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唐 娜,毛振恬,严 虹
(1.人民教育出版社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 100081;2.四川省成都市温江中学实验学校,四川 成都 611130;3.天津市八里台第一中学,天津 300380; 4.贵州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1].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2].在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毋庸置疑的引领地位后,需要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3].2018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审定服务指南》中提出了对教科书建设的要求:根据学科性质、任务和学生年龄特点,系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4].教科书作为教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是优先教诲性的文本,也是体现国家意志的重要事权[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科书,就会有什么样的年轻一代,也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未来[6-7].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科书是落实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经,是发挥国家事权的必要举措,也是培养新时代有用人才的重要保证.
已有研究较为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教科书中的体现,对于数学、物理等理科教科书的关注相对不足,出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科书研究的“重文轻理”偏科现象.
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排头兵、领头雁,是理科学科中的典范,对学生理性思维的提升、科学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8],理应引领垂范,肩负起传播国家意志的神圣使命.注重数学教科书中的意识形态,也成为数学教科书情境创设的重要原则[9].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数学教科书这一研究领域,已有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尚处在初级摸索阶段.目前,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已经展开,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修订也已经排上日程.在这一大背景下,本研究探索我国数学教科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特点,希冀为新一轮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修订提供参考.
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五套代表性初中数学教科书进行了编码统计,基于证据地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教科书中的呈现特色.
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我国教科书研发的“国家队”,其影响力毋庸置疑.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让中国社会有了回望和前瞻的历史契机.为此,研究以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五套代表性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为分析对象,它们分别对应于我国不同年代的数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呈现情境进行编码统计.五版教科书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所选取的5套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信息表
数学教科书中的问题情境是指问题中呈现的现实背景信息[10],它们是数学教科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研究数学教科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转化为研究数学教科书中问题情境所展现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11]基础上,对数学教科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情境进行编码,具体编码说明如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即民富国强,把教科书中体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问题情境归为“富强”,人民富裕体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国家强盛体现在国家拥有巨大的经济财富和强大的综合国力.把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问题情境归属于“民主”.把体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问题情境编码为“文明”.“和谐”主要体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局面,把体现社会关系和谐的问题情境编为“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将体现人类共同理想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情境归属于“自由”.把体现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作为人和社会主体是平等的问题情境编为“平等”.把体现公平正义的问题情境编码为“公正”,公平主要指权力公平、机会公平及规则公平;正义主要指制度正义、形式正义及程序正义.“法治”即依法而治,表现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把教科书中体现法律权威性的问题情境编码为“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把教科书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祖国现代化建设成果、祖国大好河山等方面的问题情境归属于“爱国”.把体现热爱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问题情境编为“敬业”.把体现诚实守信的问题情境编码为“诚信”,主要表现为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等.把体现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问题情境编码为“友善”,主要表现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与人友好等.
经统计,五版教科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境问题共149道,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整体而言,各版教科书所含相关情境问题总量先降后升,整体呈现出“V”字形变化特点,见图1.
表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情境问题的数量及在各版教科书占比
图1 五版教科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数量变化
关于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五版教科书中仅体现了“富强”“文明”这两个范畴,数量分布整体呈上升趋势(见表2).问题总数由1978版的7道发展到2012版的22道,增加至原来近3倍.其中,“富强”在五版教科书中的数量分布有波浪式上升的势头,2007版最多(13道),占该版总数的38.2%.1992版最少(5道),但也达到该版总数的29.4%,可见数学教科书中始终注重对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情境呈现.“文明”在五版教科书中的数量分布呈上升趋势,由1978版的1道增加至2012版的11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科书愈发注重对“文明”的体现.
在具体的情境设计方面(见表3),五版教科书中体现“富强”的情境紧跟时代发展步伐.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央重视工农业发展,工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12],这些关于农业丰收、工业增产等体现“富强”的情境也反应在上世纪的三版教科书中.21世纪初,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其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这些变化在数学教科书中也有所体现.在进入21世纪后的两版教科书中,体现“富强”的情境变得更加多样化,在前三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关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等情境,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实力迅猛发展.五版教科书中体现“文明”的情境主要为资源节约类情境.在上世纪的三版教科书中,均出现了节约用煤这一情境,这与当时煤炭短缺的历史背景有关,随着2000年后我国煤炭产能的供应充足,这一情境在本世纪的两版教科书中均已消失.在2001年数学课程改革后的两版教科书中,“文明”相关情境与国家政策紧密关联,例如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强调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将节约放在首位;此外,进入21世纪后,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我国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些政策、规定也反映在后两版教科书中,“文明”表现为节约水、电、木材等资源和文明禁烟.数学教科书对“文明”类情境的呈现,传达了国家追求“文明”之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国家意志.
