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中涛 郭振
(1.天津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天津 300000;2.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000)
以往大多数老师及家长过于重视儿童智育,轻视儿童思想性格的培养及身体健康素质的提升,限制了儿童全面均衡与综合持久的发展,因此,老师及家长应转变儿童教育方向目标,从教育理念、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及生活环境等层面来培养儿童健康体质,激发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为实现儿童体力、智力及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奠定了基础。
(1)助推儿童身体发育。儿童身体器官及系统正处于快发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身高体重得到增加,理解认知及行动能力等也不断加强,这也意味着儿童需要更多的营养与机能锻炼,提高身体各器官细胞的活跃性,促进肌肉骨骼等的发育,增强肌肉爆发力,锻炼中枢神经调整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增强身体抵抗力。许多家长对儿童身体健康的理解认知也不全面,甚至有的家长将不生病作为儿童健康的唯一判定标准,造成了儿童健康体质衡量标准的下降,比如,许多儿童的肺活量不高,眼睛近视,体重超标等。通过体育活动来帮助儿童掌握更多体育动作技巧标准,扩张冠状动脉,促进儿童呼吸肌的发育,增加胸腔容积,增加肺活量,继而提高身体耐力与爆发力,增强身体免疫力。
体格是指儿童身材发育及身体力量,比如,儿童高矮胖瘦、力量的大小等。许多儿童因食用大量高热量或高脂肪食物、平时缺少运动等原因而导致其体重不断增加,甚至超出儿童体重标准,成为肥胖儿童。儿童体格衡量标准以身高与体重为主。我国国家卫生部妇社司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及儿童身体发育规律等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其中7岁以下男童身高标准值在45.2cm-137.6cm范围之内,体重在2.26kg-37.39kg范围之内;7岁以下女童身高标准值在44.7cm-136.1cm范围之内,体重在2.26kg-34.4kg范围之内,虽然这一数值具有较强的普遍代表性,但并非绝对比哦啊混,只要儿童身高体重比例在正常范围之内,身体无疾病,精神状态好,那么其身体也是十分健康。同样的,如果儿童身高体重比例失衡或者体形偏胖,那也就意味着儿童极有可能处于肥胖状态。
体能则是指儿童力量、速度、耐力及柔韧性、平衡性等运动素质所展现出现的运动能力。儿童体能水平受其形态学特征及机能特征的影响。体能又分为竞技体能与健康体能,其中竞技体能又称为运动体能,以提高体育比赛成绩为目标;健康体能以提高身体健康素质为目标,又进一步细分为心肺耐力适能、肌力适能、肌耐力适能、柔韧性适能等等。儿童肌肉发育并不成熟,肌肉力量并不强。同时,许多儿童能在倾向不严重的斜坡上自由行走,但是多数儿童无法一次成功通过独木桥,也就是说儿童的身体平衡能力并不强。
许多老师与家长对儿童体育活动核心内容与功能作用的理解并不全面准确,低估了其对儿童健康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让儿童掌握更多文化知识,不断压缩减少体育活动时间。同时,还有一些老师和家长为减少教育开支而减少体育活动开展次数,造成体育活动器械数量与种类都比较少的局面,降低了其对创建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与提升效果的促进作用。
部分老师体育活动理论知识框架并不完善,体育活动实践经验不足,创新发展意识也不强,经常组织实施具有较强重复性、雷同性与单调性的体育活动,比如,单纯的体育动作模仿训练,训练过程十分枯燥乏味,极可能引起儿童对体育活动的抵触情绪。同时,体育活动内容以动作模仿、简单体育游戏、运动项目为主,比如,儿童羽毛球比赛等,这些都加剧了体育活动内容的局限性与表面性,降低了其对和谐欢乐体育活动氛围与儿童体育活动兴趣的积极影响力。
许多老师在体育活动结束之后也没有对活动方案、结果及开展过程等进行综合评价与反思总结,造成了老师体育活动创新与组织实施能力停滞不前的局面,无法根据儿童体能及兴趣爱好等来创造性的设计儿童喜欢且效果佳的体育活动形式内容,降低了其对体育活动的引导促进作用。
许多儿童并不喜欢甚至直接用身体不舒服等借口来拒绝参加体育活动,儿童体育活动参与内动力较弱、体育活动趣味性较差等是造成儿童体育活动参与态度敷衍应付的主要原因,老师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主题讲座、交流辩论会等方式来帮助儿童真正的了解体育活动,利用形式灵活、新颖有趣的体育活动来培养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与儿童共同制定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计划、增加体育活动频率等途径来引导儿童养成体育活动的好习惯,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提高体育活动效果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基础。
老师与家长应主动学习体育活动及儿童健康体质相关的知识技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儿童教育相关的主题讲座,与不同地区的家长与老师共同探讨交流儿童教育观念及心得体会,获得更多儿童教育的灵感或建议,促使家长老师科学客观评价体育活动对儿童身心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掌握更多儿童体质评价方法,运用体格、体能等多种标准来综合评价儿童体质,提高儿童体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指导性。同时,老师和家长还应适当的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及活动频率,将培养健康体质作为儿童教育目标核心内容,适当增加儿童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购买更多功能齐全、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器材,提高体育活动器材种类的多元性及数量的充足性,为实现体育活动目标提供了器材保障与技术支撑。另外,老师和家长还应积极主动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以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发挥了其对体育活动顺利实施的推动及提高儿童体育活动参与能力的引导作用。
