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幻
摘要: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他们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是一个天生的诗人。儿童诗与儿童的发展特征十分相符,为儿童探索世界、增强认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对小学中低段语文课程中的儿童诗教学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并针对学生赏析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低段;儿童诗;赏析;创作
引言:
小学中低段的学生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是培养各项能力和素养的黄金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儿童诗内容,为锻炼学生赏析能力、审美能力、创作能力等提供了支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巧妙抓住这些短小精悍的儿童诗,并进行适当补充,让学生在多读、多诵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仿写与创作,就能让学生慢慢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从而为中年级的习作奠定基础
1.在阅读中,叩醒颗颗童心
1.1读诗——播种诗意的种子
阅读是开展鉴赏与思考活动的前提。儿童诗是精致的、纯美的文学,它有着形象的语言、跳跃的节奏、丰富的内涵、独特的美感、鲜明的个性[1]。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诗读正确,更要读出节奏,节奏是诗歌声律美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提高诗歌表情达意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儿童诗尤为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了儿童诗的节奏以后,就为下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诗歌的行文线索夯实了基础。如一年级上册《影子》,就是由两小节格式相似、句末都押“ou”韵的文字组成,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如,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彩色的梦》,整首诗语言优美、节奏明朗,尤其是草坪綠了、野花红了、天空蓝了等语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读好重音,其中“大块、大朵、大片”和“绿、红、蓝”可重读且语气渐强,以突出小朋友作画的惬意和丰富的想象力。除了关注韵脚、读出重音外,笔者还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来感受童诗的节奏。比如,在读《轻轻》时,笔者就指导学生要读出优美、柔和的语音、缓慢轻柔的语调。由此,让学生在如摇篮般的节奏中感受对自然、山水和生活的热爱。又如,在读到《你几岁?》的时候,笔者就采用男生问、女生答,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在这样一问一答中,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就这样跳进了每个学生的心中。儿童诗如果仅是读一读的话,肯定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因此,笔者每天早自习时或课前三分钟,都让学生把积累的儿童诗拿出来,好好读一读,记一记。为了激发学生记忆的积极性,笔者还在班级里开展了“班级童诗朗诵会”“小小朗诵家”“奖班币”等活动来刺激学生读诗、背诗的积极性。
1.2赏诗——感受童诗的温度
要想加强儿童对诗词的理解与体会,就应引导儿童正确赏析。儿童诗贴近儿童的心理,具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善良温柔的情感,因此值得学生细细品读[2]。比如,一年级上册的《明天要远足》,全诗共3节,饱含童真,文字凝练、传神,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尽在“唉”声中。读着这样的儿童诗,每个学生都会跟随着这个辗转反侧的小姑娘,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无限向往和期盼。比如,张秋生的《青蛙写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读着这样的诗,学生不仅认识了三个标点符号,同时还跟随作者进入了有趣的幻想境界。又如,德国雷丁的《最难的单词》让学生明白对别人说谢谢是最简单的做人道理;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含蓄地劝告孩子要珍惜粮食,不能浪费;高洪波的《不不兔》则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爱劳动、有孝心的好孩子。
2.在创作中,漾起片片诗情
2.1超级模仿秀——体验诗人的快乐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写童诗更应如此。那么,儿童诗该写什么,怎么写?对刚跨入学校大门不久的学生来说,“仿写”无疑是一座通往“创作”的桥梁,它降低了学生写诗的坡度,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是提高其童诗创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在学习《春天被卖光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春天是一匹世界上最美丽的彩布,燕子是个卖布郎。它随身带着一把剪刀,每天忙碌地东飞飞,西剪剪,把春天一寸寸卖光了)这一段内容进行仿写,春天还会被卖给谁呢?除了春天,秋天会不会也被当作布匹卖掉呢?实践证明,学生跟着儿童诗,尝试以童诗的语言和结构进行模仿创作,就能一步步地拾级而上,从而慢慢体验到诗人的快乐。
2.2适时抒情感——养成写诗的习惯
良好的写诗习惯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创作。在闲暇之余,学生有灵感就吟诵,有感觉就动笔写,有作品就让教师修改,而教师一发现有灵性的作品就进行公开展示,学生每发表一篇就奖励一枚“班币”,以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在家长会上,笔者还会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并因势利导,让家长也加入诗歌创作的队伍中,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写诗热情,同时还加强了学生与其父母的沟通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努力,学生的语言更美了,想象力也更丰富了,一件平常的事,在他们的口中也都变得非常有意思。如铅笔丢了,学生说这是在跟他玩捉迷藏;夏夜那多变的星空,是个大戏场,是个警察局。诗是朦胧的月儿,诗是快乐的星星;诗是心灵的火花,诗是想象的翅膀;诗是清风,诗是晨露,诗是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生活在诗意中,学生的心将充满灵性,正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儿童写诗,诗写儿童。儿童是诗,诗是儿童。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只要用耐心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静静地等待,肯定能等到每一颗童心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那天。
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儿童诗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教师应树立研学精神,通过新课程标准,对儿童诗的作用以及意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有效的赏析及创作活动中,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丁云.儿童天生就是诗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桂萍.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3]严芬 . 激趣悦读想象创作——奏响儿童诗教学的四部曲[J].华夏教师,2018,(36).
38935019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