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君,谭 竹,龙兴议,王富英*
(1.北京师范大学a.数学科学学院 b.数学与复杂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2.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教师“关注”是指教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任务的情绪、疑虑、想法和思考.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关注问题可反应出改革的实施情况与教师的不同需求.因此,对教师关注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深化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导学讲评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对话性讲解、学习内评价,以达到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导学”“讲解”“评价”是导学讲评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核心要素,故取“导”“讲”“评”汉语拼音首字母,简称为“DJP教学”[1].导学讲评式教学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三Li问题”(教与学分离、主体与主导脱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和“学生主体性缺失”“学习方式单一” “学习与评价分离”等问题[2].DJP教学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用“参与者知识观”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用体现“学习形态”的学案代替体现“教育形态”的教案,以学生充分参与的多种视域融合的“对话性讲解”代替教师独霸话语权的“灌输式讲解”,以内在于学习活动之中、凸显认知发展功能的“学习内评价”代替外在的发挥甄别选拔功能的“学业评价”而设计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与学活动方式.DJP教学的理念与新课程的理念具有一致性,与各地不同改革方式的理念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本研究对教师在DJP教学实施过程中关心的问题、产生的困惑和需要的帮助展开调查研究,用以追踪了解DJP教学的实施状况.研究结果不但对DJP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广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也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本研究以霍尔等人提出的“关注为本采纳模型”(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CBAM)为理论基础进行问卷的设计.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德克萨斯大学的霍尔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课程变革和实施的大量研究,在富勒(Fuller)的“教师关注发展理论”[3]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注为本采纳模型”.这一模型被富兰(Fullan)与庞弗雷特(Pomfred)[4]称为以忠实取向评定实施情况与教师关注的最综合与最清晰的理论.
霍尔提出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会经历七个关注发展阶段:阶段0(意识),阶段1(信息),阶段2(个人化),阶段3(操作),阶段4(结果),阶段5(合作),阶段6(再聚焦).阶段0表现为教师对该项改革不关心、不感兴趣;处于阶段1的教师关注的是该项改革具体内容是什么;处于阶段2的教师关注的是这项改革对其自身有什么影响以及他需要如何配合;处于阶段3的教师关注的是改革的理念应该如何进行落实;处于阶段4的教师关注的是改革实施后是否有效果;处于阶段5的教师关注的是怎样与其他人合作实施改革;处于阶段6的教师关注的是这项改革本身是否可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关注为本采纳模型”认为教师在变革过程中关注发展的层次不同,反映了改革实施中教师需求的不同[5].如果大部分教师的关注处于阶段1(“信息”),说明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关于改革的信息和资料;如果大部分教师的关注处于阶段3(“操作”),说明他们还未清楚该行为的操作方法;如果大部分教师处于阶段6(“再聚焦”),说明改革的实施进入了比较成熟的时期,下一阶段应该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改革.
通过CBAM对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已经逐渐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姜荣华等[6]认为,CBAM课程实施模式中较好地融合了质与量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为我国课程改革实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视角,进一步地,通过对该模型进行本土化适合检验.他们指出“关心发展阶段”问卷不完全适合我国教育变革的情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7].为此,本研究根据DJP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8]对CBAM的维度进行了细化,以符合DJP教学的情境.
本研究以关注为本采纳模型的七个阶段为一级维度,结合DJP教学的基本要素,建立了二级维度,作为问卷编制的框架,详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的维度及操作性定义
以表1的维度为框架进行问卷的编制.问卷共有19个题目,包括18个选择题和一个开放式问题(关于DJP教学的实施,我还有以下要补充的).问卷第一稿完成后,在某次教研活动中邀请教师进行了试测,主要考察问卷的题目数量是否合适,表述是否清晰,选项是否有区分度等问题.根据试测结果,对题目及选项的表述进行了精炼.最终问卷详见附录.
本研究对成都市龙泉驿区18所学校,共计166名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样本信息详见表2.
表2 教师样本基本情况统计表
该问卷是通过问卷星进行网上填写.为保证教师回答的真实性,在问卷的首页进行了说明:该问卷为匿名填写,个人信息及答题结果仅供研究使用,由一名科研人员进行保存,未经同意不外传.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66份.
