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

2021-03-07 04:5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接发球技战术发球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6)

前言

近年来,利用隔网对抗项群竞赛的规则演进上分析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研究,相关的专业人员可以从中分析出一些规律性的情况或现象,这些对于新时代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下,羽毛球比赛的规则需要适应不同时代的实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这项运动的发展。而竞赛规则也是一个逐渐调整和完善的规定性文件,对于特定项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社会情况以及羽毛球这项运动在当下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使二者能够有机结合,并对其规则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对于羽毛球运动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对当前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的分析

1.1、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发展的主要趋势仍然是保持宏观的攻、防平衡

在隔网对抗向群竞赛当中,其所提到的攻、防平衡指的是相对的平衡。并且这种相对的平衡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些新的技战术的出现和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种相对的平衡,所以其不具备出色的稳定性。当然,随着一种新的技术或技战术的出现导致了攻、防两端的不平衡,人们就会寄希望于出台新的规则,或依托其它新的技术对该技术进行打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趋势,使得攻、防两端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1.2、发球强势项目与发球弱势项目的规则修改方向

对于羽毛球运动而言,发球与接发球是比赛中的初始环节,对于比赛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很多运动员会着重加强对发球与接发球的技战术研究,以此通过这一环节为比赛带来更好的优势,为对手带来一定的压力。在不同的运动项目当中,规则和技战术对于运动项目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些发球的强势项目可以让发球运动员在发球阶段获得极大的优势,比如,乒乓球运动员在发球之后可以利用前三板进行抢攻、网球运动员在发球之后可以直接上网等;相反而言那些发球的弱势项目则并不会为运动员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甚至还有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排球需要在发球之后做好对对方“一攻”的防守、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在发球之后要加强对对方扑球、杀球的防守。针对这些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攻防两端的技战术都会进行不同的调整和改变,规则也会就实际情况对发球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动,以此降低攻、防两端之间存在的失衡状态。当然,除了发球方面的规则修改之外,相关的运动组织还对球速、球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通过这些调整来促进这项运动更好的推广和普及。

1.3、对各个运动项目的地域发展不平衡性进行变革成为部分运动项目规则演进的新趋势

欧美发达国家是现代隔网项群的起源地,但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在各个项目上的发展也呈现出了非常大的差异,各个国家对于一些运动项目的推动力度和普及情况都采取不同的对策,这也让很多项目的发展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这其中比较明显的便是乒乓球:在中国乒乓球已经发展成为国球,但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却始终没有形成崛起之势。也正因为这样的实际情况,国际乒联也对乒乓球的某些规则进行了调整,比如,不可以遮挡发球、利用相对较大的乒乓球进行比赛、统一国家的球员不被分在同一个半区等等。这些规则的调整是为了调整各个国家在乒乓球运动上的不平衡,尽管牺牲了一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但对于此项运动的推动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1.4、商业化开发体育项目比赛,以此适应电视转播的需求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家每户当中,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观看需求也在逐渐提升,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也成为了商业化发展的重点方向。但在实际的观看过程中,观众经常会因为时间问题、转播问题而无法观看一些体育赛事转播,或是对一些观赏性比较差的体育赛事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些都提醒着转播人员要对比赛时间进行科学的把控。通过隔网对抗项群的分制可以对比赛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把控,对各个运动当中的比分制度进行调整,其中包括发球得分和每球得分。二者相比较而言,发球得分对于比赛时间的影响更大,也因此更加难以控制,因此更应该对每球得分的比赛分制进行变革。

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很多运动项目在竞赛场地都会专门设计广告位,以吸引广告商进行赞助。这种方式对于双方而是是双赢的,运动项目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为球员带来更好的待遇;而广告商也可以通过比赛转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品牌,促进消费。例如,篮球赛场上就会在场地周围设立专门的广告牌,以供广告商进行赞助;在上世纪的90年代,国际排联也在排球比赛当中增加了两次技术暂停,这一期间就是为了给广告商提供更多的电视广告时间。

