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闯,邹冬侠,张腊梅
(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江苏宿迁 2238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病程长,且容易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的呼吸道疾病,而急性加重期是一种在发病过程中短期内出现喘息加重、咳痰、咳嗽等症状的急性疾病过程。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但由于该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从而会使患者产生肥胖、皮肤痤疮、消化道疾病、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反应[1]。在中医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肺胀”范畴,其常见病状为痰浊、肺痈等,应以活血化瘀、清热化痰、益气温阳为治疗原则[2]。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主要由陈皮、茯苓、半夏、乌梅等中药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3]。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后,对其肺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20 年6 月至2021 年2 月期间在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5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6 例中男、女患者各13 例;年龄51~90 岁,平均(66.98±5.84)岁;病程6~18 年,平均(13.47±3.12)年。观察组26 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4、12 例;年龄53~87 岁,平均(68.42±6.21)岁;病程5~20 年,平均(13.21±3.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4]与中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 版)》[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急性发作时间≤ 3 d;存在喘息、胸闷、痰多黏腻、口黏不渴、脉滑等症状者等。排除标准:由肿瘤、结核、真菌、刺激性气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喘息、胸闷等症状者;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肺癌、肺脓肿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抗生素(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抗炎)、支气管舒张剂(解痉平喘)、祛痰剂(祛痰)等]措施[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口服治疗,二陈汤方剂组成:陈皮、茯苓、半夏、乌梅各10 g,生姜、炙甘草各6 g;三子汤方剂组成: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各10 g。脾虚体虚者加党参、白术各10 g;寒重者加细辛3 g;湿重者加苍术、厚朴各10 g。常规水煎取汁400 mL,200 mL/次,分早晚2 次服用。两组均持续给药2 周。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痰、喘、咳等)基本消失,肺部啰音明显减轻,中医证候积分降低 > 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痰、喘、咳等)有所改善,肺部啰音有所减轻,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9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痰、喘、咳等)未见改善或加重,肺部啰音未见减轻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pred),并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③炎性因子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4 mL 空腹静脉血,其中2 mL 静脉血使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水平;另外2 mL 静脉血,经3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10 min 取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治疗效果(治疗后)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肺功能指标与炎性因子指标(治疗前、后)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肺功能指标 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pred、MVV%pred、FEV1/FVC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EV1%pred: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组别例数FEV1%pred(%)MVV%pred(%)FEV1/FVC(%)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642.45±6.1964.62±5.98*57.71±5.3761.59±5.12*44.87±5.8154.32±6.35*观察组2641.34±7.5970.49±6.56*58.37±6.3876.61±4.73*44.89±6.3462.41±5.93*t 值0.5783.3720.40410.9870.0124.748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2.3 炎性因子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WBC、NEU%及血清CRP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外周血WBC、NEU%及血清CRP 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外周血WBC、NEU%及血清CRP 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WBC:白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C- 反应蛋白。
组别例数WBC(×109/L)NEU%(%)CRP(m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615.56±2.7710.32±1.62*80.82±9.2171.58±6.88*15.12±4.356.39±1.40*观察组2615.49±2.91 7.34±2.40*82.15±7.8662.49±9.05*14.86±3.224.14±1.26*t 值0.0895.2480.5604.0770.2456.091 P 值>0.05<0.05>0.05<0.05>0.05<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指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或喘息等症状加重,痰液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并伴发热等症状,是一种急性疾病,其特征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恶化,超出日常的变异,进而使治疗难度变大。临床上多通过抗感染、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虽可对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长期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易反复发作[7]。
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机主要在于痰瘀互阻或痰热、痰浊,长时间的痰热会使气阴受损,津液以气阴受损无法排出而成痰,且肺乃气之机,能够调节百脉气血有规律的进行,肺受损则易生瘀血,瘀血内阻津液不畅,致使痰瘀互阻,进而产生痰量增多、气促加重、痰变脓性等症状。二陈汤中陈皮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可健脾利湿,半夏可行气化痰,乌梅可收敛肺气,甘草能调和诸药,党参能生津止渴、补中益气,白术可健脾、益气,细辛、苍术可祛风散寒、止咳,厚朴可燥湿消痰,全方可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中紫苏子、莱菔子可降气化痰,白芥子可湿肺化痰、利气散结,生姜可散寒解表、止咳化痰之效,全方可止咳化痰,降气平喘[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均升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患者经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后,其肺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且治疗效果显著。
WBC 代表机体内的白细胞水平,白细胞具有吞噬异物、产生抗体等作用,可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当人体出现炎症、感染时,其水平会显著升高,提示病情严重;NEU%表示机体内的中性白细胞水平,中性白细胞有吞噬细菌等和抵抗疾病的作用,当细胞受到攻击时,中性白细胞受到趋化因子的影响向炎症部位迁徙,其水平升高代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CRP 是一类当机体受到感染时,水平会迅速升高的蛋白,其水平升高代表病情的加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中甘草酸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三萜皂甙,其通过对花生四烯酸代谢进行阻碍,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得到抑制,从而发挥消炎、抗过敏作用[9];茯苓中的多糖具有抗炎作用,对降低呼吸道炎症疗效明显[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均降低,提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能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控制病情发展。
综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