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
摘要:学前教育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认知水平,促进幼儿各项学习能力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幼儿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因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相对薄弱,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所造成的。老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应用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表达能力
引言:
学龄儿童各项意识尚处于发展的阶段,老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这样的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幼儿生活的实际经验,在这样的方式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老师在教学中需要秉持足够的耐心,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篇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幼儿语言表达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在当前幼儿教学中大多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满足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促使幼儿产生枯燥的心理,幼儿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进而很容易促使极端效果的产生,尽管当前的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但是教学观念落后的现象在现实教育中还屡见不鲜[1]。克隆式的教学方式缺少了在教学上的创新,很多时候忽视了对幼儿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幼儿因为对事物接触的较少,所以在生活中一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遏制幼儿的好奇心,这在教学上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一般也是和教学目标相反的。
(二)教学形式单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事物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事物要求变得更高,在教学上也是一样,幼儿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接触到各类的信息,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教学形式、教学资料的单一根本不能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望。现在幼儿的教学资料大多是以动漫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可以通过对身边物品的观察学习到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利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很难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长期应用同样的漫画课本将会降低幼儿对学习的热情。幼儿本身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而专注力不高,如给他们一个玩具,他们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好奇心短暂地玩一会,但是很快就会丧失对玩具的兴趣,因而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始终可以保持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分析
(一)增进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培养幼儿有效的表达
语言表达能力本身就是用于和人交流的,所以老师和幼儿之间需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2]。通过交流的方式能够给幼儿营造良好的交谈氛围,因而交流是最自然的教育方式,在一问一答的交谈过程中,幼儿能够不断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搜索与老师问题相关的词汇,通过清晰的思维将这些词汇连成句子。但是交谈并不是随意开展的,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以引导,在交谈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担任其中的引导者,帮助幼儿理清思维,为幼儿提供有效的线索以及问题回答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强化交谈的趣味性,防止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枯燥,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围绕着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有效的讨论,同时还要符合幼儿的认知。
语言交流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老师都可以结合现实的情境和幼儿展开有效的探讨,利用引导式的问题开展谈话。为了保障老师和幼儿之间谈话的有效性,老师需要和幼儿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避免出现幼儿害怕老师的现象,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才能在谈话中畅所欲言。例如,“你们早上吃的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对早上发生的事情展开回忆。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在一些突发事件中开展交流,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变的无处不在,为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幼儿词汇的积累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强大的词汇积累作为依托,所以老师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幼儿词汇积累的重视,避免出现在幼儿表达的时候脑中联想不到相关的词汇。在幼儿词汇积累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幼儿灌输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表达,词汇的教学完全可以应用英语教学的形式,让幼儿利用词根的方式记住相关的词汇,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反义词、同义词提升词汇的积累量,总的来说,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利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开展教学,词汇的积累能够促进语言的有效表达,同时也能够对未来的学习带来深远的影响[3]。
为了强化幼儿词汇的积累,老师完全可以利用童话故事或者身边故事的形式开展教学,如在童话故事中会有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老师在带领幼儿掌握了其中故事内容之后就可以把有关情绪的词汇单拿出来,让他们自己阐述这些词汇的表情,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幼儿对词汇的理解,与此同时强化他们词汇量的积累,因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对老师和幼儿来说都是非常便利的。
(三)强化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灵感
如果没有任何形式的材料依托很难激发幼儿的现象,凭空想象对于幼儿来说是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从幼儿的真实需要出发,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够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4]。老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直观的素材,利用这样的形式引导幼儿的现象将是非常便利的,在当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幼儿呈现出直观的视频。例如,老师可以为幼儿搜集有关捉迷藏的视频,在课堂上不停地按下暂停键,让幼儿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人藏的位置,在视频播放之后让幼儿展开记忆的回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参与感。
(四)设计活动,联系生活
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学习到的知识最后也是应用到生活中去。因而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联系生活的活动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强化幼儿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5]。幼儿所接触到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设计一些活动促进幼儿对生活的理解和感触。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感受生活的美好,看一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畅流的河水,让幼儿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在观察世界美好的同时也需要给予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在此之中可以随意提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老师也可以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和植物园等场所,在开拓幼儿视野的同时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幼儿时期是发展的关键阶段,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冬青.幼儿教育中有声读物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5):3.
[2]付丽霞.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企业导报,2011(17):1.
[3]王艳子.谈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及策略[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观察,2021(6):1.
[4]哈斯格日乐.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教育科学:引文版:00013-00013.
[5]劉海英.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