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亦泽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重要学科。基于此,本文就从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意义入手,结合小学体育教学,具体谈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体育核心素养作为小学体育的教育方向与指向标,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和目标,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之下,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完善体育教学,组织开展各类运动技能、体育知识、身体素质等的培养教育活动,从而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落实提供基础。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不仅仅包括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水平,还包括体育意识、体育品格、体育习惯等等。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锻炼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与身体健康,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生的体育品德的培养。而提升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仅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包括体育技能的掌握、体育运动经验的积累等,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体现。
如,教师再体育课上,安排小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安排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这不仅仅是提高小学生的体质体能的重要任务,更是为小学生的体育理念的培养奠定基础。在体育运动教学中,借助于体育教学环节,将体育意识和教育知识渗透其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素养,促进小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促使小学生在课外时间里,养成自主运动的体育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加强学生体育运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体育意识培养与体育运动水平高低有着非常强的关联。体育运动的技能基本包括投、踢、跳、跑等几个方面。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对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锻炼。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体育教学理念,灵活的引进一些现代化的体育运动训练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教学效率,保证小学生能够有效的从体育运动教学训练中,获得基本的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简单的向学生传达清楚相关篮球技术要点。然后,展开动作示范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在理论教学完毕之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小学生开展传球练习,学生两两相对,一人传球、一人接球,两人互相配合,完成传球练习。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由于不专业等问题出现技巧偏差,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观察指导,及时纠正小学生的传球问题。由于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等的差异,会导致其运动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适当的开展分层教学设计,帮助运动能力弱的学生跟上平均水平,帮助能力强、兴趣高的学生继续提升,促进全体学生的运动水平以及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积累学生体育知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他们简单的认知里,他们认为体育教学无非就是玩玩各种体运动项目,在其心里,并未将其重视起来。但其实不然,体育学科虽然看似玩耍属性更强,但是其中也包含非常丰富的体育知识,以及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内容。对此,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一定要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利用体育知识来熏陶学生,引导教育小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也必须要树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加强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运动素养、知识技能积累等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基础能力。
例如,在足球教学中,足球运动本身十分激烈,如果小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很容易出现球场上受伤等问题。对此,在运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带领小学生,全面了解足球运动,包括热身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及作用,足球运动的基本技巧方法等。只有教给小学生扎实的足球运动基本知识技能,才能确保小学生在运动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三)规范学生体育技能
小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关专业体育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在日常的体育运动教学中,掌握保护自己的能力,改变不良运动习惯,保护身体健康。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运动教学引导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动作的规范引导,观察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和表现是否规范,是否正确,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的动作,消除潜在的威胁。
例如,在沙坑跳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行带领小学生玩一些蛙跳等游戏,帮助学生熟练跳远动作,然后,在给学生示范标准动作,并将一些动作要点进行拆解,详细讲解,保证小学生认真观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技能水平。只有在确保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正确的跳远动作规范后,才能够让学生正式进行沙坑跳远训练。否则,一旦动作不规范,出现扭伤脚踝等后果,将会难以收拾。在正式训练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跳远动作进行观察,对小学生的训练问题和错误,要及时予以专业指导,保证小学生的体育能力的规范与专业。
(四)培养学生体育品格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除了必备的体育基础技能等的培养训练和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体质锻炼增强等之外,还必须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要根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小学生的体质体能以及体育品格,确保小学生在提高体育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同时要拥有较好的体育品格。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并未重视体育品格的培养教育,或者对体育品格的培养教育有所忽视,并未给予高度关注,课堂中即使有零星的引导,也只是一闪而过,并未给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与与小学生的体育品格培养要求大相径庭。
在小学体育学科素养培养要求下,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体育品格观念、意识等的培养,借助于各种体育教学活动,渗透体育品格教育理念,引领学生文明运动,潜移默化的提高体育品格。例如,在篮球运动中,由于小学生体质情况所限,容易出现错误或者不规范的现象,甚至当众出糗。面对这一现象,其他小学生由于心里还未成熟,会表现出嘲笑等的行为。对此,教师在发现之后,应该及时处理,制止学生的嘲笑行为,并引导学生明白正确的道理,开展体育品格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让他人,学会如何互相成就,学会合作……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品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各项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体育课上,不断借助于教学实践,总结教学创新经验,完善教学疏漏,不断提高小學生的体育能力素养,促进小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侯西磊.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660(04):20+29.
[2]戴清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7):1.
[3]丛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
[4]杨国华.基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9):3.
[5]袁玥.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000(00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