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2021-03-07 11:58:46沈盼盼王晓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道德大学生

沈盼盼,王晓梅

(青岛黄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 26642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正逐渐提高,赋予其的含义也愈发丰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视野也从过去传统的知识文化传授拓展到更大的领域,其中尤以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最受关注。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人才,也是未来参与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理应具备优良的道德和文化修为,沿着“既红又专”的路线提升自己。

1 儒家文化的含义

所谓“儒家文化”,通常指代由儒学哲学流派所提出的涉及世界认知、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维系、个人素养构成及提升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和是非体系。儒家思想起源于约2 500年前的春秋末期,自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已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其间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具体结合当代社会价值观念而言,儒家文化的内涵可被概括为以下几项。

1.1 仁——体谅他人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原本主张的是阶级内部的利益共享,后世便逐渐演变为对他人利益和情感的充分尊重与体谅。在当今社会,“仁”的理解可以被诠释为对他人非原则性过失的“宽仁”,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仁厚”,以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予他人方便和照顾的“仁爱”。

1.2 礼——遵守秩序

“礼”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其初始含义是对统治秩序的维护,后来便发展为对公共秩序和普世准则的遵守。着眼于当下,“礼”的表现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坚持原则、恪守底线是“礼”,尊老爱幼、谦上和下是“礼”,安分守己、恪尽职守是“礼”,尊重规则、遵守纪律也是“礼”。

1.3 信——诚实可靠

“信”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内容,也是在某种意义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一项。“信”所提倡的是对个人承诺和理想的履行、坚守和担当,既可以指人际交往中的“说话算话”,也可以将之上升至更高层面而解读为“不忘初心”“索志无前”。

1.4 耻——自珍自爱

“耻”是儒家思想中的底线所在,它所包含的是对人们思想、行为引导的下限。这里的“耻”可以理解为“羞耻心”,即对有违道德之事的自觉规避,以及对自身不德之举的懊悔与自责。在日常交流中,“耻”通常被解读为“良心”,代表了一个人为自己所设立的道德雷区,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最基本的指导作用。

2 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及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就给传统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模式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网络如今已完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改观。然而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必然带有两面性,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沟通条件和发达的文化媒体的同时,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也借由发达的网络快速产生、蔓延,给人们的思想世界带来巨大冲击。大学生同时拥有着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强烈的探索诉求,历来是构成“网民”大军的主要成员;与此同时,大学生虽然已经基本具备了成熟的思维模式和认知逻辑,但由于社会阅历的相对缺乏和普遍存在的过度自信、 标榜“个性”的心理特点,大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行为自控意识还比较薄弱,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上各种负面和极端信息的影响,进而产生种种消极的心理意识、道德认知方面的变化,甚至会导致各种偏激乃至违法行为的滋生。由此可见,利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德育资源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优化,已然成为保证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关键任务。

3 利用儒家文化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意义

在不少大学生,乃至部分高等教育工作者看来,儒家文化似乎在历经几千年风雨之后已经沾染上了太多“封建主义”的霉斑黑苔,早就与现代社会的思想体系“严重脱节”了。其实,作为一种能够传承至今的精神文化,儒家文化必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无论对于哪一个时代的人群,儒家文化中总能被挖掘出丰富的德育资源,成为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凭赖。利用儒家文化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优化,其积极意义大体有以下几点。

3.1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且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和“后青春期” 心理的影响而非常容易受到互联网中不良思想的沾染,因此非常需要借助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道德矫正和思想引导。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常常过度重视单一的理论宣讲,缺乏具有触动感的联动载体,经常给大学生们留下“假、大、空”的印象;而借助具有丰富内涵和传统文化成果的儒家文化,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能够充分体验到有关内容的真实感,并对原本比较空洞、抽象的思想理论内容产生了更为具体、 直观的认知成果,这便极有利于大学生从内心层面理解、认同思政引导内容,从而在更大概率上实现对自我思想和行为的矫正。

而在另外一方面,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和经典,也是一座丰富的国学宝库。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热点普遍集中在潮流动态、 时政要闻和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上,在经典文化的继承方面做得并不到位; 在利用儒家文化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网络道德的同时,大学生们也可以汲取更多的古典文化知识,从更多维度丰富自己的文化储备,进而使其文化修养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2 有利于良好网络环境的营造

随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和人们思维模式的逐渐多元化发展,如今的网络环境可谓相当复杂,其中固然有诸多饱含正能量的积极元素,但也有更多充满戾气和其他偏激情绪的内容不时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作为参与网络活动的主要队伍,大学生们对网络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网络环境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要想实现网络环境的真正净化就必须要抓好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工作。

儒家文化的主要特点在于潜移默化式地“浸润”——它不凭借暴力或精神强迫手段来逼迫他人接受自己,而是借由现实生活体验和主观认知发展引导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符合其价值主流的思维逻辑,这种影响是深层次、全方位的。通过儒家文化教育进行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够很好地使后者形成高度自觉的行为自控意识,为自己设立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言行底线,使之在网络上的行为得到自发性的约束,这对于减少网络不当言论、净化网络环境均大有裨益。

