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丽
摘要:幼儿阶段是重要的个体启蒙时期,无论是家长或是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在该阶段对幼儿的启蒙教育,幼儿园很多教育活动都是以游戏形式来开展,合理构建游戏活动才能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幼儿教育应有的游戏精神,对现代幼儿教育的进步也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分析现实幼儿教育中对游戏精神的缺失的现状,并且立足于此,综合分析重建幼儿教育游戏精神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精神;缺少;重建
引言:
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中,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对幼儿的教育会存在缺乏创造性、体验感,从而导致无法体现出游戏精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身心方面的综合发育。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对此重视起来,科学地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将游戏精神重新在幼儿教育阶段中建立起来,让幼儿的身心发展能有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游戏精神缺失在幼儿教育里的具体表现
1、游戏自由度慢慢消减
幼儿爱好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这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体现。游戏带有的创造性、趣味性以及自由行刚好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喜爱。幼儿教育里的游戏活动应该是让幼儿们自己的掌控的过程,幼儿从游戏的情节还有一系列玩法中去体验游戏独有的欢乐感,并且在此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但现在的幼儿教育却在设计游戏时带有非常强烈的教育工作者的目的性,游戏发展和游戏过程几乎是由教育工作者掌握,游戏结果通常都是教育工作者设定好的,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游戏活动前会给幼儿们一些带有限制性的话语,例如在进行“丢手绢”这一游戏时,幼儿教师通常会跟幼儿们说:“不能总是将手绢丢给同一个小伙伴”,虽然只是以话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出于幼儿对教师的尊敬则会将这些话语当成是游戏规则,担心自己在破坏规则后会受到惩罚,因此在游戏过程中畏手畏脚,从而导致了幼儿无法有效地在游戏中体现出自由性,幼儿不能在游戏中发挥出主体作用,将游戏行为大大局限在了幼儿教师的思想中,这是游戏自由度慢慢消减的重要原因。
2、对游戏过程所含有的意义的忽视
最能使幼儿感受到欢乐与喜悦的莫过于他们参与的游戏过程。幼儿在全身心参与游戏时,会体会到友谊、关心、爱等人的基本积极情感。幼儿的情感和想象力比成年人想象中的还要丰富,他们会深入地体验在游戏中需要扮演的角色,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1]。但是很多幼儿活动教育的开展会过分强调游戏获胜的奖励,使得幼儿们就会沉溺于对游戏胜负的追求,过度地将注意力放在游戏结果会给自身带来的奖惩,从而导致他们的游戏脱离了对情感的体验。幼儿教师也会为了加快游戏进度而对游戏过程进行没必要的敢于,这忽视掉了游戏过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游戏应该更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以及纯粹体验,而将技能学习、知识传授放在第二位,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将二者的位置弄反了。
3、人文关怀的缺失
幼儿园的设施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幼儿园都配置了科技设施来开展幼儿教育,但是却过于重视科技给教育带来的便利和其他收益,从而缺失了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如今幼儿教育在科技的辅助下愈来愈追求技能培训和教学的效率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掉了从人文关怀的层面来培养幼儿情感,具体表现为在游戏活动中一定要带有教学目的。例如,在引导幼儿们玩“独木桥”时,教师会强行让幼儿们分组,当其中一个小组无法迅速通过独木桥时,教师会让这个小组下来,然后让其他小组先通过,这时教师就会给这个游戏下结论:“互相谦让与协助才能顺利完成独木桥游戏,在生活中小朋友们也要这样做。”然后就结束了“独木桥”游戏,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幼儿并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去,教师也不会在游戏结束后询问他们的游戏体验,只是将游戏总结出一段道理讲给他们。为了提高教学目的的完成效率,忽视了游戏精神给幼儿们带来的人文关怀,从而导致情感缺失。
二、在幼儿教育中重建游戏精神的具体措施
1、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建立起正确的游戏理念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是主要引导者,因此想要冲建游戏精神首先就要让幼儿教师建立起正确的游戏理念[2]。幼儿教师首先要明确,游戏教育的首要基础是让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如欢乐、友谊等,给予他们适度的自由空间和行为,不能过度地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收获到什么知识或者掌握哪些技能。幼儿教师要对游戏教育有全面的认识,不能仅仅是将游戏当做是给幼儿们消遣时间的活动。例如开展“找不同”这个游戏时,要尽可能地给幼儿们提供多元化的游戏素材,要满足他们玩耍的心思,在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强调游戏规则和种种要求,让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力量幼儿会增强幼儿们的感官能力。幼儿在这样的游戏氛围里能体验到欢乐、自由,情感体验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充分展现出了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2、强调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自主性
无论是在什么教学当中,都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时刻关注幼儿的思想变化,重建游戏精神也应当如此。幼儿教师要给予幼儿们充足的时间去讲述自身对游戏过程的感想,还要认真地聆听,对于幼儿所提出的问题不能马虎,要做有效果的回答才能不负幼儿认真体验游戏所付出的努力。幼儿教师也要顺应幼儿的思想变化,及时调整游戏教育的规划,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适合幼儿园幼儿的游戏教育的教学方案[3]。教师还要积极向幼儿提问,让幼儿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总结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让幼儿们互相之间分享自身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体验,既能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给自己成长带来的价值。
3、合理设置游戏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改变以往对游戏教育的传统观念,从而打破在以往游戏活动中对幼儿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限制,还要对将游戏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比如要在幼儿身心能够接受的范围设置游戏内容,要打造出更多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游戏内容,不断创新游戏形式,幼儿已经玩过很多次的游戏可以适当进行改变,防止幼儿失去对游戏的兴趣[4]。同时,广大的幼儿教师需要时刻秉持着游戏精神,要时常性地在幼儿园内开展各式游戏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和实际情况设置游戏形式,给予幼儿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对游戏也要有明确的地位,明确地向幼儿们解释某个游戏的具体精神内涵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比如在背对背运球游戏里是为了让幼儿们懂得协调,那么幼儿教师就要在游戏开始前告诉他们,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开始后就不能再干扰幼儿们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协调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幼儿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游戏结束后询问他们的情感体验,并且指出他们的不足。
三、总结语
游戏精神一直伴随着幼儿成长的教育全过程,可以说只要幼儿还需要游戏的形式来帮助自己身心的发育,那么游戏精神就不可或缺。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游戏里的自主行为,要反思自己是否有遵守游戏精神。为了能让幼儿们更好地体验游戏的欢乐,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幼儿教育要重视游戏精神的价值,让游戏在游戏精神的引导下逐步促进幼儿身心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紅.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02):36-37.
[2]王怡清.立足课程本位体现幼儿教育的游戏化精神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0):161-162.
[3]牛玲.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原因与应对策略[J].甘肃教育,2020(05):142.
[4]倪红琴.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深度学习理念的路径和策略[J].生活教育,2020(02):63-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