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堂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该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文中简称《C语言》)课程为切入点,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研究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下,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促进包括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等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和重构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SPOC;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4-0174-03
SPOC [1-2]与MOOC都以线上微视频为主要教学资源,但MOOC缺少师生间的交流,完课率较低,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SPOC将线上资源与线下课堂衔接起来,通过设计合理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活动来实现课堂的翻转,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全程与学生互动、及时调整引导方向,使完课率大幅提高。SPOC重新定义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创新了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学热情,为高职院校高效的教学质量探索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3]。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本文通过多年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体会,结合全新的SPOC教学模式,对典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C语言》进行教学模式变革,为提升教学效果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1 《C语言》课程的现有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科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点为牵引,以教师输入为主,教学模式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不能因材施教。教学对象有差异,有些是程序设计小白,有些则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难以照顾所有学生的需求。而高职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弱、主动性差、懒于思考,照搬照抄教师的代码,长此以往,学生的编程兴趣逐步下降。
(2)教学模式固化。传统的理实一体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过程过于程式,难以满足学生在个性化、多元化及创新性等方面的需求,且无法对有编程基础的学生进行高阶的培养。
(3)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教学的重点,传统教学模式使初学者在时间有限的实践课内,难以完成给定的编程任务,代码的调试需要大量的耐心,要不断积累调试经验,才能提高编程的速度和准确度。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部分学生会因畏难情绪而逐渐放弃。
(4)先修课基础差异难平衡。《C 语言》涉及多个专业,由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其先修课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若学生缺少适当的先修基础,势必会影响教学的展开。因此,在课前拉平不同专业的先修基础,是教师所期望的,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
(5)教学工具和环境落后。在大多高职院校中,教学工具和环境、课程评价与学生反馈方式单调滞后。多数教师固守传统,缺乏师生互动,忽视学生反馈,无法准确、科学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内容和进度没有变通,常导致课程的进行虎头蛇尾。
(6)考核方式难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力。传统考核方式由作业、实验、期末考组成。虽然有实验考核环节,但由于实验时间短,难度大,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这种考核方式很难检测出学生的程序设计、编写和调试能力,高分并不代表高能。
2 SPOC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C 语言》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SPOC在教学模式上有四大优势:
(1)实现课堂翻转。SPOC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通过教师上传的视频教学资料,实现自主自由地学习。教师可通过平台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在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解决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及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利于因材施教。SPOC 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由传统的“授业”转换成了“授业+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在整门课的教学设计中不断调整。
课前,教师为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建构不同的知识体系;课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通过课堂对话和话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教师通过平台数据检查学生作业,清楚地知道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了解,分层次布置有针对性的、有趣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作业,使学生体会编程的乐趣和成就感,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3)整合教学资源。SPOC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为苛刻。要督促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学习,就需要教师不断填充课程资料。学生的基础、层次、兴趣不同,所需资源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大量的资料中精心地选取、加工并上传,对学生的提问、专题讨论辛勤地解答与引导。平台中课程资源的来源不仅源于教材,还应加入专业的、知名的、流行的、先进的,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的磅礴性、前瞻性与优质性。
(4)评价方式科学。在SPOC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考和机考,而是更系统、细化、多样,线下线上结合,分段进行,全程考查。线下由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组间互评等构成;线上则由平台通过学生的线上活动情况自动评分。多样化的评价才更科学,系统细致的评价才能真正帮助教师收获对教学调整有价值的意见,使教学更有效。
3 基于SPOC的教学流程设计
SPOC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资源准备、线上平台和线下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线上和线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以 “一维数组”知识单元为例,详细描述该模块基于SPOC的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在制定教学流程之前,首先要明确各单元的各层教学目标,“一维数组”的三层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的方法。提高目标:能够在循环语句的配合下,遍历并处理一维数组中的元素。应用目标:使用一维数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如极值、排序、特殊数列的输出等。
为实现这三个逐层提高的目标,就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①短视频制作
对于可以自学完成的内容,如一维数组的定义、数组元素的引用和数组的初始化等,就以微视频的方式,事先录制好,并上传至SPOC平台,方便学生预习。还有教学的重难点,如冒泡排序等经典的案例讲解,也可录制微视频上传平台,方便学生在课后对重难点问题巩固消化。
微视频的时长不宜过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讲解思路要清晰,重点要突出,内容的针对性要强,旨在帮助学生达到基本的知識目标。微视频制作的意义,除了将小而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方便学生预习、学习和巩固以外,还可以帮助那些忽略了C语言先修课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补充专业基础知识,拉平学生的先修基础。
②预习效果评价