2、对羽毛球项目竞赛规则上的变革取向的分析

2.1、推动分制度改革、加强比赛强度、严格把控比赛时间、满足电视转播需求

近些年来,隔网对抗性项群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分制改革,其目的主要包括两点:首先是严格把控比赛的时间,更好的进行电视转播,为观众带来最好的观看体验;其次是推进合理分制,让运动员能够更快的进入到比赛状态当中,提高比赛的强度和观赏性。在本世纪初,国际羽联曾推出了分制改革,但该分制改革并没有充分的结合当时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实际情况,很多羽毛球运动员并不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导致比赛的质量和观赏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变革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而在2005年所推行的分制改革因为发球得分而使得比赛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比赛时间也有所延长,对于电视转播而言是比较难以把控的。但从2006年开始,羽毛球运动开始推行21分制,比赛时间、比赛精彩程度以及球员的状态都能够兼得,对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具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2.2、推行更科学、合理的发球方式,或对合法发球进行限制,以此带动发球技术的推陈出新

羽毛球运动对于发球这一环节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并在规则中用八条明文规定对合法发球作出了限制。而这些对发球环节进行限制的规则主要表达的便是减少比赛中出现进攻性击球、隐蔽性技术的使用频率,为此还为比赛配备了专门的裁判员。在此前的30年左右,随着规则的变化和调整,羽毛球运动的发球技术并没有出现太多的变化,其技战术也没有得到创新;相比较而言,其它运动项目如乒乓球、排球等都因为规则的变化,其发球技术也相继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技战术也随着规则的变化而更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环境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其力量、速度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接发球方面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比如,在双打比赛当中,运动员在进行发球或接发球时,接发球一方的运动员会站在前发球线上,这样可以利用身体的中心去靠近球网,以此控制羽毛球过网之后在球场上方的运动方向。原本接发球需要运动员进行比较直接的快推、扑球和点杀,而现在则需要运动员通过对自身力量、速度、反应的综合控制,以此完成接发球。

也正因为这样比较畸形的发展,使得羽毛球运动当中的发球和接发球出现了不对等的发展状况,攻与防之间的平衡关系很难维持,因而也造就了规则的变革。而针对攻、防之间失衡的状态,变革的内容主要围绕两个方向:首先是重新定义羽毛球的发球方式,取消原有的一系列针对发球的限制,为进攻性发球技战术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发球方不再受到对方接发球的影响;其次是在原有发球限制上进行适应的放宽,使发球与接发球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其中主要包括提高发球的击球点、取消双打中的后罚球线等等。

2.3、推动进攻型技术的使用,突破当前过多回合、慢节奏的攻防现状,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比赛大环境之下,规则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变革,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维持攻、防之间的平衡,保持比赛中的强度,确保比赛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羽毛球的一大部分都是羽毛构成的,所以其重量并不大,球速比较慢;并且现代羽毛球运动员各方面技能不断完备,使得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去思考如何更快速的得分,在攻守转换之间进行博弈,找到对方弱点并予以对方致命一击。在女单比赛当中,这一特点变现的更加明显。由于女运动员在力量、速度方面明显不如男运动员,很多时候她们无法轻易获得更占优势的地位,经常出现进攻乏力的情况。这对于那些技术型女单选手来说并不友好,所以她们会更积极的对自身的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在规则上也会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的变革,比如,在宽度上延长球场,让运动员获得更多的杀球空间;适当地降低羽毛球网的高度,使得羽毛球不容易被较强的力量击出场地;适当地调整羽毛球的重量标准,将女羽毛球运动员所使用的羽毛球重量与男运动员区别开来,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球速,还可以促进女单比赛当中的进行技术的使用。在比赛当中减少比较拖沓的技术环节,以此获得致胜空间。通过对这一方面的变革,使羽毛球比赛能够大批当前过多回合数、慢节奏攻防的实际情况,对于比赛尤其是女单比赛的观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在对当前隔网对抗象群竞赛规则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时,应该考虑到近些年来体育赛事的发展和当下的项目环境;并且还要充分的明确商业化对于体育赛事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充分的分析之后,在进行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促进分制的确立;其次是推行更加合理的发球方式或对发球进行合理的限制;最后是适当的促进进攻技术的使用。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规则向世界更好的推广和普及羽毛球运动;详尽的解释规则中的所有内容,让人们能够看懂,广告商愿意赞助。

猜你喜欢
接发球技战术发球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近期世界大赛女排主要对手接发球效果的对比与对策研究
青年球员的乒乓球接发球抢攻战术选择的研究
乒乓球发球技术教学探究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