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岩,闫艺鑫,庞玉成
(1.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东省烟台市 264003; 2.滨州医学院卫生工程管理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市 264003)
据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全国医院门急诊人数达到35.77亿次,同比去年增长了4%;住院人数2.00亿,同比去年增长了5.82%。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国家大力投资支持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目前全国在建医院项目7 000多个,总投资约1.25万亿元。医院建设项目是公认的最复杂的民用建筑类型,具有项目历时长、规模大、技术复杂、需求多变等特点,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数量多、利益关系呈现复杂化并且具有隐蔽性。如何处理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创造和谐稳定的项目环境,促进项目成功,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一大难题。
利益相关者定义最初是在1960年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指的是与企业之间存在显性利益关系,主动地承受企业风险,并且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或者群体。在当前看来,最初的定义只是考虑了个人对企业的单方面影响,后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利益相关者范围也不断扩展。弗里曼[1]认为个人与企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如股东的决策、员工的行为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反过来,股东、员工等群体也会受到企业活动的影响。PMBOK的定义是:主动或被动地受到项目前期决策、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交付结果影响的群体和机构[2]。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项目存在明显或隐藏的利益关系;二是能够主动地影响项目成功实施或者被动地受到项目结果的影响。
最早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关系治理理论结合起来的研究出现在Turner等[3]的文献中,把利益相关者关系视为治理内容之一。Turner认为治理适用于多组织层次,包括供应链中的任何制造商或者供应商和企业上级治理,还包括双方之间的关系。南非国王治理法典是最早将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视为公司关键治理原则的法典,总结出治理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六条原则。Meintjes和Groble[4]提出了企业关系管理的内容:管理利益相关者参与和治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也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进行了关系治理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利益相关者关系演化的推动因素[5]和治理目标[6]。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关系治理就是在全面考虑参与方不同利益诉求的前提下,通过项目制度层面上的措施和活动,约束项目主体的投机行为,避免不道德行为的出现,减少冲突的发生,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关系治理很大程度上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当中;二是关系治理的目的是保证利益均衡分配,但是缺乏从利益需求的角度来对关系治理进行研究的文献。由此,本文旨在基于利益需求的角度,明确医院项目建设阶段存在的利益冲突关系,同时借助社会网络工具来对冲突关系网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关系治理机制。
医院建设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参考了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定义,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投资或者从事医院建设活动的各方以及受到医院建设项目影响的群体都属于利益相关者。医院建设项目从开始实施到最终完成,整个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利益相关者,识别方法的选取决定了利益相关者识别的准确性,精准识别出医院建设项目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才能建立完整的利益冲突关系网络。利益相关者识别结果。本文利益相关者识别方法参考丁荣贵[7]以及陈梦龙[8]的研究,即首先划分项目建设过程,其次确定阶段任务,最后结合过程划分和阶段任务得出利益相关者识别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利益相关者识别结果
2.2.1 利益冲突关系的识别。 决策阶段的利益需求识别结果见表2,这一阶段的冲突主要是项目协调类冲突,如图1所示,双向箭头代表两两之间存在冲突关系。
表2 决策阶段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
图1 决策阶段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关系图
2.2.2 利益冲突关系社会网络分析。1930年左右,学者尝试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来解决社会学中的问题,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后来,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应用范围从社会学扩展到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发展成为融合多学科理论的一种定量分析工具。社会网络分析法作为研究项目主体复杂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已经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经过对决策阶段利益冲突关系的识别,构建了冲突关系矩阵,将其导入UCINET 6软件中,对矩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冲突关系网络的特征。定量分析的具体步骤:第一,规定二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则记为1,不存在则记为0;第二,构建利益冲突关系矩阵;第三,分析矩阵;第四,得出结论。
表3 决策阶段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矩阵
(1)利益冲突关系网络密度分析。整体网络密度为0.466 7,整体密度不高,代表在冲突关系网络中,各点之间的联系程度一般。
(2)利益冲突关系网络中心度分析。根据表4的数据,分析点度中心度数值可知,政府部门处在网络中的核心位置,权力大,对其他节点的决策和行动影响较大;中间中心度的结果中,政府部门的数值最大,说明政府部门控制网络中的多数资源,并处在信息流通的关键位置;接近中心度的结果表明,政府部门在群体交流中的参与程度较高;分析特征向量中心度可知,政府部门对其他点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表4 中心度分析
(3)利益冲突关系网络结构洞分析。结构洞分析结果中,政府部门的有效规模分值最高,代表其对整体网络的影响性大;政府部门的效率得分为0.84,意味着对其他网络节点的影响大;政府部门的限制度得分低,该点在网络中处在核心位置,在网络中不容易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见表5)。
