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指昊
自启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起,十六年间共开展了四次并实现了“摸清家底”的工作预期。经济普查成果,为国家决策部门全面掌握国内各产业的发展,进而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微观层面的决策依据。
据百色市2019年统计年鉴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百色市生产总值为1176.7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95.18亿元,占生产当年总值的16.59%,第二产业563.49亿元,占生产当年总值的47.88%,第三产业418.11亿元,占生产当年总值的35.53%;在规模占比上,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相差12.53%;三产规模呈一三二分布。
表2-1 2018年百色市生产总值
2.2.1 从分类看。全市从事采矿业法人单位347家,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211家、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3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9家、其他采矿业31家、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1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开采专业与辅助性活动各1家;全市从事制造业法人单位2098家,其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0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82家、农副食品加工业205家、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98家、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157家、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23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15家、金属制品业106家、有色金矿采选业53家、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9家。
2.2.2 从经济指标看。2018年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1003.16亿元,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45.87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01.72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8.29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2.14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7.53亿元、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6.81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29.50亿元。
2.2.3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2018年百色市工业出品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电解铝124.29万吨、水泥748.33万吨、布200万米、烧碱30万吨、成品糖27.09万吨、硫酸9.09万吨、化肥1.98万吨。
2.2.4 从法人单位户均营业收入看。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户均营收1.02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户均营收0.74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户均营收0.41亿元。
综上,百色市长期以来属于小型资源型工业城市,制造业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无高端、高附加值、竞争性的制造业。工业产出品上除电解铝产量占全广西份额的74.16%(2018年广西电解铝总产量为167.6万吨)和烧碱占全广西份额55.87%(2018年广西烧碱总产量为53.7万吨)二者以外,其余工业品产量规模较小、单位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议价能力。就工业法人单位户均营业收入看,排名前三的行业在行业准入上存在高技术门槛、准入许可稀缺、国家专营的特征,有一定的国有垄断色彩,且产出品和服务在供需市场上为刚需型产品和服务,故能保持营业收入的稳定。
2.3.1 从从业法人户数看。截止2018年12月31日,第三产业排名前三行业为:全市从事零售业企业法人4974户;批发业企业法人3390户;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3357户。数据反应出百色市现阶段仍属于满足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一般性运转的“低线”城市,突出体现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从业企业法人数量上。
表2-2 第二产业主要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营业收入与人均营业收入贡献
2.3.2 从企业法人户均营业收入看。排名前三行业依次是批发业营业收入359.64亿元,户均0.11亿元;房地产业营业收入61.11亿元,户均0.08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30.46亿元,户均0.07亿元。
批发业、房地产业均因为行业运转所需资金体量大、产品(整体)价格高,故营业收入高。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益于产品与服务的高附加值属性,使得法人户均营业收入高于其他传统的行业部门。第三产业发展规模能够衡量城市化进程,而第三产业的发展质量可以衡量城市化的质量,综上,从产业质量角度看,百色市城市化的质量亟待提升,而产业质量的提升,归根到底还是劳动力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1.1 百色市人口结构
百色市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总人口382.63万人,十年共增加4.93万人,增长1.44%,年平均增长0.14%。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4.17万人,占21.39%;15-59岁人口为225.96万人,占65.18%;60岁及以上人口为46.55万人,占13.4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46万人,占9.36%。[1]按国际通行衡量标准,百色市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愈发严峻,必须对现有和新增的劳动力有计划盘活与开发。
