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实践探究

2021-03-04 07:33姜丽萍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2期
关键词:蚕宝宝果汁科学

姜丽萍

新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往往是柄双刃剑,应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保教工作的效果。相较于传统教育手段和资源,新媒体技术手段与资源具有可循环播放、能演示生长过程、融汇音视图文要素等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幼儿科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时机把握、节奏控制、资源优选,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实践性课题。

一、灵活把握应用时机,提升科学活动效果

恰当掌握应用时机,与巧妙选取应用策略同等重要。在实践中,教师有必要根据常识类、观察类、探究类、实验类等不同类型科学活动,以及具体活动的不同主题内容和真实活动进程,灵活把握应用时机,帮助幼儿链接已有的生活经验。

1.分类梳理,探寻价值

组织科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分析活动的类型,判断是否需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具体采用哪一种技术手段。同时,微课、慕课或快闪、课件等资源的使用,也要考虑使用的前后顺序,以留给幼儿切身体验、充分讨论和深入思考的空间。新媒体手段和资源,多用于记录幼儿的操作、分享、探究过程,形象呈现相对抽象或复杂的学习内容。例如观察类科学活动具有持续性,可以借助新媒体回顾以往的观察结果,再展开新内容的学习。常识类活动多传播普及生活经验和科学常识,需要营造具体场景和前后变化,通常需要新媒体手段来帮助突破。而探究类、实验类科学活动,更加关注幼儿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并不是非使用新媒体不可。

2.把握时机,及时介入

使用新媒体资源和手段的时机,不能过早,也不能滞后,需要恰如其分、恰逢其时地引入,否则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会满盘皆输。在小班认知类科学活动“工具车集中营”中,教师先出示各种工程车的静态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外形特征,介绍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在观察讨论后,教师辅以动态的动画,引导幼儿了解不同车辆的具体作用,比如挖土机用于挖土、自卸卡车用于运土和卸土等。在大班观察类科学活动“探秘蚂蚁王国”中,教师通过在观察角投放蚂蚁工坊、自制蚂蚁的家等持续性的观察活动,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各个环节的小结中,教师突破性地引入电脑,让幼儿借助电脑开展小组学习、搜索相关资料,帮助解决生成性的真实问题,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喜欢观察、喜欢探究。

二、科学掌控应用频率,优化科学活动节奏

新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定位是辅助性,绝不能喧宾夺主,异变为科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和主体内容。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立足于活动目标,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遵循适度、适量、松紧有度、有张有弛的原则,把握技术手段应用的频率,优化科学活动的节奏,避免长时间的持续刺激和轰炸式的过密使用,切实让新媒体技术手段回归本位,发挥出应有的辅助作用。

1.追随需求,给予幼儿支持

幼儿有着自己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更有自己的发展需求和成长期待。教师必须站稳儿童立场,尽一切可能予以保障,支持幼儿自主成长。在大班常识类科学活动“伞的世界”中,教师收集了很多类型的伞布置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幼儿能观察到不同的伞面装饰、伞的结构,但难以想象和感知伞的制作过程和演变历史。为此,教师可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直观的录像、跳跃的动画等资源,将伞的演变、伞的制作内容形象地展示到幼儿面前。在大班观察类科学活动“我们班的蚕宝宝”中,教师在观察角投放了刚出生的蚕宝宝,幼儿可以近距离地观察、照顾蚕宝宝。由于蚕宝宝的生长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持续性,而幼儿在观察角的观察又是随机的。虽然部分幼儿在教师的提醒下能用绘画表征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但在阶段性讨论时幼儿对于前面所观察到的内容印象已经模糊了,对于蚕宝宝从小到大的具体变化过程已经有些混淆了。因此,在日常的观察中教师可借助新媒体手段把幼儿的观察、饲养过程拍摄下来,在交流讨论中再现这些经过,然后播放记录片《蚕宝宝的一生》,帮助幼儿重新建构关于蚕宝宝生长变化的全过程,帮助幼儿较为系统、全面地认识蚕宝宝的一生。

2.有效互动,激发幼儿兴趣

新媒体技术具有呈现学习内容形象、链接本地或网络资源丰富、能打破时空制约、反映生长过程、记录学习痕迹等特点。如果过度依赖,则可能挤占幼儿的自主学习时间,限制幼儿的思维发展。例如,在中班探究类科学活动“勺子哈哈镜”中,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播放了平面镜、不锈钢餐勺的游戏课件,又呈现了关于凹凸镜成像原理的三个视频,运用新媒体技术总时长达到了12分钟,既造成了幼儿的“视觉审美疲劳”,也加大了幼儿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难度,出现了幼儿东张西望、抓头挠耳等注意力分散、思考遇阻碍的情形。反之,如果应用得当,可以促进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中班探究类科学活动“趣玩多米诺骨牌”中,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多米诺骨牌的视频,并配音进行了相应的解释说明,所以后期组织幼儿动手操作时回应积极、参与踊跃,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视频指导、结合自身理解,并参考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顺利完成任务。

三、注重优选应用资源,活跃科学活动氛围

新媒体资源和手段的应用必须立足于儿童立场、服务于儿童需要,从实用性、合理性出发做好前期的优选环节,避免后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科学活动推进需要,既考虑技术指标,也考虑内容指标,既注重特效处理,也注重过程演示,充分活跃科学活动的氛围,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细化过程,选取适宜的新媒体手段

新媒体手段包括声、影、光、电、图、文、表等,如何选择是一门艺术,直接决定着活动方向和实施进程。如在大班常识类科学活动“探秘指纹”中,教师先行筛选搜集与指纹相关的网络资源,选取动画、音乐为主要手段,将名侦探柯南的动画、龟博士的配音综合成一个新媒体课件,提供层层剥笋、引人入胜的特殊音效,吸引幼儿兴趣盎然地置身于课件模拟的探案现场,迫切探究关于指纹的秘密。再如小班实验类科学活动“好喝的果汁”中,教师引入小精灵这一学习助手,借用小精灵的卡通形象和魔幻配音,以帮助配制魔法果汁为线索,逐步演示推进选择水果、清洗水果、选用压榨工具、进入压榨环节、接取水果汁液等过程,让幼儿直观感知果汁的制作过程,然后组织幼儿动手配制果汁,并相互評价,增进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2.优化实施,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在实验类科学活动“美味的果汁”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演示如何制作果汁的过程,比起教师操作、幼儿观察的习惯性做法,新媒体不仅还原了操作的过程,还可针对部分幼儿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回放和解说,帮助所有幼儿掌握果汁调配的正确方法。

不过,为营造活跃的活动氛围,在音、视、图、文等新媒体资源或手段的处理上也要恰到好处,否则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以大班探究类科学活动“水和油的相遇”为例,教师在幼儿操作时加入了音乐,希望能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但是播放的音乐过于熟悉,导致一部分幼儿无心操作,反而跟着音乐哼唱起来,全然忘了自己的操作内容。

幼儿科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实践探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加以研究与实践,切实发挥好新媒体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幼儿科学活动的育人效益。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省STEM试点,开发园本化3C项目活动的行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b/2018/02/162)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蚕宝宝果汁科学
果汁称重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榨果汁
失忆果汁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