验收,项目完成数量与质量作为创客社团星级晋升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9]。建立创客社团学分制度,将创客项目难度与学分多少进行关联,当学生创客社团学分达到某个值后可以认定为同等课堂学习。建立创客项目与毕业设计联系模式,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创客社团项目,学生的毕业设计来源于创客社团项目。
创客社团良性发展,必须在构建良好的创客社团文化。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沃土,实现在创客社团这个平台上进行交互创新,实现创客社团良好的分工协作,推动社团的发展。一是加大创客社团实践育人的宣传力度,要对学校创客社团的政策进行宣讲,在学校官网和官微上不定时的推送,同时,加大国内高职院校典型创客事迹进行大版度的宣传,在该校开展创客社团星级评比以及优秀创客评比活动,树立学校创客的典型模范,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全校树立良好氛围。二是开始创客公开课活动,定期请创客教育领域学者来校开始创新教育讲座,以全校性学习培训和系部阶段性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吸引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创业激情。三是学校层面构建“创客四季”践行创客文化:创客入学季,每年在新生报到时开展为期一周的机电创客节,开展社团活动,现场展示创意作品、形成对创客的感知;创客成长季,组织学生参加创客培训营、创客大比拼等活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创客认知和创客素养;创客实践季,在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完成创新创业任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使学生形成对创客的行知。创客毕业季,在毕业时,进行创客成果展、表彰优秀创客、创客大讲堂等,使学生形成对创客的悟知。
通过“三个对接”,即是实现“创客社团项目对接创新创业课程”“创客社团活动场所对接创客空间”“作品对接比赛”,将创客社团建设与人才培养实现无缝对接。构建“三阶段”人才培养体系,大一创新思维开发课程、大二创客专业课程、大三创客实践课程,通过三阶段学习,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三阶段产生的创意,都可以转化成创客社团项目,利用创客空间资源,基于“制作中学习”理念,将创意落地,实现了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定期组织各类创客社团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专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从侧面反映各个创客社团建设成果,每个学年都进行校级比赛,如社团成果展、创客节、创新创业比赛、技能挑战赛等,校级比赛是创客社团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校赛中脱颖而出的项目团队将最终选送去参加“互联网+”“挑战杯”“黄炎培”等创新创业比赛,为项目提供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
建立“创客导师制”的培养模式,采取每两个创客导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一个创客社团,创客导师指导社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的全过程,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每个社团学生至少有一个项目,学生所参加的项目作为今后毕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实践技能,熟悉了攻克技术技能难题的科研思路。创客导师指导创客社团的经历以及其指导的创客社团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细化量化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项目数量、获取专利数,比赛获奖数量等,充分调动创客导师参与创客社团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拓宽校企合作范围,将校企合作深入到创客社团,根据不同创客社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承接企业项目,不仅能提高创客导师的可以能力,同时也能增强社团学生的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