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静止期加用梅花针叩刺临床研究

2021-03-03 13:54宋丹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攒竹梅花针面肌

宋丹平,阙 明

(四川省南充市中医医院推拿科/ICU,四川 南充 637000)

周围性面瘫是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为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受风寒、风热或病毒感染后产生痉挛,使神经缺血、水肿、变性、受压而出现神经机能障碍。而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是颜面部络脉空虚、卫外失固,风邪乘虚直入,致气血痹阻,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如巢元方所云:“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僻也。”[1-2]本病约占各类面瘫的50%,任何年龄均有可能发病,多发于20~40岁人群,男女发病率相近,四季均可发病,多发于四季交替时[3-4]。我科于面瘫静止期加用梅花针叩刺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33例,均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科收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治疗组67例。对照组男36例,女30例;年龄19~84岁,平均(53.8±14.3)岁;病程1~7天,平均(3.2±2.1)天。治疗组男31例,女36例;年龄:11~84岁,平均(49.1±16.4)岁;病程1~7天,平均(2.8±1.9)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有受凉史或吹风史;②突然起病;③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眉蹙额,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口角偏向健侧,鼓腮或吹口哨患侧口角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或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或患侧乳突部疼痛,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减退。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不超过7天;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②就诊时发病时间超过7天;③中枢性面瘫,手术、外伤、耳科疾病、桥小脑角、糖尿病、疱疹等病变所致的周围面神经损伤,急性炎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病变、脑桥小脑颅底病变、炎症及占位性病变、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及麻风等累及面神经的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及其他占位性病变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瘫,④妊娠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面瘫发展期(1~7天)取头维、阳白、攒竹、鱼腰、太阳、四白、迎香、颧髎、下关、牵正、地仓、人中、承浆、颊车、翳风、对侧合谷、双侧外关、双侧列缺、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太冲。多针浅刺,不用电针,加用TDP照射面部,留针30min。面瘫静止期(7~20天)及恢复期(20天以后)取太阳、阳白、攒竹、迎香、地仓和下关,分别于太阳和阳白、攒竹和迎香、地仓和下关电针,加用TDP照射面部,留针30min。

治疗组于面瘫静止期(7~20天)加用梅花针于患侧皮肤叩刺,叩至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

两组均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共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痊愈:面肌运动完全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等对称,无任何不适感。显效:面肌运动明显好转,闭目及鼓腮基本正常,进食无碍,但用力做表情动作时双侧面纹稍有不对称。好转:面肌运动好转,但双侧面纹明显不对称或闭目、进食功能障碍。无效:面肌运动无明显改善。

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5 讨 论

十二经皮部与十二经脉、十二脏腑有密切关系,叩击皮部有利于导邪外出而不伤正,疏导经络脏腑之气。梅花针叩刺使病变组织充血、发热,在血管扩张的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营养代谢,从而使神经、肌肉功能恢复,并可通过皮部-孙络-络脉-经脉途径,起到调整脏腑、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祛邪外出的作用[5-6]。针刺治疗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血氧含量的升高,以达到改善神经损伤的作用,而电针是针刺和电流刺激的结合,使血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血红蛋白大量释放一氧化氮(NO),可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再生,缓解肌肉痉挛,达到镇痛、消炎的效果,从而改善症状[7]。

临床发现,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处于水肿阶段,治疗应以消神经水肿为主,针刺时应多针浅刺;面瘫静止期治疗应以刺激神经恢复为主,因此,在面瘫静止期加用梅花针叩刺面部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兴奋性,以促进神经恢复。

面瘫静止期加用梅花针叩刺治疗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攒竹梅花针面肌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高血压的简易按摩疗法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