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霞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高度重视。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除了做好外部的防控管理工作,提高大学生自身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强身健体才是健康的根本。钟南山院士特别提醒大家,在疫情期间合理运动,积极防护和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是完全不矛盾的。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呈现整体下滑趋势,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健康自我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校生(各个专业)作为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21份。其中男生占30.93%,女生占69.07%。被调查者中大一140人、大二197人、大三213人、大四200人。
(1)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主要是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收集近年来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论文作为参考资料,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本校学生的一份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共22题,其中1-3题是基本信息(性别,年级和专业),4-21题为选择题,主要内容是有关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课外放松方式等,最后一道题是开放性问题,关于大学生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将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并回收。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能持续改善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预防各种行为和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且能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习惯。美国国家健康、教育和福利协会指出“我们正在用自己的不良习惯杀死自己”。由此可见,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人类自身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睡眠、饮食与营养、体育锻炼、嗜好、精神状态等方面。
(1)吃早餐的习惯。
调查显示,每天坚持吃早餐的大学生占总调查数的25.38%,其余74.62%的学生没有坚持每天吃早餐。各年级不吃早餐人数占总年级人数的一小部分,可以看出大学生意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但缺乏长期坚持的毅力。49.65%的学生不吃早餐是因为起床晚,来不及吃;40.08%的学生因为过了时间点不想吃。大部分学生是因为经常熬夜,导致早晨无法按时起床吃早餐。同时没有良好的健康意识,促使在校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不规律,不仅存在对自身身体健康的损害,而且还存在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退化。
(2)睡眠的习惯。
调查发现,00:00之后休息的人数占38.83%,甚至有13.31%的学生在01:00以后休息,而身体免疫系统在晚上9:00-11:00开始解毒工作,绝大部分大学生不能在11:00前入睡。女生大部分时间在用手机追剧、聊天,男生熬夜人数比女生熬夜人数多4%,男生绝大部分时间在打游戏,有些甚至发展为网络成瘾者。持续上网带来的兴奋与愉悦,使大脑神经中枢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这些改变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生化变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不仅熬夜影响大学生的睡眠,网络成瘾行为更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另外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宿舍吵闹也是影响睡眠质量因素之一。
被调查者中有49.24%大学生存在吸烟和饮酒现象。女生吸烟和饮酒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42.57%,男生吸烟和饮酒人数为143人,占男生总数的64.13%。吸烟的主要动机为交际、提神、镇静、解除疲劳、消遣、满足成瘾、享受、模仿时髦和习惯。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心情不好时会采用吸烟和饮酒这些方式消愁,聚会吃饭时吸烟喝酒也是屡见不鲜。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吸烟男性患肺癌的风险高于吸烟女性。因为激素水平等原因,吸烟女性会比男性更加容易随着年龄的变大而显得衰老,烟酒共同损害会加速女生面相的衰老,影响容颜的美丽。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性。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心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调查显示,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有必要的人数为497人,占总人数的69%,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态度很明确,大学生认为有规律的参加体育锻炼很有必要。各年级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比不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多,大三学生整体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较好,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参加的锻炼意识强,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度高,能够合理利用大学业余时间去运动而不是做低头族。
调查还发现,对现阶段身高体重不满意的占30.93%,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为610人,不运动人数为111人,能够独自坚持参加锻炼人数为234人,这部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好。有37.18%的大学生需要舍友督促与陪伴参加体育锻炼的,还有30.37%的大学生是通过体育活动课参加体育锻炼。这两部分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需要靠外界力量促使其参加锻炼,对于这部分大学生需要提高其健康自我管理的能力。导致不想运动的原因缺乏同伴督促占的比重最高,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同伴督促和鼓励。
大学生为了自身长远的发展,必须提高身体锻炼意识。首先大学生要意识到锻炼身体的益处,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让身体更强健,更能够促进身心的协同发展;其次体育锻炼能够增加大学生的户外时间,让学生更好地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再次是体育锻炼能够提升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促进血液血环,而且体育锻炼能够减少大学生打游戏、玩手机的时间,提升他们的睡眠质量,使日常作息更加规律;最后是体育锻炼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保持身材,不仅避免肥胖,而且让身材比例更协调。大学生只有意识到锻炼身体的益处,才能养成锻炼的习惯,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67名大学生认为自我健康水平较好,232名大学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较好,两个数据基本匹配,说明健康水平较好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好,健康意识较强,对其自身健康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其余454名大学生认为自我健康水平较低,这部分大学生健康意识较弱,健康管理水平较差,表现为生活作息不规律,对业余生活没有合理计划与安排。
大一学生作息不规律占总人数的52.74%,高达一半以上,说明很多大一新生需要时间去适应大学生活。大二学生作息不规律占大二总人数的38.59%,相对大一而言明显降低。大三和大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好比例明显较高,说明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自我管理能力也在逐渐增强。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健康自我管理意识,由于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小到生活细节,大到专业的选择,都是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健康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健康自我管理层次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目标管理由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要想实现健康的自我管理,首先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目标;其次,寻找有利于实现目标的途径,这包括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可行的计划书,努力落实每一个环节,把目标的可能性由最开始的零,不断转变成更高的可实现成绩。从目标管理的特点来看,由于目标是由自己设定并被自己完全理解的,主观上认为实现目标的概率很高,同时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样,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会有很大的信心,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使之更快达到预期目标。
针对对体重不满意的这类大学生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法,制定适宜目标,如,根据体质健康状况测试结果选择适宜运动项目,制定锻炼计划,确定锻炼内容、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通过树立有效目标并努力坚持,使自身体重得到有效控制与改善,使机体处于健康水平。目标管理同样适用于饮食、睡眠等生活方式,基本过程都遵循制定目标体系、实施和考核,考核的共同方式为体质健康测试。
时间管理是一种有效的使用时间和减少可变性的方法。时间管理最关键的要素是时间的目标设定。首先必须有一套明确的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其次是有一个价值观和信念,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突出问题是:缺乏锻炼时间和熬夜。
对于健康的自我管理就是要有健康第一的观念,具体操作可以制定详细的计划。针对部分没有具体规划的大学生,提倡其有效运用时间管理,对运动时间、对运动负荷有明确安排,使机体适应运动负荷,减少运动损伤,同时提高身体机能状态。时间自我管理技能的关键技巧是习惯的养成,很多大学生不能坚持运动的原因,一是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二是有些大学生是没有建立正确期望,刻意追求某种效果,比如,减体重等。总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短期与长期的自我锻炼计划。同时,既要用规划去约束主体行为,又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充实锻炼计划。
(1)大学生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饮食没有规律;上网时间过长;睡觉、休息时间不足;缺乏运动易得肥胖等;
(2)疫情常态情况下,通过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可以为将要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自我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