关于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五版教科书中的体现较为有限,主要体现在“平等”“公正”“法治”这三个范畴,其数据统计见表2.其中,五版教科书依次出现相关情境问题5、3、0、3、4道,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平等”仅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科书中,而“公正”“法治”仅出现在本世纪的两版教科书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教科书对于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已经从“平等”转向“公正”“法治”,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
表3 各版教科书中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境设置
在具体的情境设计方面(见表4),教科书中体现“平等”的情境较为单一,仅在1978版和1983版略有涉及,均为地主剥削贫农和资本家剥削儿童,反映了一种旧社会的不平等劳工状态,反向映衬出“平等”的重要性.体现“公正”的情境为歌唱比赛的评分,反映出社会中的规则公平.至于对“法治”的体现,其情境主要包括食品的色素含量需要符合标准、污水的排放量需要符合标准、观看电影需要对号入座,均体现出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需要“按规办事”,至于警察监视嫌犯情境,更是描绘出法治社会下的执法者与违法者形象.数学教科书中的“法治”呈现,有助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表4 各版教科书中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境设置
关于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版教科书中呈现了“爱国”“敬业”“友善”这三个范畴,整体数量呈“U”形变化特点(见表2).各版教科书中个人层面的情境问题总数均超过10道,占比均达到35%以上.个人层面的情境与学生息息相关,数量偏多也是合乎情理的.其中,“爱国”在五版教科书的占比介于12.5%到35.3%之间,大致呈现出波浪式的变化趋势.“敬业”在五版数学教科书中的占比较为平稳,各版本占比均在15%左右浮动.“友善”在各版教科书中的数量为3题左右,占比处于5.9%至12.5%之间.
在具体的情境设计方面(见表5),五版教科书体现“爱国”的问题情境均包括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并测得珠穆朗玛峰高度,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在上世纪的三版教科书中,“爱国”类情境还包括阻击敌人、歼灭敌机,体现了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努力战斗的爱国情怀.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奥运会成功举办,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这些情境在2007版和2012版教科书中均有所体现,借助祖国建设与发展中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产生国家自豪感.
五版教科书中体现“敬业”的情境几乎保持不变,主要包括三类:提前完成生产任务、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以及通过改进生产方法提高生产效率.这些情境体现了劳动者对待工作尽职尽责,高效,以及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能让中学生感受到我国劳动者的敬业精神.五版教科书中体现“友善”的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上世纪的三版教科书中,“友善”主要体现在人们劳动中的相互帮助.1992版首次出现爱心捐款的问题情境.在本世纪的两版教科书中,“友善”主要表现在爱心捐款和救援活动两类情境上.数学教科书中“友善”类问题情境的呈现,体现了问题情境主体对象对他人、对社会之爱,能够悄无声息地润泽学生的心灵世界,灌溉学生内心深处的友善之心.
表5 各版教科书中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境设置
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提出较晚,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始终重视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13],写进教科书具有教化的功能,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具有重要作用.但相较于人文类学科,数学学科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为隐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数学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问题解决中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并以期转化为未来的行为实践.
然而,通过对五版教科书中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情境特点分析,仍然可以发现一些有待提升之处.为迎接新一轮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修订,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数学教科书,发挥好传播国家意志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尽管五版教科书中均设置了一定比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情境.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数学教科书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系统建立,其质量标准也尚未有公论.对于数学教科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情境的评价,需要考察“量”与“质”两个方面.从“量”上而言,近三版初中数学教科书(1992版、2007版、2012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问题情境的数量逐版增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应注意到数学问题情境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14-15],其德育功能不可无限放大,相关情境的数量应有所控制.从“质”上而言,如何评价一个问题情境是否高质量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性呈现与隐性渗透孰优孰劣?类似的“质”的问题也都亟待深入研究.
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位一体,相辅相成[16].然而,在已有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于“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情境的呈现,却多少有些“吝啬”.文本分析显示,2012版教科书中的“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境占比不足10%,因此有必要上调“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例,实现“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科书中的均衡发展.在总体分布上,可在数学教科书中适当增加从正面体现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情境,例如对“公正”范畴价值观而言,可以在“概率与统计”章节处设置相应问题情境,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性;又如对“法治”范畴价值观而言,可考虑在“函数”章节设置不同汽车速率的函数问题,借机渗透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过于单一的问题情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改革开放以来的五版教科书中,“富强”“文明”“爱国”相关问题情境的素材选择愈发丰富,与时代发展关联密切.相比之下,“公正”“敬业”“友善”等情境设置略显单一,时代性不突出.在未来的教科书修订中,应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新具有时代风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情境,助推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断深化,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以“敬业”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可以在当前基础上增加体现乐业、精业、创业等情境问题,借此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和基本内涵,引发学生对于爱岗敬业的情感共鸣,形成价值认同,这样将更有利于其行为实践的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数学教科书是发挥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必须格外重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才刚起步,相信在数学课程设计者、数学教科书编写者、数学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数学教科书这一目标将会加速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