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探究活动 提升科学素养

2021-03-07 09:19朱现升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朱现升

摘要: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活动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科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科学课程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获取科学知识;科学教师一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动手完成操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思考如何操作,做前想、做中想、做后想,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并应延伸到活动之后;科学教师还必须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探究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科学素养;真正参与

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活动为基础的学科,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加以认真落实。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探究活动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有限的科学知识更重要,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科学探究。何为“科学探究”?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就是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课程的教材编排,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它不仅通过分目标、具体内容标准与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和设计等形式增强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而且明确告诉教师,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并内化。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组织学生以科学探究活动去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当认识到科学探究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如果我们不把知识的获取过程完整地展示出来,演绎出来,不让学生既当演员又当主角,不通过亲身感悟、理解、实践、体验,我们就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价值与能力的肯定和尊重,从而也不会让学生有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也就不会真正地“长大”,创造力、创新精神培养也就当然无从说起。

为了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我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加强引导: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用故事情景、故设悬念、媒体技术等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我上月相变化时,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并配以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平时观察到的月相,并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平时观察到的月相,再根据月相在一个月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把所画的月相进行排序。师提出问题:问,孩子们,你能判断这些月相的排列顺序对还是不对吗?有些学生说对,有些学生说不对。师:有些是不对的,要得出正确的排序,我们要通过探究活动来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通过月相变化的规律来验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于是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了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了月相的正确排序。在上“反冲力”时,为了让学生看到气球喷出气体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我把气球挂在铁丝上,采用希沃投屏技术,把气球在反冲力的推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这个过程拍摄下来,再利用慢放的形式把整个过程展示得淋漓尽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效果很好。

二、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符合小学科学学科特点。三四年级时,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就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五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教师则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像《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强弱的关系》、《横梁的宽度、厚度、形状与横梁抗弯曲能力》等实验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动手进行探究。

三、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法、步骤,做到有的放矢。

在探究“月相变化”时,我先让学生认真完成研究计划,知道把黑板模拟太阳、篮球模拟月球(白色的一面代表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站在圆圈中间的人模拟地球上的观察者,举着篮球的人绕圆圈走一圈代表月球一月围绕地球转动一周,强调篮球白色的一面要始终对着黑板,也就是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始终要对着太阳,观察的人要直视前方不可随举着篮球的人移动,明白了探究的方法、步骤后,学生探究活动进行順利。

四、依据探究的问题,找准观察点,有针对性的观察记录。

在研究“小苏打与白醋的变化”时,要让学生观察产生的气体,明白小苏打与白醋反应剧烈,听气体冲击玻璃片产生的嗤嗤声音,用手摸杯壁感受温度的变化,知道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用眼看小苏打的多少变化等,让学生明白要观察的点在哪儿,这样学生探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节省了时间,效果也会更好。

五、探究过程要体现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注重逻辑性。

在对比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有次在做研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时,有一个小组在汇报时得到了“横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弱”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不对,于是我让他们再重新做一遍,发现了他们在实验时改变了横梁的宽度,同时又改变了桥墩的跨度,出现了两个变量,于是得到了错误的结论,我让学生找出该组的错误,并在全班进行了强调,又让该小组按正确的方法做一遍,最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

六、引导分析现象和数据,重视学生分析和解释、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在研究横梁的宽度、厚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这部分内容中,就要依靠数据,根据横梁不同宽度、厚度、形状所承受的垫圈个数去判断它们抵抗弯曲的能力,在研究重力与小车运动、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等实验时,我们都要重视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利用数据得到结论。

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大脑里。探究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动手完成操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思考如何操作,做前想、做中想、做后想,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整个活动并应延伸到活动之后。课堂中尤其要强调做前想。

科学探究活动不单是组织学生在实验室里利用器材进行各种实验,还包括观察、调查、阅读讨论、收集资料分析等活动。无论开展哪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教师同时还得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让学生明确每个活动都要有探究方案,清楚探究的步骤,记录真实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合作与倾听、敢于质疑、了解与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地球环境等,都是科学教师要在组织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去渗透给学生的良好科学习惯。我们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把科学探究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探究式科学教育》韦钰[加] 2006.2

[2]《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主编:喻伯军 2005.6

[3]《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6·01

[4]《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试用版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科学素养小学科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