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在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的转化

2021-03-07 19:17刘桐刘晓东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转化

刘桐 刘晓东

摘要:在存量更新的背景下,建筑更新是我国诸多城市需要面临的问题。如何在旧建筑改造设计中融入中国的文化内涵,是需要努力的方向。论文针对现存问题,试图探索天人合一思想与旧建筑改造设计之间的联系,寻求该思想对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影响。论文以乌镇北栅丝厂和雄安新区设计中心为例,从新旧融合和可持续建筑两个层面解读天人合一思想在旧建筑改造设计中的转化,为旧建筑改造的文化内涵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天人合一;旧建筑改造;转化

引言:建筑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不是孤立的,建筑的灵感可以在艺术、文学、哲学、电影中,找寻答案。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探索出对旧建筑改造设计产生影响的思想,是使旧建筑改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一种有效途径。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最突出的哲学思想,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自然与人际是相通的。探究“天人合一”思想与旧建筑改造设计的联系,使当下旧建筑改造设计延续本土文脉,并作为一种城市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重生,是当今城市历史发展中关注的焦点。

一、天人合一思想与旧建筑改造设计的论述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这种思想跨越历史场合,凝聚了诸多思想家的智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即天地没有所谓的仁与不仁之分,在它面前万物皆是平等的。“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从相对比较的角度,来论述天人合一。“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在天人相副角度,进一步阐明天人合一的观点。“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段话将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同德、明、序、吉凶相联系,追寻天道和人道的相通之处。

诸家学说,在不同角度,诉说不同见解,以求天人之间的协调和统一。立足于旧建筑改造设计的角度,辩证地思考”天人合一“思想,由此推断出,“天”具有两个层面上的指代。第一个层面,“天”指的是天地万物、生态环境角度的自然界,这属于狭义范围内的自然界;第二个层面,“天”指的是仍然具备使用价值的、承载了历史人文记忆的旧建筑,它属于广义范围上的“自然界”。生态环境层面上的“天”要求我们在旧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打造可持续建筑,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历史人文记忆层面的意识之“天”要求我们在旧建筑改造设计过程中,注重新旧融合,产生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精粹,立足于当代的旧建筑改造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不能过分解读。当代人与承载了历史人文记忆的旧建筑之间的联系要求我们对具备历史价值的旧建筑改而不拆。改而不拆并不意味着修旧如旧,修旧如旧将会丧失现实功能价值,缺少当代人的主观能动性;改而不拆也不意味着过度改造,这会使保留建筑丧失历史记忆。合理平衡其中的关系,是旧建筑改造设计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天人合一思想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设计转化

(一)以乌镇北栅丝厂为例-新旧对话,保留绿色。

乌镇北栅丝厂始建于1970年,它的改造是古镇传统工业厂区保护与再生的一个典型案例。该项目在历史人文记忆的意识之“天”层面,谨慎探索,保留原有厂房的外墙体与饰面,展现了建筑在发展过程中的斑驳岁月之感。拆除吊顶,露出屋架,体现时代特点。深入挖掘原有历史建筑精神的同时,满足当代功能需求。将原有的木门窗更新为钢门窗,将面向室外展场的门窗替换为大玻璃窗,人们在室内可以将室外独特的精致一览无余。北侧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用拉伸铝网将其整体包裹,满足现代审美需求,亦可满足后期悬挂大型宣传画的使用功能。新型建筑设计元素与原始结构,交融碰撞,产生新的空间体验。在象征着生态环境之“天”的层面,厂区尽可能保留大量原有树木。天人合一的境界,保留的不仅是场地原有的树木,更是人与原有树木、自然环境的记忆。

乌镇北栅丝厂改造保留原有建筑和结构空间的历史记忆的同时,融入新的设计元素。保留现状树木,整合形成新的场所精神。

(二)以雄安新区设计中心为例-新旧交替,绿色整合,注重建筑再循环。

雄安设计中心项目是由雄安新區容城县城西南澳森制衣厂改建而成的综合设计型办公社区。该项目在历史人文记忆的意识之“天”层面,运用少拆除、多利用的设计策略。建筑的历史元素是提升建筑文化内涵的重要物质载体,设计完全保留原制衣厂主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部分保留外墙维护结构。主楼空间内部保留其大开间的格局,延续空间记忆。即使是年久失修、无法保留的东配楼,设计也按照其原有比例,还原体量,延续城市设计层面的道路界面记忆。

设计在强调保留原有建筑空间的历史记忆的同时,重视人的体验,注入新的功能配置和表现形式。从曾经的西南澳森制衣厂到如今的学术交流、展示宣传的重要中心,融合了办公、会议、展览、餐饮等多种功能,满足了现阶段的使用需求。在原主楼的立面视觉中心,做出悬挑阳台的处理,融入新的设计元素。新旧交替,处理好旧建筑改造中新旧元素的对立统一关系,激活旧建筑,开启西南奥森制衣厂新征程。在统一中求变化,形成可读的时空逻辑。合理平衡承载了历史记忆的“旧”建筑之“天”与“人”对功能的“新”需求之间的关系,这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言而喻。

雄安设计中心项目在生态自然的交互层面做出许多努力,其可持续建筑的设计理念,使人与象征着生态环境的“天”达到了合一的境界。替代以往的封闭式走廊,以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特色的“曲径”取而代之,不仅节约维护结构的资源,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空间。在改造更新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于自然而言,无疑是负担。建筑师承担起社会责任,改变了使用资源从原料到废弃物的单一线性方式,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降低对自然界的破坏。废弃的混凝土碎块置入金属笼,后期搭配景观植物再生形成景观墙;破碎的玻璃块铺设在景观院落中,成为了庭院空间的亮点。建筑师以可持续建筑的设计思维向自然致敬。

雄安新区设计中心的改造设计诠释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充分考虑旧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探索新的生态建筑美学。

结语:结合以上两个案例,可以总结出“天人合一”思想对旧建筑改造设计提供了有益指导,在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辨证解读中,我们要运用历史的、自然的观点进行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历史的传承与表达是旧建筑改造设计的灵魂,可持续建筑的内涵是旧建筑改造的核心。站在旧建筑改造设计的角度,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深入解读,探索在旧建筑改造设计中“天”与“人”究竟为何。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地把“天人合一”思想转化到旧建筑改造设计的方法中。

参考文献:

[1]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陈强,付娜,陈剑如,等. 乌镇北栅丝厂改造,桐乡,中国_陈强[J]. 世界建筑, 2017, 321(3): 140.

[3] 建筑改造中的新与旧_何镜堂[J].

[4] 刘恒,徐风. 新旧之间·绿色整合——雄安设计中心再生记_刘恒[J]. 建筑学报, 2020, 618(Z1): 132-135.

1578500520370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转化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