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理华
摘要:当前时代是大数据时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连年增加,这对于中职院校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人才培养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要求教职人员不断地摸索、总结、提升。学校和企业合作,一同建设高职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如此才能合理地调配与利用人才资源。该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中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提升广大中职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素养,促进其未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4-0040-03
数据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金矿”。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重视大数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拟定了“国家大数据战略”,并且国务院也颁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自此之后,大数据得到了全面推进,“数据强国”方针也得到了大范围的落实。为了支持国家大数据战略以及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信部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这也给中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契机。
1 大数据的主要应用
第一,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在印度有一档十分受民众喜欢的节目,此节目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去分析社会民众对某些话题发表的各项意见,譬如家暴、虐待儿童、种族歧视等社会热点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使用此类数据去促进国家政治改革。
第二,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通过收集医院就诊人数数据,可以让医疗工作者对病人的诊断变得愈加准确,譬如现在并不是按照成人每日规定的服药剂量与时间去用药,而是依据人体血液中药剂代谢检测结果去自动提醒患者服药。
第三,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北京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有目共睹,现在北京市政府在很多公路上建立了收费快捷通道,通过大数据提醒司机道路交通情况,借此便有力缓解了当地交通压力。
2 国内大数据人才市场发展现状
国内大数据发展的主要优势便是拥有庞大的市场,最大的弊端则在于人才匮乏。通过数次调查和分析可看出,当前国内大数据人才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在未来的5年内,我国将会存在接近200万人的大数据人才缺口。之所以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受阻、大数据人才短缺,主要由以下几项原因所致:
第一,中国大数据从出现到大力应用,所经历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从业人员的经验不足,对大数据的认知普遍处于滞后的状态。
第二,大数据人才发展速度难以满足现如今大数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因而人才缺口不断增大。
第三,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教育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完善。
3 中职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 专业建设起步晚
2016年,教育部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中提出:要在电子信息专业大类中增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并要抓紧执行。2018年1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备案与审核结果,数百所职业院校均获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并且还有更多的中职院校也在积极申报此专业。由此可知,虽然大数据与应用专业不断开设,但各大院校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
3.2 专业建设问题频发
现在的基本情况是,诸多中职院校在培养大数据人才方面存在四种困境:未能对大数据行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系统化的认知;缺少适应大数据专业教学需求的师资力量;中职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大数据核心课程设置不合理。需要注意的,市场中的各大IT企业,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与了解程度极深,市场上现已涌现出了很多完整的大数据教学资源以及实训资源,因此校企合作共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可谓迫在眉睫。
4 中职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应用校企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第一,传统中职院校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偏向于理论知识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实现活学活用,教学大纲也是多年不變,教师单一地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并以学生成绩结果来评判人才质量,最终致使所教育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现在很多中职院校纷纷投入到校企合作模式中来,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整改,主动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不断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技能+学历”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如此不仅可以提升中职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使之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需求。
第二,中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必将会和社会发展需求、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企业为中职院校提供教学设备的同时,学校无须担心人才培养上的场地问题,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将在校所学知识和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得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如此便可大幅度地降低学校和企业的投入成本。
5 中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5.1 制定合作模式
中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中,应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时,应制定出“2+1”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入学前两年都要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企实习,对其进行综合项目培训。
5.2 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和企业合作初期,要和企业多多交流,按照市场人才需求,和中职院校自身优势相结合,和用人单位、学科专家联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四个角度,全方位保障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有就是要从企业岗位需求角度出发,侧重分析企业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按照行业经验去开发和创建核心课程资源,对校企专业课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校企专业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专项技能培养视为重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现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校企合作要将促进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所在,同时也是校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说中职院校师资匮乏,难以承担具体的课程教学压力时,学校就要及时聘请优秀教师入校,从而进行良好的师资补给,由此保障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中职院校要最大限度上利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学机会,组织校内教职工不断观摩学习,不断查漏补缺,弥补自身不足,日渐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
5.3 师资培训
第一,理论提升、研讨学习。学校和企业一同合作,定期组织大数据领域专业和学者等带头开展学术讲座活动以及学术研讨活动等,活动内容既要涵盖先进的教育知识和教育理念,还要囊括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知识、技能。
第二,实操演练。学校要定去组织教师去一些行业尖端企业参与培训和学习,企业要为教师提供实习场地,给予教职人员实践训练的机会,并且要将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动态带到教学中去。教师可利用自身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思路,为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给予系统化的指导。学校还要组织优秀教师深入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企业中去不断观摩和调研,通过深入性的培训,让广大教职工可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与素养,丰富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如此便可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5.4 实训体系构建
学校和企业合作时,要按照大数据产业、行业、岗位的发展要求进行综合项目案例设计,之后在此基础上创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岗前实训课程。最大限度上利用校企实训基地优势,加强综合項目训练、辅助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的力度,及时安排学生去企业参加实训。在参与实训之后,中职生的综合项目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如此便可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拥有充足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5.5 就业指导
中职生在实习合格之后,可参与企业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训练活动。顶岗实习完成后,绝大多数中职生可签订劳动保障合同,对于部分未被录用的中职生,他们会被推荐到其他企业中。对于多次推荐但仍未正常就业的学生,毕业后两个月内要接受集中性的就业训练和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刚刚实习时一般都会手忙脚乱,难以适应岗位工作,此时也极易出现很多问题,严重时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群体性事件。所以顶岗实习期间要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不定期组织主题座谈讨论会,对广大中职生进行强有力的心理指导。另外,要以协议的形式去明确学校和企业的各自责任与义务,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让小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最大限度上减少偶然事件的发生率,既不影响办学声誉,也不能影响企业形象,要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深层合作。
5.6 高效监督
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保证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正常教学,促进人才培养方案有条不紊地执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企业和学校要一同成立多样化的专业委员会,其中包括校企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培养委员会,还包括教学质量保证委员会和就业保障指导委员会等多种组织,进而对人才培养全程予以高效监督。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度校企合作是当前中职院校教学和发展的主要趋势,中职院校理应仔细研究《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内容、精神,要做到与时俱进,立足于当前校企合作要求,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政府和行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作用,打造多方融合发展的长效合作格局。校企合作对于中职院校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并且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仅短短几年,在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中,一定要在摸索的同时去不断改进,如此才能帮助中职生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尽可能地让学生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并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工匠精神背景下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J].新丝路(上旬),2020(7):1-2.
[2] 康作文.项目化课程教学视角下中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现状与对策[J].文理导航(中旬),2019(9):82,84.
[3] 郭俊.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J].经济学,2020,3(4):9-10.
[4] 谢培璇.对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究[J].职业,2019(19):50-51.
[5] 徐发朋.中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今日财富,2019(18):60.
[6] 赵晓峰.企业化管理在中职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应用分析[J].职业,2019(11):58-59.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