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砖黄
三坊七巷的光禄坊,有一座“光禄吟台”,吟台所在,乃玉尺山(又称“闽山”)。
北宋熙宁元年(1068),程师孟以光禄卿知福州。程师孟公事之余常到玉尺山和法祥院游玩。其《游玉尺山寺》(有版本作《闽山》)诗曰:“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程师孟还以篆书写下“光禄吟台”四字,由法祥院(唐时称保福寺,宋代改称法祥院)的寺僧刻于岩石上,旁署“熙宁三年□月知州事程师孟书”。光禄坊亦因此而名。
程师孟“光禄吟台”石刻
玉尺山“闽山”石刻
玉尺山旁有玉尺山房,位置大致在今刘家大院。此房明万历间为林有台郎中所有,崇祯年间为孙昌裔提学之宅,乾隆嘉庆间辗转数主,最后归河南(洛阳)府尹齐鲲。齐鲲是侯官人,清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嘉庆十三年(1808),齐鲲受命出使琉球国,为册封正使,还朝后,给假归,营玉尺山房,奉父母入住。
齐鲲之六女齐祥棣(1817—1838),幼承家教,工诗善书,读书于玉尺山房,徘徊于吟台之间,曾向梁章钜堂妹梁蓉函(字韵书)学诗,与黄巷闻雨山房萨龙光之女萨莲如等结为诗友,闺中唱和,“自喜吟哦遣岁华”。据说其母生祥棣时梦见白莲花,祥棣自己亦喜白莲花,曾写下一首《白莲》诗,以莲自比:
佳人玉立水中央,涤尽铅华靓素妆。
琼佩月明遗远浦,缟衣露冷渡横塘。
娇能解语应增媚,淡欲无言但送香。
芳气满湖凉似洗,扶持清梦到鸳鸯。
此诗在梁章钜《闽川闺秀诗话》中作《咏白莲花》,用字略有不同:
佳人玉立水中央,浣尽铅华作素妆。
琼佩月明遗远浦,缟衣露冷度横塘。
娇能解语应增媚,淡欲无言只送香。
秋气满湖凉似洗,扶持清梦到鸳鸯。
三坊七巷刘家大院
道光十七年(1837),祥棣自幼许亲的未婚夫、螺洲儒生陈兆熊,因读书过劳呕血而卒。“家人秘之,女弗知也,忽有他姓来求婚,女始觉”(梁蓉函《齐烈女歌并序》)。祥棣将自己诗作付之一炬,淡容靓服,自沉于玉尺山房莲花池中而逝。其后,陈家将祥棣与兆熊合穴而葬,其墓在莲花峰下。梁蓉函《齐烈女歌并序》提到:“女平日著有玉尺山楼吟稿,内有白莲花诗,时人以为有谶。”
经收集,齐祥棣有《玉尺山楼遗稿》一卷,于光绪九年(1883)排印成册,道光十六年(1890)状元、道光十八年(1892)册封琉球正使、时任正谊书院山长林鸿年为之作序。里面收录祥棣以下遗作。
七绝17首:《花朝》《寒食》《柳絮》《蝉琴》《萤光》《龙舟》《听莺》《鹦鹉(2首)》《乞巧》《簪花》《寄莲如十姊并索和韵(6首)》;
七律16首:《唐明皇游月宫》《鲥鱼》《雁字》《白莲》《素心兰》《七夕》《浔阳琵琶》《李太白醉草清平调》《少菊二姊询妹近况,书此奉寄并索和韵》《再叠前韵奉少菊二姊并索和韵》《三叠前韵奉少菊二姊并索和韵》《咏竹》《中秋忆少菊二姊四叠前韵奉呈》《纸鸢》《秋夜即景》《菊影》;
五律6首:《蟋蟀》《望月》《暮春》《白云深处有人家》《故人家在桃花岸》《柳桥晴有絮》;
五古3首:《雨后登楼看山》《五月鸣蜩》《人比黄花瘦》;
赋1篇:《竹深留客处赋》。
《玉尺山楼遗稿》还收录了齐祥棣叔父齐鲸(举人)写的祭文,祭文中说:
