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育德问题研究现状及趋势

2021-03-07 13:57关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育德网络小说研究者

关洁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敬道德、守道德的生活[1]”。《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让优秀文艺作品走进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网络文艺有突出的文化感召和道德培育功能,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路径,因此研究网络文艺与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研究的发展阶段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艺形式,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网络文艺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网络文艺育德问题的研究,更是以技术与文艺的冲突、融合、接受程度为基础。迄今为止,国内有关网络文艺育德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3 个阶段。

第一,自发期。1998年,痞子蔡在BBS 上发表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的诞生。此后十年,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文艺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首先受到文学领域的关注。这一时期,研究者关注的主要是网络文艺的兴起、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而关于网络文艺对思想道德领域造成的冲突和影响则意识较晚。《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与价值承担》(欧阳友权2005),《网络小说的盛行与担忧》(王晓磊2007),《浅谈网络小说的负面效应》(杨燕2008),《论网络小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吴鸣2008)是较早注意到网络文学道德影响的研究。这一时期,网络文艺被视作网络衍生品,发展尚属起步,其产业化、接受与消费程度还不高,对人们道德价值层面的冲突也不突出。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网络文艺育德研究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少数研究者偶尔注意到网络文艺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但并没有真正提出网络文艺育德问题。

第二,自觉期。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3G,智能手机开启了新时代。移动阅读的普及极大促进了网络文艺产业的发展。从2008 到2014年的短短7年时间里,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网络文艺形式不断融合创新,网络文艺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网络文艺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不少研究者开始从文化传播、社会心理、阅读接受、产业化等不同角度探讨网络文艺的价值,并正式提出网络文艺育德问题。例如,《网络小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胡继红2010),《浅析网络小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与消解对策》(孙宏伟、贾璐萌2011),《网络小说阅读心理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许远萍2012),《网络小说思想道德观分析》(许远萍2013),《大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的文化背景及取向研究》(苏红2013),《网络小说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研究》(王军政2014)等的研究。与萌芽期相比,这一时期的相关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大量增多,且不再是偶尔谈及,而是开始系统探讨网络文艺内容建设、产业化发展、特定人群接受程度等现实问题。网络文艺育德问题已经由自发研究转向自觉研究,并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黄金期。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都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由此使得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网络文艺获得官方认可,并极大地鼓舞了网络文艺的研究者。网络文艺也由此从发展的稚嫩期进入“黄金期”,从文化边缘走向中心。如《网络文学的价值传达》(梁鸿鹰2014),《论网络文艺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孙书文2015),《加强对网络文艺的研究和引导,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孙守刚2015),《网络文艺更需要理论建设》(任世芳2015),《网络小说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胡小清2016),《网络文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张在磊2017),《网络小说的价值流变及回归》(李玉萍2018),《中国当代网络小说呼唤精品意识》(汤哲声2019)等的研究。相较于自发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多从国家顶层设计中汲取力量,涉及文化强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等方面,展现出更高、更大、更丰富的视野,昭示出网络文艺育德问题研究的时代趋势。

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网络文艺问世二十几年以来,网络文艺育德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并在当前成为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课题。总结之前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1 关于网络文艺育德使命的研究

文艺在历史上发挥着陶冶个人情操,滋养民族精神,引领时代风气,解放民族思想的重要作用,网络时代也不例外。自2014年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以来,网络文艺的地位和使命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研究者普遍认为,一是网络文艺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文艺生态格局,也将成为未来文艺场域的基本构成和常态[2],网络文艺具有不可逆的发展态势;二是网络文艺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网络文艺不再边缘化,文艺与大众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亲密。由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网络音乐等不断创新融合的网络文艺全方位地渗入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网络文艺受众面广,感染力强,传播力度大,在重建社会生活方式、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三是网络文艺肩负着助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使命。当前网络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研究者普遍认为国家从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对网络文艺进行定位和规划,这对于网络文艺的发展是重大的政策利好和发展契机。网络文艺应当立足国家、民族和未来,始终把自身的发展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等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共同情感、价值、理想的时代使命。

2.2 网络文艺育德基本理论的研究

网络文艺的蓬勃发展“倒逼”相关理论,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当前的研究成果以文艺学领域居多,主要立足于文艺作品探讨网络文艺的教育及社会功能。思想政治领域的研究成果则主要立足人的思想道德培养,旨在探讨网络文艺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教育规律。两者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可能多样,但都涉及网络文艺的产生、概念、特点、功能等基本问题,并普遍认为网络文艺数字化、大众化等特点有助于传播价值、引领精神、启迪心灵。例如,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文学有利于重塑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世代的自我意识、族群认同和文化建构,培养其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中国”认同感[3]。因此,网络文艺被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内容。虽然也有研究涉及网络文艺育德的结构、目标、手段等基础问题,但相比发展迅猛的网络文艺来说,网络文艺育德问题的理论研究滞后,极其缺乏深入网络文艺与道德教育内在肌理、过程及规律的研究。不少学者注意到基础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提出当前急需知识阶层、学术人才介入网络文艺建设。

