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国视域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2021-03-07 11:58熊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强国文化产业建设

熊浩

(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实施文化战略,在我国社会变革的特定历史阶段, 各族人民不能偏离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成为我国的“战略构想”,指导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文化力”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力的战略构想, 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制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充分理解公民对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期待,文化强国的战略理念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势头,旨在进一步提升到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中。

1 建设文化强国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

如今,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思想支柱,是衡量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呼吁具有强烈的时间感、紧迫感和任务感[1]。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十四五”规划高潮期间举行的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专家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时,他把文化的作用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概括为:文化是促进“五位一体”总面貌和“四个总观念”战略结构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2];文化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文化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加快素质教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促进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创新力。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人民心中传播,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不断开创文化强国战略新局面,确保中国文化走在世界前列。文化强国的思想战略模式再次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摆在人民面前,而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实践是一个全面、立体、多维的社会建设过程,因此,文化强国建设也必须是一个具有战略图景的综合性上层建筑,毫无疑问,只有运用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高度的思想文化觉悟,有头脑、有方向、有眼光,立足于一个面向世界,始终保持活跃与开放进取精神的民族,才能继承和发展伟大的中华文明和文化, 用中华文化的智慧面对世界人民面临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坚持中国文化,继承中国文化的基因, 展示中国文化的智慧与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尽可能广泛地推进文化建设。我们相信,在新时期的中国会以一种新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在人类文明的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础上,建设文化强国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集中体现,这一宏大发展战略是在对以往精神文明建设过程的发展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对文化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做出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从五方面措施入手: 文化产业增速发展、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的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这五方面措施所勾勒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既是党领导人民对文化领域建设所进行的伟大探索获得的经验和智慧做出的系统性提升和总结,又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文化建设领域不断完善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深刻契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现实发展需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法律与政策制度的支撑、文化改革的体制环境支撑、 市场机制与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人才与科技要素的支撑。这四大平台从人才、市场、环境、制度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是文化强国建设可顺利推进、久久为功的外部基础。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仍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总体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够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真正适合大众消费的优质文化产品还不够丰富;第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文化产业明显要比中西部地区强,城市的文化产业又明显比农村强,尤其在贫困地区,基本文化难以保障的问题仍然存在;第三,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大型龙头骨干企业; 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例仍有待提高。

基于我国文化产业现有特点,要建设文化强国,加快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可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提升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国文化发展活力,促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我国在国际上拥有的地位相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取得过振奋人心的丰硕成果,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存在一定差距。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要求,促进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严格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贯彻落实,构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以达到实现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投融资、资金、税收、土地等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对思想文化建设的内容做出一定的限制并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3]。

从生产效率来看,文化产业所期望的增长特征和战略价值是一个生产快速增长的产业,我国文化产业的产业分工较复杂,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才发展了几十年,在国际上影响力还较小,却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政府要继续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区建设,通过国家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文化强国总体体系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了满足国家战略价值预期,政府必须在投资审批、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证券交易所上市和证券交易所融资、债券发行、对外贸易等方面提供类似的政策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的申请等。

2 建设文化强国视域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旨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用以指导和规范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效推进了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极大增强了我国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层出不穷的创意元素和内容革新极大促进了传统和新兴文化的不断融合; 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让新的文化形态从创意转化为现实作品的时间大大缩短; 新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出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前景正在前所未有地展现出来: 中国的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大量我国文化出版物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总体来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持续增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仍然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仍长期存在。为推动建设文化强国,在以国家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将在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走向升级创新的同时,更进一步融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当中,并推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逐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

制定文化实力战略,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文化战略为中国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数字创意产业为代表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满足了数字网络、动漫、影视等市场需求[4]。简言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们多样化、 巨大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且还使不同文化产品的开发多样化和便利化,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也要积极地与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紧密结合,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整合步伐要加快,规模要不断扩大。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经济文化融合的必要条件,要把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和新信息技术、优质制造、环保、绿色低碳产业纳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不仅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产,也是文化产业融入国民经济的里程碑。进一步强调和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等产业由低融合向深度融合再向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产业的结构和范围,深化了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协调、 呼应和坚实的基础。沿海一带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不仅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很高,而且文化产业的消费和发展也较为靠前。目前,许多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已成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文化市场上取得进步的主力军。促进文化产业共享合作,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速度。文化产业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建设循环型经济,不仅要充分释放文化等产业集聚共生所产生的强大活力,同时也要促进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以促进文化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文化政策战略的出台,国有文化实体的股份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对其他资本的进一步开放,逐步增加了非公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中国文化市场的多元化日益明显: 文化产业改革措施的出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一大批在发行、电视剧制作、艺术成果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开始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今后文化产业领域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协调,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注意意识形态特征与产业特征的关系,始终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向着先进文化前进。

3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需要资本的不断供给;另一方面需要人才的支持。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资本的供给,随着文化产业所占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文化产业在某些板块的投资也在逐步增加;然而,文化领域的事业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仅限于提供资本; 而他们投资文化产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实现短期收益最大化,而不是深挖文化底蕴和简单的文化遗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互联网公司的兴起,很多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涉足文化领域。这些互联网公司将更加高效、科学的管理规则应用到文化产业当中,使作为文化产业主体的文化企业在结构和运营规则方面更完善。其次,互联网企业推动网络销售的内在优势也为文化产业的推广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些运营高效的互联网公司的进入不但使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 规模得到了较大提高,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对文化产品进行设计、生产、营销、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从而极大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文化产业将更专业化、技术化[5]。

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产业属性;但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的自由竞争来实现,而是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植文化发展的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以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同时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市场趋同不协调、文化消费不明确、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等问题[6]。我国虽然是拥有5 000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但现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当前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的突出瓶颈是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为了实现文化产业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加强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和文化产业从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此外,市场的统一运行应该由统一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以促进文化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以文化创意为动力,结合数字技术的最新进展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一发展态势已经日益明显。这种以创意为动力的文化内容产业,将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的数字技术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创建了新的工业社区,创造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数字产业正逐渐成为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主角。计算机动画产业、 数字娱乐内容、游戏软件产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全球电子游戏产业已成为继电影、电视、音乐等产业之外又一个重要的娱乐产业。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内部又出现了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跨行业为主,跨区域甚至跨国的文化传播群体。

4 结语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结果,当前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社会变革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应加强文化内容和文化资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吸引力和引领作用,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和共振提供空间; 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深化文化改革,同时兼顾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和产业特征、文化产业的社会经济利益,协调文化产业的劳动者、 文化产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培育文化市场,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挥重要的战略主导作用。

猜你喜欢
强国文化产业建设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