……呜呼,死亦重矣哉。虽然,汝之不得不死者,义;而余之不能不痛者,情。汝生而明皙姣好,骨清秀而逸,举止言动倏然无一俗态,而又性聪颖,耽书史,长吟咏。昔在庚寅(1830),汝堂妹六岁而殇,余膝下只有一女,哀痛之情几不自禁。汝恐余之过悲也,思有以解余戚曰:犹子比儿,谊本一也,岂侄女独不可以为女乎?于是呼叔为父,呼婶为母,九载以来,晨夕相依,孝敬备至。客岁,余司训镛州,每得家书,汝必附片纸问起居,勤勤恳恳,情文真挚。
《玉尺山楼遗稿》中的五言律诗
六月,余奉委办理闱务,始得汝婿凶信。婿本名家子,博学健文,以苦读呕血而卒。余得信之下,心神惝恍,莫知所为,而家人方其事,不使汝知。然余已虑汝之必知,知之必至于轻生也,今果然矣。汝之死也,先一日,造余卧室,屡以手握余手,作依依不舍状。余窥汝意,一似口欲言而又不能形诸口者,及余以言探之,则又谈笑自若,无一点戚容,以故余虽微知汝志,而未严为之防也。讵意俄顷之间,竟尔珠沉玉碎……
读此祭文,为之动容。“屡以手握余手,作依依不舍状”,即是男儿,见此亦不免泪湿眼眶。祭文之中,可见齐女之“贞烈”,更可见祥棣之温柔、善解人意。其情可感,其命可叹,只是,祭文中“不得不死”之说,乃礼教之梏,实不足取。
齐祥棣性情敏感而刚烈,才华横溢,“一时巾帼,惊为天人”(《未婚贞烈齐孺人小传》)。一卷《玉尺山楼遗稿》,于闺阁庭院,感物感时,叙幽遣怀,多寂寞清婉之调,读之往往让人心生怜惜。如:
《玉尺山楼遗稿·未婚贞烈齐孺人小传》
花 朝
九十春光一半饶,百花初度是今朝。
相邀扑蝶人何在?梦逐东风万里桥。
寒 食
风风雨雨百花残,禁火春城万井寒。
忠到焚身天亦悯,每逢冷节放晴难。
柳 絮
柳花零落逐春飞,古道行人怅夕晖。
愿得东风好调护,莫教飘泊堕渔矶。
望 月
今夕是何夕,当头月皎然。
应知千里隔,共此十分圆。
树暖鸟初觉,楼深人未眠。
前身谁与证,悟彻净因缘。
雁 字
振翰翩翩势自如,青天万里一行书。
碑题碧落疏兼密,笺映朱霞卷复舒。
圆整每当风后定,淋漓不待雨来初。
伊谁有信劳相寄,小立西风晓梦余。
素 心 兰
花花叶叶护兰盆,静赏何妨昼掩门。
一室久居方见善,同心相对转忘言。湘江色淡波无影,楚畹香凝石有痕。独抱孤芳空感慨,三闾何日与招魂。
秋夜即景白云深处有人家故人家在桃花岸柳桥晴有絮
院落沉沉漏未阑,画栏小立怯衣单。
梧桐叶战风声紧,蟋蟀声催露气寒。
茶洗诗心清不寐,菊移灯影淡相看。
月痕满地凉于水,几处敲砧入夜残。
也有一些出门游玩、访友之作,呈现出一股清新活泼之气,如:
白云飞不尽,深处几人家。
隐约炊烟起,苍茫树色遮。
都迷村十里,遥辨路三叉。
一犬篱边吠,柴门有客挝。
桃源知不远,中有故人家。
岸访三间屋,林开一色花。
前村红雨落,旧路白云遮。
得遇汪伦否?归来日已斜。
三月韶光媚,春晴柳万条。
轻风飘弱絮,飞雪糁平桥。
隔岸通红板,和烟扑画桡。
后身萍托迹,莫去逐江潮。
又如一篇《竹深留客处赋》:
《玉尺山楼遗稿·竹深留客处赋》
若夫荷沼波澄,麦畦浪蹙,榴似火然,松如露沐,约比邻之淑女,同往看花,喜空谷之佳人,忽来倚竹尔……闺阁命俦,慕七贤之韵事,拟六逸以闲游。爱此园阴锁昼,径曲通幽,旧雨肯来,壶觞预设,彩云易散,车辖宜投,且住为佳……
一觞一咏之时,谷似筼筜,宜月宜风之处,迨乎暮景侵窗,夕阳窥树,倾残绿蚁之杯,奏罢青鸾之赋,恼群鸟兮催归,倩双鬟兮引路。金钗挂叶,信右有而左宜;翠袖出林,仍规行兮矩步。解携则春笋分织,转盼乃秋波回注。个中尽足流连,明日重来眷顾。
走出闺阁,走向田园,走向大自然,心胸自然开阔起来。这样的文字,畅快清朗,欢乐之情尽在其中,让人看到齐祥棣心灵世界的另一面,让人追慕那个如莲少女的青春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