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引流方式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03 09:16雍海荣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池出血性脑室

雍海荣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ICU,安徽芜湖 241001)

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早期出血灶会阻塞微循环通路(脑脊液循环),使脑室内积血、积水加重呈梗阻型,迅速升高颅内压,加重破坏脑部结构出现致命性的脑疝发生[1],故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2]。缓解颅内高压的手段目前多采用脑室外引流术,但因出血后脑室系统内的血肿清除速度降低,清除率减慢,而腰大池引流因操作简便可提高对第三、四脑室积血清除率,逐渐成为一种治疗脑出血的补充方式,但护理要求高。本研究旨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方式应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配合细节化护理,能使并发症减少,患者得到积极救治,使患者早日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入住我科出血性脑卒中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6~78 岁,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37~86岁。纳入标准:出血性脑卒中由脑部影像学资料证实,按置管时间随机分组,观察组20例采用双向联合引流式及护理,对照组20例采用单向脑室引流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年龄、GCS评分系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脑室引流方式。观察组采用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方式,置入管道顺序为脑室引路管路,协助医生予以患者左侧卧位时置入腰大池管路。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遵医嘱常规给予止血、降颅压及EN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脑室引流护理方式基本相同。观察组因采用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方式的不同,其临床护理技术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更注意细节护理,其引流期间管道护理:(1)做好引流管的“双固定”至关重要。研究显示[3]将可调节式脑室引流管固定器应用于脑室引流过程中,引流效果及安全性高,对防止非计划性拔管效果确切;腰大池引流管路应用长条3M敷贴从第四腰椎间隙的穿刺部位沿腰背部无张力的贴敷至右锁骨处,两种管道均贴上为红色醒目的标识,将便调试引流标尺应用于脑室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中。(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管道扭曲,折叠,受压,翻身时防止牵拉,根据高危管道评估单要求责任护士每4h进行引流管道引流效价的评估,保持引流管路的引流效能,使引流过度或过少现象减少发生。(3)责任护士严格掌握管道引流时间及量并做好记录,开颅术后一般5~7d,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7~14d为腰大池引流管,引流量不超过300ml。每日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等变化,防止颅内压增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4)意识障碍烦躁者针对病情适当采取约束、镇静镇痛治疗,以防意外拔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5)做好拔管护理,注意手卫生,用无菌瓶留取脑脊液进行检查,连续3d检查结果是阴性,另根据患者病情、颅内压情况综合考虑后方可拔管,头部引流管拔除后伤口予以缝合,腰大池引流管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拔管,用无菌纱布贴敷穿刺点外用3M敷贴,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情况,若有污染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防细菌逆行造成感染。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探视时间为每周一、三、五15:00~15:30。避免人员流动过大增加患者感染几率。

1.4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带管日、住院天数;统计患者家属满意度,科室自行设计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责任护士协助填写。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引流方式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引流方式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情况比较(n, %)

2.2 两组引流方式患者在术后带管日及住院天数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带管日、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引流方式患者术后带管日及住院总日数的比较()

表2 两组引流方式患者术后带管日及住院总日数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带管日住院天数对照组9.58±5.5420.21±5.38观察组 6.16.±4.19*15.66±6.72*

2.3 两组引流方式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引流方式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4 两组引流方式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引流方式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n, %)

3 讨论

目前手术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尽早清除脑室内的积血是手术关键,脑室引流是缓解颅高压的紧急手段之一,随着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延长,相对而言颅内感染的发生几率增大,其发病急,细菌快速入侵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的病理变化,颅内压增高症状,使脑组织损伤程度加重,可有致死的危险[4],当患者在引流期间发生颅内感染并发症时通常影响患者的预后。只用脑室外引流,其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内的积血清除不彻底,治疗效果相对于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效果差,满意度相应减低。而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具有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行脑室外引流术,可减少蛛网膜下腔间的脑脊液微循环受阻,另一方面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方式可使颅内感染症状减轻,可持续性地将受到感染的脑脊液引流清除至体外,双向引流缓解了对患者的附加影响,减少了颅内感染的发生,另因其脑室、腰大池引流穿刺部位特殊,在置管后密切观察引流通路的通畅度和引流管道的护理尤为关键,表1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方式其颅内感染的发生例数由40%下降到10%,与刘晨星[5]研究结果相一致。表2、3、4均提示在此类患者中采用双向引流方式及细节化护理可有效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带管日相对而言不会延长,故住院天数缩短,利于患者康复,同时在治愈率提高的基础上患者家属满意度得以提升。

4 小结

综上所述,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双向引流方式及护理应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中,根据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及护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使患者并发症降低,住院天数减少,康复速度加快,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大池出血性脑室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开颅手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对防治颅内感染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