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琴
摘要:学生思维阶段从具象性思维能力转变的抽象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时间段在于10岁之后的具体阶段,与此对应的就是小学五年级的学习时段。在人类进化的场合中,整体的脑发育状况主要经历了由原始脑到情绪脑再到逻辑思维脑的转变过程,前两者因为具体的演变时间较长,所以发展的情况较于稳定,除先天性基因遗传因素外,基本不受影响,而对于逻辑思维脑的发育情况来说,也主要针对于10岁后的学生开始呈现出主导性的影响作用,这就使小学教育在五年级阶段进行思维过渡时,变得十分重要,同时针对抽象概念较多的数学学科来说,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最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时,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故此,本文将针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展开探讨,分析如何通过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五年级数学
引言:
针对现阶段的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来说,教师与家长更加注重学生在日常考试中的分数呈现,并以此作为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的衡量标准,反而在学生学业行为与生活行为成长中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能力,集中造成的就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绝大多数学生惯性思维严重,整体班级对于具体问题的思考往往呈现出如同标准答案一般的思考结果,并且对于学科知识的迁移部分,学生往往难以举一反三,通过简单教学理解概念原理,达到触类旁通的具体效果,反而不断通过错题修改,在错误方式上增加了学习负担与压力。学习过程痛苦不堪也就无从谈起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了。
一、小学阶段五年级数学教学内容及现状分析
(一)小学阶段五年级数学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课程主要围绕代数与几何两个方面展开,其中在代数方面,学生主要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应用题中解方程,分数与小数互换与分数的基本运算。在几何方面主要学习正确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及其概念属性特征,同时学习如何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从五年级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教学内容与知识理解程度,都要远超于小学低段与中段的知识教学体系,可以说,在这一阶段,需要注重培养的,正是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并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入手,将抽象数学概念与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故此,教师需要在这一阶段针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思考习惯与思维方式进行适应性的引导与培养,抓住学生智力发育的这一最好阶段,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小学阶段五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绝大多数的教师是清晰的了解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在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行为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迫于家长与学生升学压力,在这一阶段已经不具备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或知识补充,故此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只能通过书本知识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通过机械式的肌肉记忆,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短板。其次我国选拔人才的形式没有改变,而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重视孩子升学的家长进一步恐慌起来,八成以上的家长选择以教育前置的方式进行前期的概念或知识补充,这就使得很多时候,孩子明明才刚进入小学,却已经接触过绝大多数的知识板块与应用讲解模式了,面对提不上去的分数,学生厌学,教师无奈,家长放弃成为绝大多数中游学生群体的具体表述,而这种方式无论对于学生、教师还是家长,都是不公平的。
二、如何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通过互动式教学设立情景
对于具体问题,学生提分难得具体情况,还是要回归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具象化思维能力上,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处于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凝聚阶段,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其还并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師要通过与学生的语言沟通,让学生把抽象概念转化成具象化场景,通过想象力,进行解答,这是符合儿童思维发展过程的,就像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让孩子认识数字的时候一样,都会给数字加上修饰让其变成具象化的语言描述,比如:一辆小汽车,再拿一辆小汽车,现在你有两个小汽车了。在孩子的思维过程中,他学到的不只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很多的小汽车的问题,顺便记忆了抽象性的一与二。那么同理这种具象描述也可以用于数学教学中,以五年级代数为例:“X+20=24,求X=?”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说明,兔笼里有24只兔子,其中20只是白色的,剩下的是黑色的,那么黑色的有多少只?针对于这个问题只是将X所具体代表的数字换成了兔子,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类型的问题都可以归类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塑造,通过数学逻辑关系自己创设题目自己完成,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不仅加深了教学印象,也为同类型的题目解答提供了思维方式,并且在反复的趣味练习中,巩固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比较式教学,从细节中反映学生思考
数学学科的内涵就是其内在抽象概念的逻辑性,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设计中,整体采取的是知识的层层深入,其具体的结构是螺旋式的上升环节,这就给比较式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例如:我们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那么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将面积相同的正方形与长方形通过裁剪的方式进行拼凑,让学生自主理解为什么其面积公式是边长乘边长或长乘宽。同时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进行讲述时,可以利用正方形与长方形沿对角进行对折的方式,让学生裁剪后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为何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底乘高除以二,并且通过面积相同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进行对折后形成的三角形,在不适用计算公式的情况下,通过观察进行比较,猜哪个形状形成的三角形面积更大,并通过计算,进行检验核实,并通过比较分析为什么相同面积的三角形会产生不同边长与高的三角形,其中的变量是什么,其中的定量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不但使前后数学逻辑得到了有效的串联,并在不断引发思考的过程中,促进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学科内部的延伸。
三、结束语
除上述两种教学手段外,教师要更加注重数学教学大纲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结合生活,带领学生通过思考自主性的形成答案与思维能力,并将思维能力训练有效融入教学,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稳固学生考试分数。
参考文献:
[1]曹雪艳.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105.
[2]刘艺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试题与研究,2019(24).
263350118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