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补语与哈萨克语“补语”的生成条件浅析

2021-03-03 01:27夏里帕提·缺什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期
关键词:哈萨克语补语汉语

【摘要】传统哈萨克语句法成分只有“主、谓、宾、定、状”五个句法成分。哈萨克语中是否存在“补语”这一成分,学术界至目前仍然存在分歧。本文以“生成条件”为视角,分析讨论哈萨克语“补语”的生成条件并初步认为哈萨克语存在构成“补语”的可能性与基础。

【关键词】汉语;哈萨克语;补语;生成条件;语言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11-03

【本文著录格式】夏里帕提·缺什.汉语补语与哈萨克语“补语”的生成条件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111-113.

一、问题的提出

补语是既可反映汉语灵活性特点又可反映汉语简约性特点的一个句法成分。补语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的一点,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对于哈萨克语“补语”在句子中的使用与汉语补语在哈萨克语中的使用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好多研究结果是哈萨克语中没有“补语”。

“什么是补语”,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观察并研究:一从句法结构观察它在句子中与其他词语间关系如何;二从语义结构观察它所反映什么样的语义范畴。《汉语补语及其在哈萨克语中的表达方式》中提到汉语补语是汉语句子次要成分之一。哈萨克语中没有补语这一句子成分,对于哈萨克族学生来说,掌握它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理解补语,我们从前人的研究着手,结合相关的一些语法理论和文献材料进行研究。

前人依托补语在句中的使用,意义上的分类确定了补语。夏宗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语法理论,详细界定了现代汉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的概念并解释了补语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总结分析了这几种补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细微差别 。李剑和武金峰认为,“汉语补语是汉语句子次要成分之一。而哈萨克语中并没有补语。文中首先论述汉语补语的定义,构成特点及意义类型,阐述了汉语补语在哈萨克语中的表达方式”。李锦姬对现代汉语补语研究历史及现状作了简要回顾和评述。王鹤楠从带“得”补语和不带“得”补语两方面进行描述,结合补语的历时发展轨迹。朱景松在文章中只讨论谓词性补语,动词做述语所带的补语,形容词充当述语的情况也偶有涉及。张定京认为,哈萨克语“补语”有补充说明行为动作作用,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补动”关系。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发现,前人依托补语在句子中的使用意义上的分类来确定补语。随着更多的学者结合有关语法理论详细地解释补语的分类以及内在规律,了解到补语在语言使用中的細微差别。而哈萨克语“补语”作为语法体系中尚待确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过多的讨论和研究。

二、汉语补语相关情况

汉语中的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趋向、程度、结果、状态、可能、数量等成分。为了深入了解汉语补语,我们从汉语补语来源及生成过程所具备条件开始探讨。汉语补语的生成条件首先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基础因素

补语是对谓语起补充作用的谓词性成分。宾语是受动语支配的名词性成分。补语可能用表示时段的名词性成分,宾语可能用谓词性成分。故,补语和宾语则有划界问题。

1.从意义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区分

回答“怎么样、多少、多远”的问题的成分是补语。回答“谁、什么”的问题的成分是宾语。例如:室友正在打扫宿舍。宿舍已经打扫干净了。“室友们正在打扫宿舍。”回答“谁”的问题,是宾语“宿舍已经打扫干净了”。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是补语。

2.从词性上区分

宾语一般由名词、名词性词组充当,补语由动词、形容词来充当。例如:我写字。他能看“懂”。“他能看懂。”看得结果是“懂”,所以“懂”是补语。

人称代词经常作宾语,不能作补语。例如:老师非常喜欢我们。

副词“很、极”能作补语,不能作宾语。例如:丽丽的成绩好得“很”。他的字干净“极”了。

“数词+动量词”可作补语,但不能作宾语,“数量+名量词”可作宾语,但不能作补语。例如:小王买了“三次”。小王买了三本。时间数词有时充当宾语,有时充当补语,从意义上区分。

从补语的标志“得”来区分:偏正词组、联合词组、谓宾词组、主谓词组既能作宾语,又能作补语,但作宾语时直接和动词组合,不用“得”,作补语时要用结构助词“得”引进。例如:我知道他病了一场。我气得“他病了一场”。

(二)形成可能

数量词作补语:一般由数词与动量词、数词与时间名词、数词与度量衡单位等结合成的数词充当。例如:我在奶奶家住了“三年”。

动词作补语。例如:我能听“懂”你的话。

形容词作补语。例如:你把宿舍打扫“干净”。

副词只有“很、极”能作补语。例如:这孩子调皮得“很”。

代词中只有疑问代词“怎么样”作补语。例如:他汉语说得“怎么样”?