幼儿园及相关教育部门应组织老师参加儿童教育、体育活动相关的培训活动,完善老师教育培训及考核机制,通过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来提高其体育活动组织实施鞥能力,同时,还应组织老师到其它幼儿园进行参观学习,与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体育活动与儿童健康体质相关的交流探讨活动。同时,还应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创新等方面的教育,强化其创新与责任意识,提高其举一反三与创新实践能力,养成勤反思、善沟通与常创新的好习惯,能够主动在体育活动结束之后总结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探究活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从而实现其体育活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
老师应根据儿童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及儿童个性化发展诉求等来确定体育活动开展目标,根据儿童身体发育规律、体育活动目标、儿童兴趣爱好及综合能力等来设计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与计划,寻找游戏与体育活动的结合点,以此为中心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同时,老师倾听儿童对体育活动的建议,选择大多数儿童都比较喜欢的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另外,老师也可以对传统体育游戏进行创新改编,让其更加有趣灵活。
例如,老师在总结往年幼儿园亲子活动组成部分与举办效果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本年度亲子活动方案,将该方案告知儿童,与儿童共同分析与修改该活动环节,既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该活动环节内容与流程,也让儿童更加认可本次活动,提高了其对本次活动的参与性。同时,老师还应认真观察儿童在亲子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概括儿童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整理记录。另外,在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分析其活动成果,组织开展活动分析交流活动,让儿童自主介绍其活动中的体验,从而帮助老师明确该活动的真实效果及活动中需要进步一改进完善的环节,从而提高了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具体实施效果。
环境直接影响儿童思想情感及行为选择,间接影响其活动意识与能力。儿童体育活动环境主要是由家庭、幼儿园及社会三方面组成的,因此,家长、幼儿园及社区等应加强合作,共同营造轻松和谐的体育活动环境,对儿童体育活动能力及发展观等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例如,家长与儿童共同设计实施亲子互动游戏,社区定期开展儿童体育活动,鼓励家长和儿童共同参加。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运动会,让家长与儿童共同完成活动任务,这有效的提高了儿童体育活动的全面化、持续性及常态化。另外,家长也可以经常带领儿童参加采摘一日游、风筝比赛等户外实践活动,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鼓励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尽量不要采用强制手段或批评类语言,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愉悦感,避免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老师应通过组织开展儿童体育活动主题讲座、辩论赛等活动来帮助儿童树立科学合理的健康观与发展观,促使儿童提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缓解其对体育活动的排斥或抵触情绪。同时,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国际性体育比赛视频,或者带领儿童参加体育比赛活动,让儿童感受体育比赛激烈氛围,给予儿童视听震撼,引导儿童制定体育活动目标,让儿童逐渐喜欢上体育活动。另外,老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儿童共同筛选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来强化儿童对体育活动形式规则的认同感,增强其活动的自信心与成就感,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比如,老师组织儿童集体观看世界杯足球比赛视频,观众席上观众的欢呼雀跃声及现场解说会让儿童不自觉的产生紧张情绪,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观看视频5分钟之后让儿童推测哪支队伍获胜,以此来增强悬念及儿童持续观看与欲望,在观看完视频之后,让儿童畅谈其观看感受,鼓励儿童只要认真训练就能像足球运动员一样厉害,增强了儿童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动力,提高了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目标性。
正视传统儿童教育模式的弊端,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提高儿童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意义,通过转变儿童教育观念、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及营造体育活动氛围等途径来提高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水平,挖掘儿童体育潜能,为实现儿童及儿童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