表5 结构洞分析
政府部门的中心度、有效规模以及效率都大于其他五个利益相关者的数值;限制度低,说明政府部门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大,不容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限制。综合以上四个指标,认为政府部门处在决策阶段冲突关系网络中的核心位置,政府部门是利益冲突最多的一方。
根据2.3的结论,政府部门处在冲突关系网络的核心位置,政府部门要负责项目审批、资金发放、征地拆迁等多项工作,不可避免的会与建设单位、咨询单位等发生冲突。在实际医院建设项目调研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点冲突。
(1) 政府部门与建设单位冲突:主要是资金问题,政府部门委托建设单位负责医院项目的建设实施,建设单位作为代理人,虚报建设资料,夸大项目投资,以此获得额外私利,影响政府决策。
(2) 政府部门与咨询单位冲突:政府部门审批流程的复杂化以及审批单位的多样化导致了咨询单位的工作开展困难,为了尽快审批通过,可行性研究变成了“可批性研究”。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单位受领导的个人主观意志影响较大,为了节约成本,咨询单位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只是理论上验证可行,导致医疗运营策划等咨询成果不可靠,事前咨询不充分且影响项目进度。
(3) 政府部门与周边民众冲突:政府在组织用地拆迁工作以及协调征地赔偿问题时损害了周边居民的切身利益,发生冲突。
(4) 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冲突:政府部门可能会向新闻媒体隐瞒项目实际情况和进展,获取额外收益;传统二元决策模式下,政府部门为主导,缺乏公众参与,忽略社会舆论导向。
(1) 基于网络整体密度的冲突原因分析。该利益冲突关系网络中,整体密度为0.466 7,表示网络节点相互之间有46.67%的可能存在关系,相互之间联系缺乏,信息在该网络中的传播速度较慢。信息效率的低下,造成了政府部门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项目隐藏信息;相互联系缺乏,导致政府部门不能及时地听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建议和想法,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2) 基于网络中心度的冲突原因分析。中心度分析可知,点度、中间中心度排名较高的政府部门,其接近中心度的数值也是最大的,容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表明政府部门利用自身的权力和资源优势监督建设单位和咨询单位的投机行为的同时,由于医院建设项目的公共属性,其自身的行动和决策也容易受到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的监督和影响。政府部门对建设单位的监督缺乏,导致建设单位的投机行为频发,引起冲突;政府部门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少,容易引发不良的舆论导向。
(3) 基于网络结构洞的冲突原因分析。结构洞分析可知,除政府部门外,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联系少,甚至是没有直接联系,依靠政府部门来充当联系的“桥梁”。医院建设项目涉及到复杂的政府职能部门,包括卫生行政部门、投资主管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等,各部门如果不能协同工作,政府的“桥梁”作用就会发挥失常,导致信息传递困难,长期的矛盾积累下,冲突的爆发是必然结果。
根据3.2的结果分析,政府部门在利益冲突关系网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政府出资建设的医院项目而言。政府应当利用自己的主体优势地位,主动地承担起决策阶段协调者的角色,发挥自身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制度层面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建立利益冲突关系治理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四种。
(1) 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医院建设项目而言,项目参与方众多,管理层次复杂,更容易发生信息传播速度慢、效率低下的问题。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帮助政府部门可以及时获得项目隐藏信息,开放的信息交流避免了委托代理关系下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加剧,加强了内部信息沟通和集成;政府要建立听证会制度,允许民众旁听会议,向社会及时公布项目决策信息,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化。
(2) 沟通机制。针对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缺乏的问题,沟通机制的建立可以提供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增加彼此联系的紧密程度。政府部门前期要积极的同咨询单位、周边民众等进行沟通,成立沟通小组,建立参与—反馈—再参与的机制,听取其他利益相关者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反馈,协调各自利益目标。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坦诚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冲突问题的存在,早发现早解决,同时政府部门可以集思广益,获得更多有利于立项决策的信息。
(3) 协同机制。建立协同工作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在平台上协同工作,相互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以项目审批过程为例,负责项目审批的各单位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看到项目的审批情况以及要负责的审批任务和审批时限,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加快审批进度。
(4) 监督机制。该机制是以政府部门为中心的双向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监督的同时,加强监督建设单位和咨询单位的投机行为。政府要建立严格的双向监督管理制度,明确政府部门应该承担的监督责任、范围、方式等;拓宽社会监督渠道,通过设立匿名举报邮箱、投诉电话的方式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笔者以医院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利益相关者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对利益冲突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得出政府部门处在利益冲突关系网络核心位置的结论。基于此,提出以政府部门为治理主体的关系治理机制,基于政府层面的制度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协调利益冲突,防止对抗关系的出现,建立稳定的关系结构,对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实际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不足之处,关系治理机制的建立只是简单地考虑了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关系,没有考虑决策阶段外部环境变化对利益目标的影响;说是规避冲突机制,研究深度存在不足,还需要从利益需求角度对关系治理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