词组作补语。例如:他理解得“全面、准确”。老师说得“有道理”。

汉语补语的标志“得”的用法: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它的使用有一定规律。下列情况下必须用“得”:代词、重叠形容词作补语时必须用“得”。例如:

他讲得“怎么样”? 作业写得“整整齐齐”。

除介词词组以外的各种词组作补语时必须用“得”。例如:

认为完成得“又快又好”。你跑得“太快了”。

副词“很”作补语时必须用“得”。例如:天气热得“很”。

下列情况不用“得”

副词“极”作补语时不用“得”,但要在“极”后边加“了”。

例如:这景色美“极”了。

数量词作补语时不能用“得”。例如:我们总共训练了“四次”。

介词词组作补语时不能用“得”。例如:她躺在“在床上”。

三、哈萨克语“补语”简介

前人的研究中一部分学者认为哈萨克语中没有“补语”这一句子成分,但仍然存在分歧。下面我们分成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哈萨克语是否存在“补语”这一句子成分的问题。

杨凌认为:“补充说明行为动作发生的结果的句子成分就是补语。在哈萨克语中,补语的构成比较单纯,出现在句中谓语动词之后,对谓语动词加以补充说明的助动词就是补语。”

1.环境支持

助动词赋予主要动词不同补充意义。哈萨克语中补语在句中回答结果如何的问题。一般都处在句末,应该注意的是,处在句末的动词不一定都是补语。如果句末没有助动词,处在句末的就是谓语。例如:

五、汉语补语与哈萨克语“补语”生成条件启示

(一)许可性

梁银峰认为:“词既然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那么一般地说它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应该被分作两段,但其实很多动补结构都可拆开或扩展。”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可以扩展。中间不能插入中缀“得”“不”或其他成分。从形式上看,都是双音节结构。例如:克服、革新。如果加上“得”它会变成“克得服、革得新”,语义上会发生变化,是错误的。可以扩展。分三种情况:①有限制地扩展。中间只能插入中缀“得”“不”。从形式上看,也是双音节结构。例如:看(得/不)见、杀(得/不)死,“看见”的事物是具体的,“看得见”的事物不一定是具体的。“杀死”是动词,而加上补语标志“得”之后“杀得死”成能动式。②能自由地扩展。中间可插入其他成分,修饰后面的补语,或者补语部分可重叠。从形式上看,大多是双音节结构,只有极少为习语性的三音节或四音节结構。例如:吃(得比谁都)饱、喝(得有八分)醉,以上的词都能加上补语标志“得”,带补语的部分还可以重叠。③能自由地扩展。从形式上看,是双音节结构。不过和前两类不同的是,后面不能带受事或结果宾语,若带受事或结果宾语,习惯上要将受事者置于句首充当受事主语或结果主语。例如:(坑)挖(得太)浅(了)这一类也能自由扩展,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从形式上看,是三音节结构或四音节结构。但和前几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后面不能带宾语。例如:摆(得挺)整齐,不能说,摆整齐桌椅。

(二)可能性

传统哈萨克语句法成分只有主、谓、宾、定、状,没有“补语”。

六、结语

(1)通过比较发现哈萨克语“补语”具备类似汉语补语生成的条件。本文初步认为哈萨克语存在构成补语的可能性与基础。

(2)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汉语补语在哈萨克语中表达时会用别的句子成分代替,而且哈萨克语中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后的助动词可成为补语。

(3)对两种语言中补语使用上的不同之处的正确认识有助于纠正学习者对汉语补语与哈萨克语“补语”特点的错误认识,能更准确地了解汉语与哈萨克语“补语”的特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使用能力和双语互译能力。

参考文献:

[1]耿世民.现代哈萨克语语法[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杨凌.现代哈萨克语结构研究[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

[3]梁银峰.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演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李剑,武金峰.汉语补语及其哈萨克语中的表达方式[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3).

[6]朱景松.补语意义的引申和虚化[J].安徽师大学报,1987.

[7]夏宗平.现代汉语中八种补语之间的相互转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4).

[8]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

[9]王鹤楠.现代汉语补语考察研究─兼与英语比较[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

作者简介:夏里帕提·缺什(1997-),女,哈萨克族,新疆,文学学士,单位:伊犁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汉哈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哈萨克语补语汉语
汉语、达翰尔语补语句之比较分析
学汉语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对比研究
追剧宅女教汉语
哈汉语中吉祥数字文化对比
汉哈语表女性谚语之文化比较
汉语与拼音
汉语与哈萨克语比较句研究的类型学视角
新疆青河县阿热了乡哈萨克族聚居区居民的语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