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之一,主要是古诗词其中蕴含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促使下,教师将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重视教学成果,对古诗词的讲解知识停留在表面,并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进而没办法发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魅力。因此下文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改善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主要在于学生对其没有深入的了解,没办法正确理解其本意,使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将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因为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其进行深度的学习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文化知识,同时还有精神层面的提升,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进而培养出新时代的人才。
一、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语文作为学生的必学科目之一,其中古诗词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况,使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难度大大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循规蹈矩,无论在课堂上怎么声嘶力竭地讲解,对学生来是并没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本应充满鸟语花香的古诗词课,却变得枯燥无味。所以在改革的新时代,教师应该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大多数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基本上是有心无力,即使想去读解,但是找不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或没有收到得到科学的指导,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古诗词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导致小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的进入古诗词本身,领会其文字背后的感情特点。这样的现象将会直接降低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恐惧心理,不能将心思放在学习上。特别是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教师过于注重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背诵以及生字教学中,缺少对古诗词的赏析,不能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学生知识表面掌握的生字,但是对具体的诗词含义没有深刻的认识。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完善整个古诗词教学的体系。
1.对古诗词的深度赏析,实现理解背诵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还没有成熟,正在不断的形成与发展,但是小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强。所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并且引导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代入到整个诗词的意境中去,从中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高度过程中对古诗词产生比较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最终实现对古诗词文化的了解,发现其身上蕴含着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小学生不断的积累自身的古诗词量,这就需要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能够背诵,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赏析式的朗读,理解式的背诵,直接使胸啊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小学生的语文教材来看,目前阶段所学的古诗词基本都是其言绝句或者五言绝句。而头联、颈联、尾联应该怎么读,需要教师给学生做一個良好的示范,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重视朗读是古诗词教学的根本,因为每首诗都有着严格的韵脚,使学生度以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在熟读之后直接为背诵做下良好的铺垫。
2.创设教学情境,体验诗词背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主要是因为其中蕴藏了比较精炼的语言从而实现了整体的生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造专属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深陷作者当时创作的氛围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意境重现的方式,直接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所以,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的扮演,调动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比如在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从其诗句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从侧面来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其中“小扣材扉久不开”,学生会由此想象到为什么敲不开门呢?这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现讨论,作者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的探索,并且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这是有的学生会说,可能是因为主人外出了,又或者是在园子里干活没有听见敲门的声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进入到院子内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为什么作者只看到一直红杏出来,创作出“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句子。学生会想象出,园子里可能会长满茂盛的蔬菜,并且果树结满了鲜花,还会有成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几只蝴蝶忽隐若现,是一片春意盎然景象。从诗句直接联系到整个意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3.联系日常生活,对古诗词意境的深刻理解
我国古代的诗词基本都是根据诗人的真实生活完成创作的,所以诗词中蕴藏着作者当下的真实感受。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教育。因此在古诗词的赏析过程中,对于诗词作品中的名句以及不容易发现的难点进行细心品味,并且反复的研究与讨论,去体会其中的深意。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其中描写的是诗人返回故乡情境的诗。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理解当前作者创作的情感。“少小离家老大回”这句中可以向学生提问少小指的是什么,而老大指的又是什么。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生活找那个的体现来完成对诗句的理解,是作者在孩童时就离开家乡,那么问题来临,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离开了家乡,在后来有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后是什么样的情形?直接激起了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想起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对古诗词的意境产生更好的理解,直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小学生感同身受,更加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4.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旨在确保高质量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自主性。从而使他们能够实现所需的教育成果。教师可以制作精简的教学视频并为学生明确教学任务,让他们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独立学习。作为此过程的一部分,教师还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独立学习的困难并促进独立语言的学习。教师传授与古诗相关的知识时,应当同时赋予学生古诗自学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歌曲、表演等形式讲述古诗内容,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直观地分析思维图,分析古诗和历史。通过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住古诗。例如,在学习《悯农》时,教师首先要制作一张思维卡让学生思考,比如创作背景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调查,帮助学生探索古诗的内涵和魅力。
5.微课支持教育,增加师生互动
在微课中,教师将古诗的生活场景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分层教学。微课视频可反复播放,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在微课视频传输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取丰富的古诗知识,构建一套古诗学习系统,为学生以后的古诗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讲《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首先将古诗中的场景做成视频,通过播放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对古诗的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教师将《静夜思》的重点用微课录下来,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可以潜心钻研、理解,进而对古诗的认识。
6.结合线上线下内容,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小学生缺乏自主性,大部分小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因此,应当加强和家长的沟通,教师和家长不强迫学生完全理解,当诗歌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来学习诗歌。教师和家长要为学生挑选优秀的诗歌事,拓展学生的诗歌和历史,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渗透。例如,在教学故事后,教师可以与家长合作,帮助学生鞏固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第一,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背诵,家长可以找出听写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词,并花更多的时间在记忆上。第二,在课下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如阅读比赛、古诗写作比赛等,形式要灵活多变,注重古诗词的应用和积累。例如,在学习《游子吟》时,教师在课上讲解完毕,让学生了解诗中的情感。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进行讨论,共同感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7.拓展教育资源、结合传统文化
一方面,教师应当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诗的兴趣,并在经典阅读课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信息化教育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在实践教育中,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并满足信息化教学要求。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和更广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从而在教育资源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了解不同教学策略的要求,并分析传统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因此语文教师课后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网上阅读古诗词后,制作电子报纸,黑板报等集体活动,积极开发读写资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的魅力,从而通过研究型学习形式提高古诗教学的教学质量,达到将语文古诗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目的。
三、结语
根据上述文章的叙述,古诗词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就具有深刻的学习意义与价值。其华丽的语言、独到的内涵以及富含的感情值得后代欣赏与借鉴。但是在教师进行教学是课堂上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存在,因此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时的指引,帮学生找出一条通往学习的快捷路径,使其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学习环境中展开想象,对其产生兴趣,使古诗词与中国文化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马美芳,杨彦文.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新课程,2021(35):182.
[2]张红莲.用诗意渲染语文课堂——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J].启迪与智慧(中),2021(08):85.
[3]贾志鹏.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32):50.
[4]沈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构建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08):44-45.
[5]董凤琴.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博览,2021(27):49-50.
[6]马美芳,杨彦文.从意境到意象——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审美引导[J].新课程,2021(35):182.
[7]刘稚贤.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24):187-188.
5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