3.1.2 百色市人口规模测算
以十年增长率1.44%为测算依据,则2020年末百色市总人口应为388.14万人;假设各年龄段人口占比稳定,则15-59岁人口为为252.99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52.13万人,劳动力供养比约为5:1。
3.1.3 百色市人口流动情况
据天风证券研究所《城投区域风险评估专题:大数据看区域之十三:广西城投怎么看?》研报数据,“整体看,广西壮族自治区除柳州市呈现人口流入外,其他地市均有不等程度的人口流出现象”,百色市属于人口净流出区域,人口流出规模区间为50-100万人”。[2]结合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2018年百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显示的2018年末百色市常住人口366.94万人,百色市属于人口净流出区域的结论与天风证券证券研究所研报统计的人口流动情况吻合。
城市的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决定了人口的流动,柳州市得益于工业的强势发展以及辐射带动上下游第三产业的缘故,对人口尤其是适应劳动力人口具有强势的“虹吸效应”。
3.1.4 百色市二三产业劳动力情况
3.1.4.1 就业情况
分产业看,于本文研究的第二产业主要法人单位参与劳动人员共75726人,第三产业主要法人单位参与劳动人员共90107人。
分门类看,第二产业中,吸收劳动力人数的前三个产业门类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1305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0114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9754人;第三产业中,吸纳就业的前三个产业门类分别为:零售业,23808人;批发业,14243人;商务服务业,16864人。
3.1.4.2 劳动力人均营业收入贡献
本文试图从“劳动力人均营业收入贡献”角度研究行业可进入获利的可能性,为下文提出劳动力开发的具体策略提供理论路径。第二产业中,人均营业收入贡献位列前三行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人均20773.43元;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人均19145.85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人均14275.57元。第三产业中,人均营业收入贡献位列前三行业为: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均1886.47元;租赁业,人均909.48元;批发业,人均744.85元。
第三产业中容纳就业人数最多的零售业(23808人)人均营业收入贡献仅91.48元,其次是商务服务业(16864人)人均营业收入贡献仅63.37元。通过劳动力的盘活与开发,有序引导零售业、商务服务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中高人均营收贡献行业转移是可行的中长期劳动力开发策略。
4.1.1 托达罗模型
托达罗模型认为:城乡人口流动取决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人口流入城市劳动部门的数量与城市预期收入呈同向变动关系。
4.1.2 部门转移理论
理论认为市场消费需求变动会引起劳动力需求变动,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不同部门的工资差异,促使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
4.2.1 用好增量,稳定“乡转城”劳动力就业。稳就业是稳民生、稳社会的核心,自2015年党中央发起“脱贫攻坚战”以来,广西已有71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实现脱贫[3],这一模式是由国家主导下的大规模城乡劳动力转移,政府、企业要充分用好易地后的劳动力,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构造可持续的劳动力基础,,要充分引导这部分劳动力进入城市第三产业,以实现就业、稳定民生为出发点。
城市公共服务部门应多方筹措资金、组织人力办好城市再就业培训,使进城后的农村劳动力获得基本城市劳动技能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并获得劳动报酬;生产部门尤其是第三产业的餐饮业、商务服务业、批发业应发挥“规模化就业稳定器”的作用,提供岗位充分吸收“乡转城”劳动者,并对其进行初级职业教育,有序用好劳动力增量。
4.2.2 两头发力盘活存量,有序引导劳动力跨部门转移。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利用区域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重塑和调整产业格局,形成高效、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百色市产业和资源实际,一是政府部门应主动承接东部、东北部的铝延压加工、高强铝合金生产加工、航空材料加工、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新产业,以扩增产业门类的方式新增就业岗位;二是针对当地劳动力要素市场实际,以企业牵头的方式面对潜在劳动力开展工业职业教育,促使第三产业的成熟劳动力转移至第二产业新部门和原有的高人均营收贡献部门,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将此培训形式长期化、培训场地固定化,吸引潜在的成熟劳动力。
4.2.3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化用工等多种用工模式。
社会化用工是企业通过与工作市场中的劳动者建立工作关系、合作关系或合伙关系以达到企业获取劳动力、信息、知识、技术、顾客、供应商等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一种用工方式。社会化用工是非劳动关系用工模式的统称,包括劳务派遣、业务外包、合作用工和合伙用工四种用工模式。[4]社会化用工是实现充分就业,实现劳动者价值的用工模式,对保就业、稳民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模式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培育壮大,这是劳动者充分利用自身才能进行价值最大化的充分体现,具体调研中发现,现已有第三产业劳动者以社会化用工的模式从事第二产业的部分工作,如一些经营烟酒零售的女性劳动者在店铺内为工厂组装线控耳机,组装一条计0.08元,而这些当地小微工厂的所有者多为携资金、技术、设备回乡创业的产业技术劳动者。
政府应鼓励社会化用工模式,支持以全日制为主,非全日制用工多种形式并举的途径提升第二、第三产业的各部门效率。政府部门一是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要充分维护劳动者的法律权利,保证劳动者享受应得的权利和劳动保护。针对企业部门而言,要履行与劳动者合同契约,灵活地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障,如购买短期商业保险、代缴五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