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教育发展中心 杜明华
先进思想的落实,要结合发展实际要求,增强教学的指引作用;幼儿园教育者要落实家园合作理念,分析幼儿、家长的不同问题和思维困惑,能够有效促使幼儿养成优质的习惯,为其成为小学生、迈向小学校园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在不同方面对幼儿实施引领,推进家园共育的思想,也为家长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契机。在日常引导环节,教师要把握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性,在针对性教导中实现上述目标。
上文提到,教育者要在幼儿进入小学校园之前,通过家园共育模式的推进,让幼儿、家长都能同步获取“成长”,积极转变角色和旧观念。但是,在此理念开展之前,教师要分析必要关注点,让家园共育的推行之路更加畅通无阻。首先,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化。由于,幼儿园更多设计玩具区,以及生活的配套区。在迎合幼儿喜好、天性的视角下,鼓励幼儿多多参与活动。使幼儿形成一定的动手习惯。同时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提升。家长应注意“看”到幼儿的成长。在家庭中提升难度与幼儿一起完成延续操作。如剪裁不同的图形、用小棒完成简单的加减法,促使幼儿的能力进步。此外,家长和教师要关注环境的“延展”。如为提升入学的适应能力,幼儿园可以简单完成“能力式”教学。如自主如厕、自主进食、看管自己的物品等。家长也可以指引幼儿完成家庭练习,提升适应能力。
教师积极推进家园共育的模式,让幼儿在心理上适应自己成为小学生。此方式能够解决幼儿“升小”后的恐惧、害怕、以及担忧情绪;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努力,帮助幼儿结识朋友。同时,在成为小学生之后,要促使幼儿与其他同学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能够在意识上接受“小学生”的身份。例如,促进家园合作,使幼儿形成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探索的思想意识。同步,推进合作交流思想,让幼儿能够在心理上接受自己的成长变化。幼儿能够增强与他人交流、与他人互动分享的能力。在进入小学校园之后能够合理交到朋友、感受到自身能力和性格上的变化。幼儿园内部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类型的游戏。模式可以为:按照不同的“剧本”让幼儿抽取角色,以提升幼儿语言表述能力。家长在带领幼儿购物时,引导幼儿向售货员表述需求;在生活中向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等。
环境的构建是幼儿完成学习、健全自身均要保证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多交流、多沟通,可以建立不同的沟通方式,明确相关主题,传播先进的思想意识。家长自身学习能力和指引能力的提升,也会推动幼儿全面成长。在有效交流合作下教师可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例如,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不同的交流形式。教师将提升小学生入学适应能力的方式推送给家长。将新入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相关群聊中进行传播,以引起家长注意。此外,幼儿园可以邀请一年级的小朋友“重返母校”,同时邀请其家长也参与活动中,分享有价值的经验。细化分析所谓入学适应能力即为在学习、交流、环境融入上做好保证。如在幼儿园教学结束后,通过网络反馈给家长,让家长监督复习;教师也要注意与幼儿多交流,家长应注意在交谈中听取幼儿意见;再者,两者均应注重构建带有亲和力的环境。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特色是使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及知识教学过程中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教师要最大限度满足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要顺应幼儿成长和思维发展规律、同时注意不能压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课堂教学难以呈现一定的规则性,活动开展难以按照预先设计进行。这些方式符合幼儿园时期的教学引导,而不能适应小学时期的教学要求。为此,在小学生入学前要提升其规则适应能力。例如,教育者要合理融入家园共育思想体系,保障幼儿在入学前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首先,幼儿园要指引幼儿了解规则,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可组织一定的活动、播放不同的动画片形式,传播规则的概念,使幼儿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在思想上认可规则,在行动上顺应规则。随后,家长可以带领入学前的幼儿感受社会中的不同规则。如红绿灯、公共场所排队,或者火车上按票入座的形式。了解规则意识,延伸至小学校园中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规则,能够让学生在入学时适应相关的要求,促使“新小学生”在课堂中能保持安静完成学习,也能够遵守校园中的规章制度,提升其入学后的综合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幼儿园应重视幼小衔接工作;通过家园共育思维模式,让“大家长”和“小幼儿”均能够获取发展。以有效的指引方式,在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下,为幼儿迈向基础教育做好准备。从意识层面到实践行动,让幼儿能够做好综合准备,在小学校园中绽放自己的色彩;通过家园合作思想理念的有效践行,使家长在情感意识上接受幼儿的成长,使幼儿能够接受小学学校更加紧密的时间安排。双方应不断增进沟通,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