调查结果表明,64.7%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使用DJP教学,27.8%的教师偶尔使用,5.8%的教师只在研究课与展示课中使用,1.7%的教师几乎不使用.该结果说明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DJP教学已经被教师广泛使用.
阶段0:意识
调查结果表明,49.1%的教师经常关注DJP教学方面的信息,40.5%的教师不仅关注DJP教学方面的信息,还经常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9.8%的教师很少思考关于DJP教学的问题;0.6%的教师对DJP教学不感兴趣.综合来看,教师对DJP教学的关注程度较高.
阶段1: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65.3%的教师对DJP教学有比较好的了解,既知道“导”“讲”“评”基本内涵又知道DJP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21.4%的教师知道“导”“讲”“评”基本内涵而不知道相关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8.7%的教师知道“导”“讲”“评”三个环节而不知道具体的内涵,4.6%的教师知道相关概念而不知道具体内容.综合来看,教师对DJP教学的了解程度较好,然而仍有部分教师(34.7%)不理解DJP教学背后的理念.
图1 教师曾经以及希望获取DJP教学相关知识的渠道
进一步的,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研活动和专家报告是教师现获取关于DJP教学信息最主要的渠道.通过对教师曾经与希望获取信息的途径进行比较发现:(1)教研活动是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曾经有97.7%的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获取DJP教学相关知识,现有65.3%的教师希望教研活动继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DJP教学相关知识.(2)专家在教师实施DJP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前期70.5%的教师通过专家报告获取到信息,随着DJP教学的推进,有49.7%的教师希望继续延续专家报告这种形式,对专家报告的需求在降低.84.9%的教师希望专家利用典型课例分析介绍DJP教学的新信息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这说明教师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课例分析的报告,而不是纯理论的报告.(3)教师对著作和研究论文有一定的需求.随着DJP教学的推进,希望通过阅读DJP教学书籍和论文来改善教学的教师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了10%左右.这说明系统介绍DJP教学理论的著作和研究论文对部分教师实施DJP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阶段2:个人化
本研究通过教师对自己实施DJP教学的信心程度来考察教师在实施DJP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知识、能力以及时间的考量.结果表明,教师普遍认为实施DJP教学需要多方面能力的配合,包括学案设计能力(83.8%);学习指导能力(83.8%);组织调控能力(86.7%);点评引申能力(86.7%).46.8%的教师有信心独立实施DJP教学,46.8%的教师有信心但是需要别人的帮助,6.4%的教师没有信心实施DJP教学.这表明尽管DJP教学已经实施十多年时间,教师仍然需要一定的帮助.
阶段3:操作
该阶段主要考察教师在学案的设计、学习指导、组织讲解和质疑评价方面的表现以及存在的困惑.
表3 教师在DJP教学中基本操作要素各水平比例及平均得分率
在学案的设计方面,68.8%的教师处于水平3(高水平),即知道学案的概念和内容,并能正确设计学案.在学习指导方面,56.7%的教师处于水平4(高水平),即能在学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在组织讲解方面,仅有16.8%的教师处于水平4,即班级的学生既能讲清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又能讲出探索与发现,且能提出问题与听众互动;27.2%的教师处于水平1,他们班级的学生能讲清解题的过程,但未说明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且不关注听众.在质疑评价方面,较大比例的教师处于水平2,即学生讲解后,老师引导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评析,并总结背后的思想与方法,仅有20.8%的教师做到了在学生讲解后,同伴相互进行质疑评价,并提出挑战性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引申.综合来看,教师在学案的设计和学习指导方面做得比较好,然而在组织讲解和质疑评价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研究进一步对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DJP教学的接受程度高而实施水平不乐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担心影响教学进度(62.4%)、担心学生讲解不清楚浪费时间(57.2%)、担心学生不能自己学懂而不敢放手(41.6%)以及担心影响考试成绩(26%).这些担心背后的原因包括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不够,导致课堂效率降低,完不成教学任务,以及教师对学生信任不够.研究者和指导者需要进一步研究怎样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认识学生的潜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阶段4:结果
该阶段主要考察教师认为DJP教学的实施对学生的影响.相关题目包括DJP教学对学生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DJP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2.4%的教师认为DJP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均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印证了前面较少有教师担心DJP教学影响学生成绩的结果.从教师的角度看,DJP教学对学生的成绩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关于DJP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影响,58.4%的教师认为DJP教学对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帮助更大,58.9%的教师认为DJP教学对优生的帮助更大.这一结果体现了DJP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较好的帮助.进一步的调查显示,教师认为DJP教学对优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综合能力的提升上面,而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成绩的提高上.综合来看,教师对DJP教学的价值和影响是比较认可的,认为DJP教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阶段5:合作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最希望与学校内实施DJP教学的同事合作(73.4%),其次是外校DJP教学的骨干教师(63.6%)和数学教研员(63%),较少有教师希望与大学和教研部门DJP教学研究专家进行合作(36.4%).这一结果表明教师培训需要创造机会,加强教师与校内校外同事的合作.
