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智慧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朔州 036000)
在化学教学中,“无机化学”是重要的内容。这门课程既是化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其他化学课程开展的重要基础,是化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无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是对学生当前所了解的化学知识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是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但是实际上,“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也难以体现,教学的目标更加无法实现。主要是有一些高校学生在高中时期对化学知识掌握不够,而“无机化学”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和高中阶段的知识相比,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学生如果缺乏化学专业基础,在学习“无机化学”时就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学习极其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化学史,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让学生对相关内容产生兴趣,促进“无机化学”教学工作的进行。
化学知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化学知识会随着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而逐渐完善,形成更加健全的化学体系。客观来看,人们的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认知等多个方面存在局限性,而化学知识的表现以及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价值。高校之前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教学时,会将化学理论知识、化学概念以及化学定律完全独立,将其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而没有将存在关联性的化学知识进行全面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认为,这些知识是完全独立的板块,因此将其拆分学习。如果在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化学史,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化学概念或者化学理论知识的演变过程,对化学知识的本质进行解释和判断,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转变静态知识,使其作为动态知识而存在,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如开展物质结构原理部分的原子结构教学时,可以适当介绍人类在原子结构探索过程中的发展历程以及发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原子结构探索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思想认知,全面理解化学知识,并且感知化学的发展趋势[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具有科学的态度,就能更加正确地看待事物,并且冷静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在“无机 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史内容,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问题,掌握一些具体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能辨证地分析事物,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以及发展,让学生在探索和研究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坚定信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刻苦钻研、认真求学、坚持创新、不断突破的精神。这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进行创新,实现高校教学的目标。历史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都需要基于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家们解决问题、探索知识、认识自然的有效手段[3]。“无机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最终的目标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的科学知识,也需要向学生展现化学家的专业性思维,了解可以采取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使其理解化学家的思维,并从中学习一些先进的思想。
众所周知,居里夫人是对整个社会具有突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项的女性,她对于社会进步的影响不容忽视。其贡献主要是对化学放射性物质的研究,推动了后续化学界对于放射性理论的研究。作为放射性最强的元素,镭对于医学界的作用不容忽视。另外,被称为化学之父的拉瓦锡使化学这门学科从定性分析转变为定量分量,他首次创立了氧化学说,并通过氧化学说来解释物体的燃烧现象,还预测了硅元素的存在。在这个方面,拉瓦锡对世界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极其关键。在对这些化学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化学家们的奋斗历史和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动力。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化学知识的演变和发展历程,能让学生对相关话题产生兴趣,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的知识点,并进一步理解化学原理。具体来说,在“无机化学”知识结构体系中,酸碱理论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当前,很多化学教材中对于酸碱的解释,普遍适用酸碱质子理论,这种理论的形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定的进步,能对早期的酸碱理论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这些理论具有各自的特点,有利于后世对酸碱现象的本质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化学知识演变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使其展现出相应的效果[4]。
“无机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即结合化学史,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新知识之前,先讲解化学的历史,使学生对后续的知识产生更高的兴趣。在教学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动画或者小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化学史本身具有的魅力;还可以寻找一些化学史的资料视频,将其展示在教学平台中,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章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完成整体的化学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际上,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将化学史融入“无机化学”教学中,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具有更高的科学素养。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应用化学史知识,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预防化学史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当前在教学工作中,化学史的教育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有一些国家已经将化学史的内容形成独立的课程来开展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背景的认知程度以及科学素养,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需要积极鼓励各大高等院校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按照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积极编写一些独立的化学史教材,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化学分析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史完美融合,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整个化学学科的发展史,帮助学生对化学学科体系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高校当前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在化学史方面较为缺乏,教师不能直接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知识的讲解,只能自己去搜集一些资料并教授给学生,同时,学生也无法从中直接感受化学史教育所蕴含的魅力。化学史教育需要基于一定的制度和体系来完成。在这一方面,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认识更为深刻,他们了解到化学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的化学史教育工作仍然需要重视,在现有的“无机化学”教材中,适当地融入化学史知识,使学生对其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加强化学史的教学[5]。
在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化学史的应用受到限制的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本身对于化学史的认知不足,这就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让教师对化学史产生更深入的认知,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引入化学史,加深化学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使化学史的教育功能更加丰富。
化学史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化学史知识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背景和内涵,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无机化学”产生进一步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