3.3 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实力

步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其中便包括文化思想方面的碰撞。凭借便捷、发达的网络通信,国外诸多思想理念迅速涌入国内并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群体。这其中自然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先进成分,但也势必夹杂着大量的糟粕内容乃至腐朽、没落的反动思想。一个国家的实力具有多方面的内涵,文化实力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的思想高地如果不能被正确的道德意识所掌握,那就必然会让位给错误的道德意识,这将对我国的文化实力造成巨大损害。

凭借儒家文化开展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工作,大学生的头脑将得到良好的武装,能够自觉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判断种种网络言行和自身行为,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能够主动而精准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不良思潮所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接触与学习也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助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迸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这对于增强我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文化自信心以及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早日实现也是很有必要的。

4 利用儒家文化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具体策略

其实就某种意义而言,以儒家文化为素材和载体开展大学思政教育并不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课题;然而在过去的执行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工作策略的选择失当,导致有关工作常常没有真正获得大学生们的支持和配合,致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尽管针对不同的个体应该采取不同的手段,但从宏观层面来看,利用儒家文化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从以下几点策略着手。

4.1 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大学生是一个向往精彩和自由的群体,干巴巴的语言宣讲和文字解读必然无法真正激发起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相反还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大学思政教师在利用儒家文化开展教育工作时,切忌武断带入自己或自己所认为的大学生趣味取向,而应先采取灵活、自然的手段接触大学生的真实生活,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主要的课余活动,而后以之为参考,设计具体的网络道德教育形式,做到既能让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享受真正的乐趣,又能在享受乐趣时接受良好的教育,二者相得益彰。

例如,很多大学生都热衷于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刷短视频,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诸如“穷通皆乐”“韦编三绝”等一些具有正向教育意义的儒家典故,将其改变成短剧本并由教师上阵表演出来,而后录制成短视频发布到院校官方账号中; 或者还可以引入当下十分流行的“穿越”元素,排演出一场“孔子穿越到现代,用上了电脑”等具有强烈时空对比效果的短剧,通过剧情设置和人物刻画来表现出儒家文化在网络时代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这些短剧的内容生动、活泼而富有想象力,同时时间长度也处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范围之内,所能产生的精神影响要远远大于、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4.2 注重对大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发展都必须立足于充足的教学资源,只追求形式的教学改革必然沦为空中楼阁。在一些高校思政教师看来,利用儒家文化来开展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优化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自己,那么只要自己掌握了丰富的素材性知识,教学自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无论在哪一阶段、 哪一专业的教学当中,学生才是学习行为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取得务必要以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基本前提。大学生基本上都已跨入成年人的行列,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和成熟的行为能力,自然更能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来实现发展自我的目标。因此,各大高校除了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教师的网络思政教学之外,还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为大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儒家文化学习资料,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保障。这样一来可以让网络教育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们的自主诉求,二来也能让大学生感受到院校和教师对自己的信赖与尊重,从而表现出更为良好的学习姿态。

比如,院校可以在图书馆中单独开设一个“儒家文化藏馆”,将一些符合该校大学生普遍认知能力的儒家经典著作收录于此并放宽对学生的借阅限制。这些著作中既要有“原汁原味”的原始版本,也要有一些经过符合大学生普遍趣味之标准而改良的版本,以便调动大学生的借阅积极性。除此之外,在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宿舍、 教室等场所,也可设置一些“资料角”用于摆放儒学宣传小册,可供大学生们随取随看。这些小册的内容要精练、健康,外观设计也要迎合大学生们的普遍审美,以期更好的捕捉后者的“眼球”。

4.3 利用网络手段实现对儒家道德氛围的良好渲染

既然是要优化大学生们的网络道德素养,那么就必然要体现出对网络平台和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每一所院校基本都开设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百度贴吧,同时还在诸如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抖音、哔哩哔哩等主流网络平台中拥有自己的账号,而这些地方恰恰也是大学生们最喜欢访问的网络站点。院校在经营这些平台、账号时,首先要从整体风格入手,将儒学文化元素巧妙而醒目地融合其中,让学生们在访问时就能受到直观的影响;其次在发布、更新内容时,院校应当增加对儒学经典作品内容的引用和体现频率,使每一篇博文、推文都能成为宣扬儒家文化的子阵地;最后对于官方网站的互动板块,院校也应当采用儒学元素来设计具体的反馈信息、对话框内容和栏目动态,让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儒家道德体系要求之间形成更直接的作用联系。

例如,院校可以在论坛交流区设置一些文明交流的反馈提示,提示的内容便可通过摘录儒学著作而编辑。譬如某个学生所撰写的留言含有不文明用语,在其点击“发送”后会由系统自动拦截并弹出“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礼记·缁衣》)”的提示语; 而当另一个学生与其他人进行互动时出现频繁索要钱款的内容,那么他就会看到系统提示框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论语·里仁篇》)”的劝诫。这样的提示语既生动形象,又能极大避免出现网络不文明现象。

5 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大力弘扬的一笔精神财富。高校教师要正确看待并认识到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对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通过富有吸引力、表现力和引导力的策略来带领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儒家文化所能给自己带来的道德收益,引导他们形成规范、严谨、友善的网络行为作风,并将这一成果积极拓展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或进一步升学的继续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传统文化弘扬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6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6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