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改革

2021-03-07 11:58:46陶瑷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王力汉语言思政

陶瑷丽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上其他专业课程同样如此。如果汉语言专业课被讲得干巴巴的,学生学习的热情恐怕难以维持。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汉语言既是文化又是文化载体的特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与时俱进、生动地在课堂上展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与学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既有一定的熟悉感,又有利用自己已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获得感,那学生在课堂上、课堂外学习的热情就会逐步调动起来,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会主动发现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把握好思政大方向,迫切积极推进高校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改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遵循着我们党和国家引领的方向前进。

1 高校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改革研究现状

关于汉语言类课程改革的现有研究成果形式主要表现为论文,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1 关于语言类课程主要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定位不明确、教材同质化明显和教学方法单一等,并提出对策,主要包括课程的合理定位、教材的与时俱进、调整教学内容、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采用适宜教学方法等,主要代表如孔令达(1994)、张雪涛(2005)、康健、何章勇(2007)、刘桂芳、谭宏姣(2008)和朱怀(2017)等,李晶晶(2016)认为当前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有效契合对外汉语专业的特殊需求,对课程内容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卫中(2019)认为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现代汉语词汇专题》教学目标应注意与专业培养目标融合,教学内容方面以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为主线,并提出教学策略,该内容与课程思政相关,提出的教学策略主要涉及的是文化词的教学方法。

关于《古代汉语》研究,刘乃叔(1998)提出要更新古代汉语教学观念,即将古代汉语由“工具课”上升为“语言课”,易志文(2004)从提高学习效果角度谈教与学改革的措施,何占涛(2008)指出古代汉语是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最好的资源,文章中谈到的实施策略第一条“介绍背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与课程思政内容相关。于正安、周慧娟(2016)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提出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措施。

关于《语言学概论》,何东萍(2004)谈及对语言学概论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意见,郜峰(2006)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应把握好的3 个原则,赵贤德(2009)提出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及意见,周莹(2009)针对中学语文新课背景下学生群体特点审视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建设问题,许彩云(2018)针对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在实施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时可采用的措施。

1.2 关于汉语言教学改革的研究

如蒋冀骋、刘晓南(2006)提出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新、实、用,改革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杨雅丽、邵晶(2008)从提升大学生素质角度,提出对汉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想法。蒲晓华(2016)探讨了大学汉语言教学改革趋势,包括教学内容以语用学为教学重点和改革教学方法等。宋扬(2016)就汉语言教学改革提出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王远芳(2017)对高校学生汉语言学习态度进行了探讨。杨桂霞(2017)谈高校汉语言教学改革具体方案时提到了要强化汉语言教育的民族化,这点与汉语言课程思政内容相关,但没有展开论述。李晓燕、闫新华(2019)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提出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构建方案。

综上所述,以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或以某一门汉语言课程思政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较少,仅在几篇文章中零散可见,且没有用“思政”一词,主要谈文化素养方面的内容。因此,亟待我们深入研究高校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教育规律,探讨新时代高校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推进方法与策略,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

2 高校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明确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制定并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应有之义,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具体举措。

高校汉语言类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专业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汉语言本身是文化,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以汉语言为核心内容的汉语言课程,是比较适宜围绕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等来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的,同时,也便于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什么人”方面添砖加瓦。

比如,《古代汉语》课程可涉及《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其中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对当代大学生很有启迪。现在早已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日常生活必需品不再是如此,其他如家里小孩玩的玩具都堆成了一座山,因为小孩玩了两三次之后就将它们随意丢在一边。在这个物资充裕的时代,怎样培养下一代的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被正视并加以解决的课题。“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为即将成为年轻父母的大学生指明了方向。父母如果真爱子,要从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小孩想要什么,父母马上满足其要求;小孩不喜欢了,马上将曾经心爱的东西轻易丢弃。这样,小孩不懂珍惜,更觉得“索取”与“得到”是理所当然。当小孩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在地上打滚哭闹,希望以此达到目的,目的一旦达成,以后哭闹就是他们的武器。现在小孩抗挫能力普遍偏弱,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事时有发生,这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没有人生来就会当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尚无育儿经验的年轻父母更有必要从这句话里领会学习如何为人父母。《触龙说赵太后》里还有一句话也会让大学生有所启发:“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换言之,“德”与“位”要相匹配。大学生可由此受到启发:“寒门子弟”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努力奋斗。面对现实,如果他们选择直接躺平,那这辈子恐怕就只能躺着生活了。汉语言类课程是我国优良文化的载体,我们通过对以上两句话的解读可以看出,汉语言类课程是具有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能性的。

