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1-03-04 10:32郑妍妍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舒巴坦头孢哌酮

郑妍妍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朊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细菌、真菌等,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人类感染,引起患者炎症症状。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患者,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优点,但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影响抗菌效果。注射用头孢哌酮是临床常用抗生素之一。注射用头孢哌酮因其杀菌力强、抗霉菌、低毒、过敏反应少、广谱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类药物作为一种复方药物,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由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制剂,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主要由β-内酰胺酶类药物与头孢哌酮类药物在研制过程中有效混合而成。这种药物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对敏感细菌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和感染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但不良反应也很明显。为了进一步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本研究选择相关病例,分析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2.12±11.97)岁,病程2~18 d,平均病程(8.24±3.26)d,呼吸道感染有14例,败血症17例,消化道感染10例,其他9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2.78±10.75)岁,病程2~18 d,平均病程(8.50±3.17)d,呼吸道感染有14例,败血症16例,消化道感染10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物禁忌;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他啶治疗,给予2 g/次头孢他啶混合10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治疗,2次/d,治疗2周。观察组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给予1 g/次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混合10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治疗,2次/d,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指标水平、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感染症状体征消失,检查显示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内;有效:实验室指标、症状体征均有所好转;无效:病情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hs-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NF-α(1.51±0.21)ng/ml、hs-CRP(7.24±1.02)mg/L、IL-6(61.01±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45±0.21)ng/ml、(9.21±1.52)mg/L、(121.67±2.1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4例,恶心2例,头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对照组发生腹泻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本院门诊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杀菌效果强、毒性低、对青霉素酶耐药、过敏反应少,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有一定疗效。在严重感染时,可与其他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发挥较强的协同作用,在临床上受到欢迎[2]。

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的代谢功能、肾脏的排泄功能和血浆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排毒速度变慢,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延长,最终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3,4]。过去,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慢性病患者往往营养不良,身体各器官功能趋于下降,再加上平时用药过多、过杂,会导致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发生。除了与左氧氟沙星配伍外,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注射液与大多数常见药物没有配伍禁忌,但药物相互作用往往是潜在的,联合使用的药物种类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就越大。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瘙痒等皮损,其次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等消化系统损害[5,6]。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临床对不良反应的监测逐渐加强,因此有必要研究更有效、更安全的抗感染用药方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头孢哌酮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钠按1∶1配伍而成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等系统感染。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唯一的复合抗生素制剂,其中舒巴坦是一种广谱酶抑制剂,头孢哌酮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与舒巴坦联用的抗菌效果约为单用头孢哌酮的4倍。其中,头孢哌酮可通过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病原菌的增殖而达到抗感染作用[7,8]。舒巴坦能保护β-内酰胺酶抗生素不被耐药菌β-内酰胺酶破坏和水解,对奈瑟菌和不动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对多种耐药菌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产气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摩根氏菌、醋酸钙不动杆菌、肠杆菌、柠檬酸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可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抗菌活性,增强感染控制效果。经研究可知,舒巴坦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排泄,头孢哌酮主要通过胆汁和肾脏排泄。当体内发生胆道梗阻和肝病时,会影响药物清除效果,导致血浆半衰期延长,容易造成肝肾损害。因此,在用药前要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和禁忌证,指导患者用药前避免饮酒,确保治疗安全[9-12]。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hs-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NF-α(1.51±0.21)ng/ml、hs-CRP(7.24±1.02)mg/L、IL-6(61.01±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45±0.21)ng/ml、(9.21±1.52)mg/L、(121.67±2.1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不良反应发生率18.00%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炎症,促使患者病情好转,但是不良反应也比较多,需要在治疗过程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舒巴坦头孢哌酮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鲍曼不动杆菌对舒巴坦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