阶段6:再聚焦
研究结果表明,82.1%的教师希望发展能体现不同类型数学学习(如概念学习、命题学习、解题学习、复习学习)特点的DJP教学方式,76.3%的教师希望有效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多媒体、微视频等),丰富DJP教学的形式.58.9%的教师认为DJP教学应该体现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58.9%的教师认为需要改进学案的形式与呈现方式.这一结果表明教师对DJP教学有了更高的期望,即希望DJP教学的操作更加细化、更加灵活、更加与时俱进.
本研究以霍尔等人提出的“关注为本采纳模型”为理论框架进行问卷设计,并对成都市龙泉驿区18所学校166名初中数学教师在DJP教学实施中教师关注问题进行了调查.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有以下几点结论与建议.
5.1.1 DJP教学的实施
“关注为本采纳模型”中,教师关注问题所处的阶段越高,表明改革的实施越成熟.该研究中,教师在课堂中普遍使用DJP教学,对DJP教学关心程度高,对DJP教学的相关信息有较好的了解,有信心实施DJP教学且认可DJP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教师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阶段3(“操作”)、阶段5(“合作”)与阶段6(“再聚焦”).具体的,教师关注如何平衡DJP教学与教学进度、课堂效率等,如何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优化DJP教学.综合来看,DJP教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处于中等成熟阶段.
5.1.2 教师对DJP教学本质的理解有待加强
从接受调查的166位教师的整体情况来看,DJP教学的实施情况是比较好的.64.7%的教师做到了几乎每节课使用DJP教法.然而,具体看教师对DJP教学各个环节的实施发现,教师对引导学生自学方面做得较好,在组织学生讲解和师生评价方面不理想.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使用学案就等于在实施DJP教学;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和对话讲解;对讲解和评价关注水平不高;对学生不够信任.这说明教师对DJP教学的实质理解不够,还没有真正树立DJP教学的学生观.
5.1.3 教师主要关注DJP教学的操作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在操作阶段现状最不理想且困惑最多.在操作阶段,教师对如何在实施DJP教学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提高课堂效率仍有困惑,如62.4%的教师担心DJP教学的实施影响教学进度,不敢每节课使用,57.2%的教师担心学生讲解不清楚浪费时间,不敢放手让学生讲解,41.6%的教师担心学生不能自己学懂,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
5.1.4 教师对培训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研活动、专家报告的形式仍然获得教师的肯定,但是似乎并不能满足教师现有的需求,他们提出希望通过DJP教学相关书籍和论文以及专家对典型课例[9]的分析来进一步深化对DJP教学的了解;在个人关注阶段,93.6%的教师有信心实施DJP教学,但接近一半的比例仍表示需要别人的帮助,他们提到希望更多地与校内外的同事进行合作.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将CBAM模型引入到新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中,该模型对教师关注阶段的分类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对其他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实践方面,该研究建议在教师培训中加强对操作层面的指导,如教师提出希望通过专家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加强对DJP教学的认识.再者,教师在处理DJP教学、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方面仍有困惑,建议在教师培训中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另外,教师希望发展适合不同课型特点的DJP教学以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DJP教学中,这些都可作为未来教师培训改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