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强
摘要:在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之下,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大,所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受到了重点关注。同时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信息技术课堂也在进行不断优化,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高效教学,从而推动课堂改革,创建更加高效的课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文章就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探索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
引言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已经展露了头角,彰显了自己的优越性和便利性。这就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想要获得更加专业化、实用化的信息技术人员。在这样的环境趋势下,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优化,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分析,设置学生探讨的话题,展示学生的学习实力等,让学生拥有了自觉学习的动力,加强了对学生的引领,帮助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技巧。
一、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现状
1.1教师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
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了信息技术发展事业中来,为信息技术的渗透与应用提供了助力。在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联系增强的背景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增添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展望信息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使得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改变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但是,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专业能力并不强,只熟悉一些较为简单的操作,而无法适应信息技术设备的更新,信息技术教学理念的更新等,无法融入到全新的教育环境中,跟上学生培养的教育步伐,导致信息技术课堂存在滞后性。教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就意味着教师的专业性不强,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效且长远的教学指导,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对自身的建设。
1.2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在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各学校已经走上了构建、完善信息化教学软硬件道路上,希望教师能够利用好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来完成信息化教学,带领学生一起探索信息技术世界的奥妙,不断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学生拥有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是,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喜欢待在教学舒适圈中,没有学习新事物、新技术的意识,难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灵活地进行学习,巩固自己的教学技能。在面对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时候,教师也多采取忽视的态度,认为自己只要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地学习新的知识。久而久之,教師就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无法真正利用好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助。
1.3教师教学方法老旧,效果不佳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选择自己熟悉的教学方式,挑选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引领。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不必花费额外的时间来设计教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惑、问题等进行深入思考。但是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大打折扣,难以体会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难以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巧,学习存在滞后性,发展存在单一性。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喜欢与学生互动,不注重为学生减负,而是采取了较为僵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能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上,而不是能否帮助学生细化知识分析,促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技巧上。教师的落脚点出现了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也无法再起作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不到科学、先进的教育,就会忽视信息技术,导致学习停留在表面。
二、完善分层教学细节
设立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只是起点,教师想要构建基于分层教学的高效课堂,还需要持续完善分层教学的各种细节,从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任务等不同环节入手,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设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感受到探究知识的趣味性,加强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操作的熟悉程度。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正向激励。如在教学“认识键盘”这一节课时,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提问键盘的主要分区;针对中等生,教师可以提问主键盘区的一些特殊控制键;针对学优生,教师可以提问各种字符键的识别。同时,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还要予以鼓励,采取赏识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除了课堂提问环节的分层,课后实践也需要分层,教师要掌握不同学生的特点,布置针对性任务。如在教学“初识WPS演示”这一节课时,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层级的学生,体现课后实践操作任务难度的差异性。对学困生,教师重点是让他们认识WPS演示的窗口和主要功能,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设置格式的方法,通过实践操作熟悉这些基本操作;对中等生,教师应该侧重于标题幻灯片的制作和放映,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对学优生,教师应该让这些学生在WPS演示中加入更多的设计元素,如不同样式的动图、超链接等内容,让学优生感到课后实践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调动他们的探索热情。
三、丰富分层教学评价
在构建基于分层教学的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应该更加多元。教师不能局限于比较简单的评价方式,而是打造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积极在评价中加入赏识教育,不断提升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设计考试或作业题目时,教师不仅要以中等生为主体,难度适中,还要考虑学困生的情况,确保学困生的分数不能过低,以免打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优生来说,教师要设计少数较难题目,让这些学生能够在考核过程中更进一步。另外,小学信息技术有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举行各种形式的小竞赛,并在竞赛中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学生掌握键盘的操作度后,教师举行打字比赛,在比赛中,对学优生,教师可以表扬他们打字的熟练程度;对学困生,即便速度较慢,教师也可以针对正确的指法、对键盘分区的熟悉等细节给予表扬;对中等生,教师可以通过打字的整体情况进行适当评价。总之,多元的评价体系能够让不同层级的学生获得积极正向的反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更加高效。
总结
小学信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革,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构建灵活课堂,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实现思维成长。教师还要不断开发科学的教学系统,完善优化评价方案,以促进小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文正.分层教学与过程性评价整合应用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课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0).
[2]吴海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J].清风,2020(22).
[3]张海龙.大数据时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