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晶晶+++李燕红
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化内涵角度探讨哈萨克语和汉语吉祥数字,从而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哈萨克语,有助于双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哈萨克语;汉语;吉祥数字;文化
【中图分类号】H136
引言:
数字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数字与各民族的文化搭上关系却是数字在这个民族文化中长期发展的结果。虽然这些具有独特含义的数字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根源,但每一个数字都可以演绎出丰富的内容来表示这个数字的文化内涵。
下面对哈萨克语和汉语的几个吉祥数字略加分析,看看它们包含的文化内涵。
一、哈萨克语吉祥数字
1.1数字“七”
哈萨克人在数字方面很重视单数,特别是“七”被他们崇尚敬重。如哈萨克人在婴儿出生后第七天要举行摇篮礼,七代内不准通婚,而联姻的家庭必须隔7条河。人死后,第七天要为死者祭祀,在死者生前居住的毡房中点7盏油灯等。
对七的崇拜在伊斯兰教义和文化礼仪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古兰经中说真主给人类创造了七层天,天命也通过七层天而降下。有关“七”的词还有“吉特哈拉克石”,即“北斗星”,哈萨克族的俗话说:“认识了北斗星,摸黑走路也迷不了路。”除此之外在传统的纳吾热孜节上,为辞旧迎新,家家户户要吃用七种食物做成的“阔杰”饭,“阔杰”是用小麦、小米、大米、盐、面、肉、酸奶疙瘩7种食品做的。一些短语明显和哈萨克族的习俗有关,如:
1.2数字“四十”
哈萨克民族特别宠爱“40”,视之为“天数”,是数目的最大极限,用“40”组成的成语也很多,如:
以“40”构成的谚语也有很多,比如:
在哈萨克人生习俗中,“40”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如:四十天礼,也称满月礼。关于葬礼,在人死亡四十天时,还要举行四十天祭 ,点四十盏灯。四十不出门,不参加聚会。
在民间故事里,有许多故事都与“40”有关。为哈萨克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奇文”都与“四十”有关:《克里木的四十位英雄》、《四十个大臣》。
1.3数字“九”
数字“九”是哈萨克人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其神秘性和神圣化产生于哈萨克先民信仰萨满教时期,象征“吉祥、高贵”。以“九”组成的惯用语和谚语就不少,如:
二、汉语吉祥数字
2.1数字“八”
“八”谐音“发”,意为发财、发达,为的是讨个好口彩,图个吉利,人们挑选电话号、车牌号、楼房号、为商品定价,交易时的讨价还价,都钟情于选“8”,媒体推波助澜,商家乘机炒作,拍卖所谓的吉祥号,凭空大获其利。人们在安排各种重要活动时,也挑选逢“八”的日子。总之,凡涉及数字,必以选“八”为宜、为吉、为佳。这就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当然国民心理也能从中得到基本反映。
2.2数字“六”
在现代汉语中吉祥数字愈加流行的今日,“六”是特别受到人们的欢迎的数字,人们常言六六大顺。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六” 同样是一个受人喜爱的数字。许多事物和现象古人都喜欢用“六”来命名。如人有“六经”(《诗经》、《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六情”(喜、怒、哀、乐、爱、恶)等。
2.3数字“九”
如同数字“八”一样,在汉语中“九”是一个典型的谐音吉祥词。一提到数字“九”就使人想到天长地久。从这一点上讲“九”极大地满足了汉民族追求吉利、崇尚圆满的喜剧心理特征。人们在生活中不仅喜欢直接用“九”,就连“九”组成的一些倍数数字都受到欢迎,如汉语中“十八般武艺”、“女大十八变”、“三十六行”、“七十二变”等都是我们日常语言中仍常使用的词语。
通过对哈萨克语和汉语吉祥数字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讨论。
3.1数字中的谐音文化
在汉语中使用数字与一些吉祥词谐音现象是汉语中相对独立的现象。如数字“8”因同汉字“发”谐音而在目前的现代汉语中已由一个区域性的词汇流行于全国。凡是数字中有“8”的组合都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数字谐音在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汉民族文化中人们喜爱吉利,渴望一个美好未来的心理。
3.2数字中的宗教文化
无论是信仰佛教的汉民族还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有关数字的词在两个民族语言中均占有显著的位置。如在汉语词汇中,与佛教有关的数字词语有:六根清净、十八罗汉、四大皆空等等。而早期的哈萨克先民信仰萨满教,在萨满教中,七头魔鬼、七头蛇、七头鹰都是其崇拜的神灵鬼怪。穆斯林每七天做一次集体礼拜,过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时要念诵七遍大赞词。
3.3数字中的民族心理文化
哈萨克族对数字大都怀有一种崇拜甚至是敬畏的心理,且他们重奇轻偶,这也就给数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如汉民族有关“六”和“八”的数字词语上面已有所述,然而哈萨克人对六和八的厌恶与汉民族对六和八的喜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偶数一向为哈萨克人所鄙视和厌恶,如“六”,除了本义外,其他的派生义大都被赋予贬义的感情色彩。如:
由于宗教传统、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哈萨克族和汉族对于各自喜爱的数字有着不同的文化体验,并且这些数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已深深固定在语言之中了,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学习语言,同时对双语学习者和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參考文献:
1. 王柯、阿吾里汗泽.《突厥语民族神秘数字“七”和“四十”探源》[J].《木拉》杂志(哈文版),1988年3期.
2.木拉提汗.《哈萨克语吉祥数字》[J].新疆社会科学杂志(哈文版),2000年第一期.
3.马小玲.《哈萨克数字文化探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四期.
4.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M].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