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王 曾,葛国芬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浙江杭州 310007;2.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由于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形成的一种常见血管性疾病,轻症可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等,重症可出现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甚至危及生命[1]。DVT多发生于长期卧床、骨折、创伤及各类手术后患者[2]。骨科术后患者进行DVT有效预防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DVT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物理干预、药物干预及两者联合干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利用气压刺激穴位处,按压四肢,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预防DVT的形成,隔姜艾灸采用艾叶、生姜联合作用,共同起到“温经通络、活血祛瘀”之效。本研究使用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DVT,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月至4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骨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骨科疾患,需手术治疗;病情稳定,意识清,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无气压治疗禁忌证,如皮肤感染、溃疡等;排除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已有DVT者。纳入患者共8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1~83岁,平均(52.7±17.4)岁;锁骨骨折4例,掌骨骨折5例,髌骨骨折3例,腰椎骨折4例,股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14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86岁,平均(53.1±18.7)岁;锁骨骨折5例,掌骨骨折3例,髌骨骨折5例,腰椎骨折4例,股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科疾患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后应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0.4 ml/d皮下注射,行四肢被动活动及双下肢按摩。每天协助患者被动活动1次,例如双踝泵活动(足背屈伸运动)、直腿抬高活动、被动屈伸膝活动(协助患者屈膝至60°)等,每组活动各做10次为1个循环,每次做2个循环约10~15 min。每天为患者行双下肢按摩1次,动作轻柔,双手以“按捏式”手法从下往上按捏整个小腿,注意避开创口,每次约10 min。使用软枕保持患肢抬高,促进静脉回流。干预时间为3 d。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持续3 d。取厚度约3 mm、直径约4 cm的生姜片以针刺7~8孔后置于神阙穴,点燃一段艾条并对准穴位施灸,距穴位上方2~3 cm,以患者感觉温热但不觉灼痛为宜,每次5~10 min,1次/d。艾灸同时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首次使用前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使其充分配合,并帮助患者双下肢小腿处穿套筒、垫按摩垫,根据其耐受情况调节压力模式50~100 mmHg,压力大小根据患者肢体耐受程度进行调节,30 min/次,1次/d[3]。
1.3.1临床症状及DVT发生率
观察患者术后至第3天的DVT发生率,以患者术后双下肢出现静息时疼痛、明显肿胀、患肢皮肤呈紫红色等表现,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是否存在DVT。每天运动或治疗后护士用无弹性皮尺对患者双下肢肢体肿胀程度进行评估,选择髌骨上缘10 cm处测量大腿周径,胫骨粗隆下缘10 cm处测量小腿周径,若周径任意一处较前增大则判断为发生肿胀。采用五指法[4]对下肢进行疼痛评估,用5根手指来表示,大拇指为剧痛、食指为重度痛、中指为中度痛、无名指为轻度痛、小指为无痛,每天评估疼痛程度。
1.3.2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
术前及术后2周由超声科医生运用血管多普勒超声探测股静脉和腘静脉腔内有无血流信号及血流速度;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Clauss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下肢疼痛、肿胀临床症状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和DVT发生率比较 例(%)
观察组术后2周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2周,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股静脉和腘静脉流速比较 cm/s
表3 两组D-二聚体比较 mg/L
下肢DVT形成的易感因素主要包括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5]。各类骨科术后患者通常存在以下特点:卧床时间≥1周、下肢深静脉置管、术后使用止血药物等,这些都是DVT的高危因素。因此,抬高患者双下肢促进静脉回流、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所采取的相关干预措施对预防DVT的形成至关重要。中医学认为,术后血瘀的病机主要是手术损伤经络、血脉,以致气机升降失调,气不行血,则气滞血瘀;或大手术耗气伤血,气不摄血,气虚不固,气虚血瘀等。因此,在治疗方面主要以益气补血、扶助正气、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调畅气机。神阙穴是任脉上的重要阳穴之一,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6]。艾灸为艾条燃烧时所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通过激发经络之气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中医疗法。艾叶性温,味辛、苦,生姜性温、味辛,隔姜艾灸可联合艾叶与生姜的药理作用,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行气解郁之功效。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伤性的新型治疗设备,通过被动均匀的按摩作用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促进血液中代谢废弃物、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以防止肌肉萎缩、纤维化,加强肢体的含氧量,故而能够减轻术后患肢的疼痛感;通过对肢体的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的挤压,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预防肢体水肿,同时预防凝血因子对血管内膜的黏附,从而预防DVT。Hardwick等[7]研究发现,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组与低分子肝素组对DVT的预防作用相当,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患者发生DVT,DVT的发生率为0.0%,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DVT,DVT的发生率为12.5%,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下肢疼痛1例、肿胀3例,低于对照组的下肢疼痛8例、肿胀10例,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干预方法对预防DVT形成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可能因为样本量较小,统计学意义不显著,后续需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统计研究以消除偏差;另外观察组肢体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快,且观察组术后2周D-二聚体水平为(0.99±0.49)mg/L,低于对照组的(1.57±0.53)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