3 高校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

课程内容的感染力与学生学习兴趣呈正相关,对汉语言类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前提; 而在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下对汉语言类课程内容的深度挖掘,则会提升课程的内涵式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教育知、情、意、行的统一,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现代汉语》(一)为例,其内容主要包括语音、文字和词汇等内容。课堂上,如果我们只是纯粹地讲解每个知识点,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本着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听课,但长时间上课过程中如果没有吸引学生的内容,学生强打精神的内驱力可能会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就是注意力涣散、神游,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讲授具体知识点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与知识点相关、趣味性强,且可以增强其学习兴趣、深化其学习动力的思政内容。

在讲授“现代汉语”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让学生知道汉语言的魅力及其地位。“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0 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 000 万。自2021年1月25日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2]。”中文的国际影响力在持续扩大,“2021年1~6月,全球 约 有18 万余考生参加了HSK、HSKK、BCT 和YCT 各级别考试,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0%[3]。”这些数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将范围延伸到整个世界即用国际视野看待大学生所学课程,同时,还可给学生们展示介绍孔子学院及教学片段的视频,以及外国学生参加中文考试的新闻视频等材料,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树立其文化自信,理解学习汉语的意义。

在讲授“文字”时,通过不同性质文字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记录汉语言的是仅存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作为文化本身的汉字以及文化载体的汉字——仅存的表意体系文字,我们能够运用它并不断发展它,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这无疑又会再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讲授“文字”时,还可给学生们播放纪录片《潮平两岸阔》,这个纪录片带领学生走进古老深邃的中华语言文字世界,一起追寻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共同的语言文字是两岸共同文化的基础。汉字的产生使汉语有了统一的书面语言,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工具。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两岸儿女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华夏儿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荣辱与共。这个纪录片再次激发同为华夏儿女的两岸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讲汉民族语言发展的历史时段时,教师可给学生介绍王力先生的生平,其中可能提到日本全面侵华,王力随清华大学一起流亡南下,在流亡的路上,王力愈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学术和人民陷入的危险处境,这更激发了他的学术热情。王力先生是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一位语言大师。在王力先生去世的前一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力文集》,王力先生将稿费全部捐出,在北大设立“王力语言学奖”,该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原青年语言学家奖)齐名。通过王力先生生平的介绍(形式可多样,除教师讲解外,也可播放有关王力先生的视频) 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前贤是如何在艰巨的环境下做学问,并且将学问做到博大精深的。身为中华民族儿女一员,具有家国情怀、隐忍中坚强、努力奋斗精神是我国优良传统,“学术明星” 榜样的力量指引着大学生努力的方向,让他们明白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升汉语言类课程内容的鲜活度,就不能唯专业知识是论,要将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现象联系起来,将专业知识渗透进学生们感兴趣的人文现象中,达到学好专业知识、塑造健康人格两不误的目标。

对高校汉语言类课程进行思政改革,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内容,结合当前高校汉语言类课程思政研究现状,考察、分析汉语言类课程的自有逻辑体系与思政教育规律的结合机理,深化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汉语言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体系,研究汉语言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深化新时代该类课程思政教育建设路径、方法与模式,对其他类课程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王力汉语言思政
保险理赔知多少
理财周刊(2022年4期)2022-04-30 21:32:54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王力手迹
诗选刊(2021年1期)2021-01-04 04:16:14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艺术百家:王力
电影文学(2018年15期)2018-12-09 08:26:12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为王力先生一辩
中华诗词(2017年7期)2018-01-22 02: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