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安徽 凤阳 239000)
大学生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时代的主人翁,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但是目前大学生因为生活习惯的变化、生活节奏较快、健康意识匮乏等问题,体质下降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发展,也会对全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并且通过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监测统计数据可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正呈逐渐下降的问题,健康问题愈发明显和广泛。因此,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改进对策,这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体质的定义为:“体质指的是人体的质量,基于遗传性和获得性所体现出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心理因素的综合稳定特点。”通常,一个人的体质通过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五个体现。
健康行为指的是个体或者群体同健康及疾病有关的行为,通常可以将健康行为分为两大类,分别为促进和危害健康行为。促进健康行为指的是个体为了保护自身健康,采取积极的措施。危害健康行为指的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不良行为,与个人、家庭及社会的期望不符。
因此,体质健康行为指的是促进、保护自身健康水平,是一种健康、良好的行为模式。它属于一种主动行为,不属于被动强制行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是重要的力量储备,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身体发育情况、适应能力等都是体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应让广大大学生了解到体质健康的重要作用,并且对大学生体育活动情况及基本生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使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
第一,能够强化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题研究的深度。近些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广受社会关注,研究课题越来越多,详细监测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对其健康行为进行分析,将健康行为的培养和教育融入到课程学习中,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并且能够提高我国国民健康的整体水平,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可以使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学生均在青年时期,应让他们能够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健身活动,改善自身体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抵制危害体质健康的行为。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还肩负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所以制定合理的对策,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意义深远。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科技的讯速发展,大多数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均选择通过上网消磨时间,仅有小部分大学生选择进行体育锻炼,该现象也表明目前很多大学生并不关注自己的体质健康问题。通过对目前大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可知,多数大学生对于体质健康的问题仅限于学校安排的每学期或者每学年的体质测试上,并且并不了解体质健康的真正含义。这也表明多数大学生对于体质健康的认知程度较低,普遍不具有较强的健康意识。
健康教育指的是高效开设专门的课程,为学生普及健康知识,研究健康技术,对学生的健康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进行有效改善,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开设健康教育工作,只是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心理健康和意外伤害预防方面,对于其他方面的健康工作实施力度明显不足。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对于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对高校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产生了阻碍。除此之外,高校虽然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重视度明显不足,体育文化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大多数高校将体育课设为大一学年和大二学年的必修课,而大三、大四学年便成了选修课,大多数大三、大四的学生都不会选择体育课程,导致大三、大四体育课程人数较少。从教学内容出发,高校体育课程的一些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符,例如《标准》的测试内容多为田径,但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术科,并且严重忽视了课外体育锻炼内容。
目前,高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是高校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该项工作却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仅仅是因为测试而进行测试,并不重视测试完所得到的测试结果,没有对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合理的调整措施,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导致该问题的一大因素便是监管机构、部门的缺失,没有实现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实时监管。除此之外,不同的高校对于国家标准的实施力度也有所不同,监管不足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虽然高校的主要任务是理论教学,但是严重忽视体质健康问题,监管力度不足最终也会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流于表面。
形成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固然重要,而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应试教育先行严重,而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健康形成了较大的危害,很多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将每日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理论课学习中,并且家长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分数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对学生健康的重视,很多家长对体质健康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孩子只要没有生病便是健康,或者部分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无瑕顾及学生的健康,缺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
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问题并不是通过高校的某个部门或者某些教师和学生便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大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方面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水平。
首先应树立健康新观念。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要求不再局限于减少疾病和虚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体、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全面健康意识较强,在期望寿命方面,人们的需求转变至增加“健康生命年”方面,健康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全新的健康观念作为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原则,强化自身健康意识,致力于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其次,大学生应对体质健康的含义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逐渐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深化健康意识,掌握正确的健康方法。体质健康指的是人体在形态结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理功能等方面良好特征的综合体现。大学生不仅需要树立健康新观念,还应该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深化健身意识,掌握健康方法,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一,应大力推广高校强制体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兴趣,降低课程设置的强制性,但是强制性的降低并不表示应完全取消。因为教育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环节,部分素质练习,如耐力、力量等,无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需要实施强制性方法。并且目前大学生惰性现象较为严重,强制性的锻炼匮乏,所以大力推广高校强制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是高校体育工作稳步进行的必然途径;第二,应强化高校体育制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体系。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学校体育机制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机制,在实际运行环节,通过学校体育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改良,进而形成良性的高校体育循环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三,建立校长负责制,开设专门的高校体质健康管理监管部门。首先要建立校长负责制,能够提高相关部门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度,做好相关工作;其次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能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教师考评体系,能够有效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质量;最后,优化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评估制度,有效分析和评估学生的测试结果,将其与毕业和升学挂钩,同时将测试结果纳入到学生档案中,加强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重视度。
家长应充分认识到体质健康的真正含义,摒弃传统观念,加强对孩子体质健康的重视,并且从自身做起,加强对体育健身的重视,可以制定专门的家庭健身计划,形成良好的家庭健身氛围,最后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通过学校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加强与学校的配合,及时解决健康问题。
第一,构建全社会健身文化氛围。健身文化具有多样性,只有努力构建全社会的健身文化氛围,普及健康意识,将健身文化渗透到社会中,如果大学生身处这一氛围下,无形中形成引导作用,深化大学生健康意识,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第二,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将大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到人才聘用审核工作中,这样能够有效加强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从根源处消除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错误认知,该方法直接有效,也是学校体育同社会体育连接的重要桥梁;第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舆论的引导作用。新闻舆论对于社会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其内容对大众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舆论的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对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视。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中流砥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因此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十分重要。若想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方面应该根据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健全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体系,加强管理,不断深化大学生健康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健康活动,从实际方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除此之外,还需要大学生本身、家庭和社会不断强化健康意识,将健身行动付诸于实践,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