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胜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行为意识很容易被身边的各种因素所影响,进而产生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等方面的偏差,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初中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活化教学方法将能够更有效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与运用能力。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应探究,并着重讨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建设方法以及应用对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前言:
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不太关注生活教学理论的具体效果,一贯采取的是课堂讲解加提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单方面地回应老师的教学内容,以致于道德和法治课堂理论无法全面地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中的运用将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建立起学生自身的独特的认识系统,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初中生全方位的发展进步。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方案
1.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生活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之一,就是老师必须要对自己学生的相关生活情况熟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课堂中做好师生交流,在良好的师生沟通交流中,老师才有机会直接从与学生交谈中去真实了解、掌握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信息。
谈到加强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上,首先老师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如此学生才会和老师更为亲密,更乐于向老师吐露心里话,这样就可提高与教师的沟通深度。然后学校应该适时举办一些课外活动或引入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如网络技术),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交流时间也更有方向,提高师生交流的成效。最后重点在于,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一定要清楚自己在学生交流中的位置,而不要对学生"摆架子",双方都应该尽量平等地进行交流,而沟通内容也不要只是停留、局限在学习上,还要把交流的范围向学生的生活中扩大,因为这样才可以加大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力度,有助于老师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生活情况。
2.发掘生活中的美德和法制元素,完善课堂教学
由于对课程的编写是遵循生活普适性原则以其为指导,故导致部分具有生活特性的教学内容与本地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状况不符。此时,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加以优化,选择适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情况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来适应其实际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组织学习"独立"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时,为让学生们了解到独立的意义,老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选择学生周围发生的某些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把住校生的学习生活与走读生的学习生活加以比较,通过对比学生能够很明显地看出,住校生在学习生活中很多事务都是靠自己来完成的,比如洗衣、打水、整理寝室等,而走读生则是在家长的精心照顾之下,可以说没有自己动手做什么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住校生通常比走读生更加自立,他们能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而走读生通常会需要别人的协助才能完成那些本该由自己独立完成的事。
接近于学生生活实践的事例可以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下,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优势和重要性,并在实际对比下,指导学生反思自身的日常行为,从而为其自主、独立意志的养成奠定扎实的基石。
3.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组建新教学模式
将以上两点能够付诸实践、落到实处,初中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模式已基本构建,但是教学模式的框架还没有确立,那便是需要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老师们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我们要利用好道德与法制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引领他们在正确的思想方向上去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如此才可以使学生們对教学内容内化于心。
二、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1.新课导入生活化
老师们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应从学生不陌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联系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内容时,教师选取了某学生与家长意见相左产生矛盾的案例导入。该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其内容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上合理运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进而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和家长做好情感交流进行深入思索,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伏笔。
2.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案例中,使教师抽象而枯燥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生活中实际出现的案例有机地融合,彰显了学科知识源于日常生活的教育宗旨,减轻了学生对课程理解上的认知困惑,也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案例掌握教材知识点,使学生的知识内容源于日常生活并能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
比如,老师向学生讲关于"如何与父母沟通"相关内容时,可以以表格形式,出示实例,如妈妈偷看我的QQ聊天记录、爸爸严禁我玩手机、父母干涉我交友等,引导学生从"合适时间"、"合适地点"、"合适方式"等三方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指导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思考交往技巧。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引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参加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教学互动,引导了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自主思索、主动践行,让学生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拓展与升华。
3.知识延伸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内容都是源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老师实施教学中"回归生活"的理念,将学生熟悉的生活视点与现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为了有效达到本节课的教育目标,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选择某一个自己和家长之间最不愉快的事件,从沟通对象、沟通地点、沟通时机、交流方法、需要处理的问题这几个方面,提出下一次和家长交流的计划,训练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贴近生活的课堂,可以使学生得到如同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切体验,对老师讲解的教学内容,也有所体会、有所内化,从而由主动转变为实际行动。
结语:
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了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道德与法律教育必须根据学生具体的课程知识,创造生活化教育情景,并根据学生的实践教学成果反馈优化与调整学校现有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体验中了解更多的道德与法律常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田进峰.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研究,2020,3(9):57-58.
[2]田进峰.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育研究,2020,3(9):57-58.
[3]李兴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C]//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