师生互动应贯穿教学的始终。首先,教师在平台以微视频或ppt的方式发布教学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重难点,布置预习任务。然后,学生在课前浏览任务,并带着任务去预习。观看微课视频,独立完成平台相应的测验任务,在师生互动版块就该任务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不明白的内容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查看学生的预习测验情况,整理互动版块的留言,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量体裁衣”,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方式和重难点。
(2)课堂教学阶段
①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线上平台的数据分析,以学生的问题为针对点,以课程的重难点为导向,灵活进行。在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微机房进行,理论结合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手。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示范操作、翻转课堂等。学生对于编程是担心、好奇、向往的,一旦成功,又是欣喜、自豪、有成就感的。所以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指导和评价,明确告知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对于部分优秀学生,要不吝夸奖,让他们收获信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师生均应反思总结,学生掌握到了教学目标的第几层。
②课堂教学内容导入
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情境、一个有趣的案例,也可以是一个热点新闻。要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进一步思考,要承上启下,通过学生的预习可以联系到本节课的内容,想要解决问题,又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一维数组的课堂导入,可以以一个案例开始:期末考结束,老师要统计全班35名同学的C语言成绩,计算平均分,并计算高于平均分的学生人数。通过前面循环语句的学习,求平均分很容易实现,但解决第二问时,便出现了问题。重新用循环输入35个学生的成绩吗?感觉太麻烦。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引导,再加上课前线上的预习,这时就会有学生提出数组的概念,从而达到导入的效果,可以顺利开展下一步。
③课堂活动的展开
线上教学是一个个短小的微视频,学生不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而课堂通常以45分钟为单位,因此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持续与教学过程同步思考,是教师课堂活动的引导方向。
课堂活动要多样化,案例展示、小组讨论、编码比赛、错误分析等等,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中心。例如,在介绍完前文的课堂导入案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之前所学先自主完成第一问,然后简要说明线上课的知识点和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此时,让学生就第二问开展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在讨论中既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随后,教师分析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他们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该问题的算法,提升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然后组织编码比赛,教师巡视,帮助学生分析错误,鼓励学生勇敢调试。最后,向所有同学分析并展示程序代码和运行效果。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本章节重难点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编程的自信心。
(3)课后巩固阶段
巩固的目的是梳理知识,查漏补缺,提高熟练度。教师根据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分析学生对每个环节的掌握程度,在线上平台发放有针对性和挑战度的练习和测试,帮助学生训练拓展。程序语言所有知识的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代码的编写。因此,课后练习和测试要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编程能力为目的。题目可以是课上案例的引申,也可以是对学生薄弱环节的巩固,还可以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挑战。
教师的课后任务除了布置作业之外,还要做好线上的答疑解惑,通过答疑,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总结学生的学习难点,为下一阶段教学设计的调整收集资料。
学生完成线上练习和测试后,线上讨论区提交本次课的反思总结。其他同学可在讨论区留言,互相查漏补缺,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应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评价阶段
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教学的总结。
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又分为线上和线下两方面,线上包括学生的线上表现,如视频浏览时长、留言板活跃度、线上任务的完成数量和质量等;线下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跃度、分组讨论时的组内生生互评情况、实践任务的完成质量等。水平性评价包括线上的各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线下的实践操作和期末成绩等。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中肯的意见,为他们指明后续学习的方向。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经过刻苦学习而收获良好成绩和能力的成就感,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
对教师的评价体现在各个环节,教师对教学效果和实验效果的总结。总结内容包括学生各阶段的反馈、与学生线上线下的交流、在线学习任务的安排是否合理、课堂互动环节能否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验任务的安排是否妥当、实验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否如期等等。根据总结,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使教学效果能处于一直提升的状态。
4 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总结
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学院成立了教学实验班,进行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调研、方案实施和数据统计,应用 SPOC 混合教学的成效显著。
(1)各项线上学习数据超预期。教师精心的任务安排,短小有趣的微课视频,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视频的观看率、线上学习的参与率与作业完成率,经过统计均高于预期值。
(2)缩短了教学课时,却加强了实践环节。线上学习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进行,在时间和空間上更加灵活,在缩短了线下教学课时的情况下,还增加了线下教师指导实践的时间,学生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3)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因课时紧凑,课堂互动多,学生更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4)线上线下相辅相成,学习自由更自主。在线上听课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在线下教师辅导的时候解决;同样,在线下没有记熟或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也可通过重复线上课程而得到巩固。学习更自由、更自主。
(5)自学能力显著提升。学习是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不能只给学生灌输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通过教师任务的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学生与教师的充分沟通,能够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理念,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SPOC混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引领”上不断探究,为高职生实现了课堂的翻转,也扩大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范围和受益范围。
参考文献:
[1] 王春梅,王曙燕,孙家泽.基于MOOC+SPOC的《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20,19(12):10-13.
[2] 沈卉卉.基于SPOC理念的数学拔尖创新人才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3):92-93,96.
[3] 郝海妍.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33):148-151.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