2.3 网络文艺育德现状调查研究

不少研究者立足日常生活,探讨网络文艺对不同受众的实际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影响。研究者普遍认为,数量庞大的青少年是网络文艺的主要受众群体。青少年正值身心快速成长,思维活跃时期,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也最容易受到网络文艺的影响。研究者立足实证,开展了包括大学生、中学生、职高生等不同受众群体对待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不同网络文艺类型时,在阅读接受、文化心理、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调查。这些调查表明,网络文艺对青少年道德价值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网络文艺寓教于乐,比传统文艺育德更具时效性、便捷性、创新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当前网络文艺育德存在明显缺陷,具体体现为网络文艺作品量大质低,商业价值、娱乐价值大于道德价值,价值混乱等。尤其是网络文艺缺乏主流价值引导,多元价值混迹其中,青少年难辨优劣。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权威崇拜等价值观造成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研究者普遍意识到,学者必须放下之前对网络文艺的淡漠和高傲姿态,高度重视网络文艺形式存在的“亚文化部落”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

2.4 发挥网络文艺育德功能的对策研究

针对实证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原因,研究者普遍认为,应当站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相应对策。主要从认知、引导和管理三方面来把握:一是全社会重视网络文艺的传播价值。从政府到企业,从创作者到普通受众,自觉参与到创建良好网络文艺生态的进程中来。当前文学精英和思想精英在互联网文艺生态中发声的意愿、本领明显不足,缺乏未来学的眼界和格局[4],学者呼吁中国知识界转变观念,正视现实,主动参与到网络文艺建设中来;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文艺发展。网络文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教学、传播和管理活动,促进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创作,努力创作更多以人民为中心,反映现实生活,“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艺术震撼力强”[5]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精品,创建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网络文艺环境,将有利于发挥主流价值无意识的引导与规范作用;三是加强对网络文艺的监督管理。为保证网络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接受、评论等环节的意识形态安全,除发挥价值引导的软力量外,还需发挥制度管理的硬力量。建立以党领导全民参与协作的引导监管模式,提供制度、政策、资金、人才、法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形成综合的治理机制,以发挥网络文艺最大正能量。

3 研究的基本趋势

上述内容散见于文艺价值、文艺育德、网络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国内研究成果中,为网络文艺育德研究提供了思想资料,但现有研究仍有很大拓展空间。随着网络文艺迅猛发展,未来网络文艺育德问题研究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需要加强网络文艺育德基本原理研究。网络文艺育德的基础研究总体滞后,研究论文数量少,专门著作犹不可见,尤其缺乏对网络文艺育德工作原理研究。道德培育是多力量、多领域协同创新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网络文艺的参与[6]。网络文艺育德系统运行高度自主,隐秘而愉悦,其功能发挥关键在于教育“主客”统一,形成思想共鸣,实现不言之教。这就需要研究者在未来研究中深入网络文艺育德系统各要素的内在关系、工作方式和运行原理,阐述其功能发挥的依据与合理性,从而更好地为网络文艺育德实践服务。

其次,需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进行研究。当前对网络文艺育德问题的关注以文艺工作者为主,研究多从文艺学角度出发,旨在揭示网络文艺规律,推动网络文艺的繁荣发展,缺乏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关注社会风气和人的教育、引导和激励的相关探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探讨网络文艺育德问题,要充分利用网络文艺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人、感染人、引导人、激励人,潜移默化实现培养人道德善的目的。可以说,将网络文艺育德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是网络时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创新途径。

再次,需要研究国内外网络文艺育德经验。当前国内网络文艺发展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方向是好的,在发挥正向引导的社会功能方面存在不少经验需要总结反思。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在借助网络文艺向本国和世界传播推行其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方面各具特色。尤其在创新网络内容,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动漫、影视、音乐等网络内容产品,提升内容吸引力,建立和完善网络文艺创作、生产、服务、管理体制和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做法。这需要研究者高度重视总结、研究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启示,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提出提升我国网络文艺育德实效性的对策。

最后,需要提升网络文艺育德实效性研究。当前研究不少仍以感受、经验为主,较多限于政策层面的解读和传达,思想精英、文艺精英入场研究意愿不足,对“互联网+”时代文艺业态转型和新文艺场域的认识还处于较低层次,造成当前研究对道德培育的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入理解、阐释和探究,培育目标、培育方法不具体,实践性不强。理论研究如果要跟上网络文艺的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育德实效,必须扎根生活实践、内在于网络文艺与道德教育的现实融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出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办法,并在不断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中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在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势下,关注并研究网络文艺育德问题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文艺文化理论,促进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国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育德网络小说研究者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