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域下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能力分析

2021-03-03 09:11郭朝慧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1期
关键词:就业者高技能用工

文/郭朝慧

当前,全社会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规模达到2亿人。《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比例同比增长11%,达到55.68%,有近30%的企业表示稳定或扩大使用规模。《中国企业灵活用工全景路线图研究》(2020)显示,83.3%的企业有灵活用工需求、73.2%的企业正在使用灵活用工,还有18.4%的企业计划在1年~2年内使用灵活用工。可见,灵活用工异军突起,将成为企业用工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和有效用工形式。近年来,随着应届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留学生出现选择回国就业的“回流现象”,我国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职场的新人们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双创”蕴含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动态。因此,伴随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创新创业视域下,必须聚焦高职学生的灵活就业问题与能力,探寻提升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质量的方式与对策,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1]。

一、灵活就业概述

所谓灵活就业,贵在“灵活”,是相对于有签约合同的固定就业而言的。灵活就业是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等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目前,在高校毕业生毕业数据统计分类中,已将其他录用形式的就业和自由职业归类为灵活就业。

(一)“双创”视域下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的含义

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是指学生毕业后暂未落实就业单位,其户口和档案未调入就业单位管理,所从事的工作不受工作时间、地点等束缚,既可以是以个体劳动为主的自由职业,也可以是自主创业者、自由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全媒体运营工作者、电子竞技工作者等,涵盖了临时就业、季节性就业、自雇就业、承包就业、远程就业等多种类型。目前,有学者将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和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型专业人才兼职提供服务的就业者也归为灵活就业。本文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暂不将此列入概念范畴[2]。

有学者将灵活就业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就业者,以及虽被大企业雇佣但在劳动条件、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以及就业稳定性方面有别于正式员工;第二类是由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的进一步变革引起的就业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灵活就业形式(现代灵活就业形式),如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非全日制就业、阶段性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产品直销等;第三类是独立于单位就业之外的就业形势,包括自雇型就业、自主就业(律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等)和临时就业。高职毕业生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群体,大部分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者为第二类,一部分为第一类,少量为第三类。

(二)“双创”视域下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特点

数字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共享经济、线上经济的发展,云客服、短视频、在线教育等内容平台为灵活就业创造了条件,在时间、空间、形式上拓展了大学生择业的外延,丰富了供给端的就业岗位。“双创”视域下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是指高职毕业生经过“双创”教育、转变就业理念后主动选择灵活就业所特有的就业形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新动态下的必然趋势,其主要特点如下:

1.灵活自由的简便性

灵活自由是灵活就业的最大优势,就业者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不受固定工作时间、地点和工作模式的束缚,在最大限度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年轻人所期许和喜欢的就业形势。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初次步入社会灵活就业,获得成就感欲望强烈,对工作的完成不仅局限于完成工作内容,更多的是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由于工作内容的不够熟练,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适应和做好工作,因此其灵活就业初期的灵活是相对灵活,随着工作内容和技术的娴熟,其特点将会由相对灵活自由转为灵活自由。

2.兴趣与活力的并存

兴趣与活力并存,以兴趣为出发点形成由点到面寻找成功创业的突破口,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灵活就业者通过数字经济平台实现灵活就业,从事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吻合的工作,这样更容易激发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工作完成得更有成效,也更容易激发灵活就业者的潜力和提升其工作能力,在接触诸多自由工作内容和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确定自己的工作前景和人生发展方向,达到灵活就业的游刃有余的状态,进而享受灵活就业。总体来说,高职毕业生的灵活就业以兴趣为出发点,由专业、个人兴趣点激发工作激情和活力,由点到面,实现成功的灵活就业,也可寻找成功创业的突破口,为自己的创新创业创造条件,从而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得更大的人生价值和乐趣。

3.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灵活就业者在不断接触新的工作和职位时,体验了不同的工作环境,可能会遇到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其间不断适应、学习和提高业务技能,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提升工作能力,甚至是跨界整合能力,寻找不同领域的突破点,进而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展专长能力,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实现成功创新创业。

4.高技能、高水平的灵活就业

相关学者指出,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从事高科技开发和专业化服务的自由职业,将成为高文凭、高技能劳动者的重要就业渠道。高职毕业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高素质人员,拥有一定或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经过工作历练,必将会成为劳动市场上的高技能高素质的灵活就业者。其有别于传统的第三产业的大批量灵活就业,将发展为第一、二产业的高技能的现代的灵活就业者。因此,高职毕业生的灵活就业者是高技能、高水平的灵活就业者,其不同于传统的灵活就业者。

5.劳动关系的不固定

高技能灵活就业者在某方面拥有过人的、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但不愿受工作时间和地点的束缚,在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工作时间、场所等灵活的职业,如室内装潢设计师等职业[3]。由此可见,高技能灵活就业者的劳动关系并不固定。这种劳动关系不固定的特点是就业者所期许和喜好的一种工作形式的选择。

(三)高职毕业生灵活就业现状

当前,灵活就业极大地缓解了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互联网+”经济新形态的呈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灵活用工将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现有灵活就业人员达到2亿人左右。但大学生灵活就业仍处于初步阶段,许多毕业生对灵活就业的认识很模糊,喜欢工作时间和地点的自由不受束缚,但又喜欢有保障的工作。随着灵活就业者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的日益完善和大众就业观念的转变,中国必将迎来新一波的高技能灵活就业者高潮,灵活就业也将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就业形势。

二、毕业生灵活就业存在的问题

为发现大学生灵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了解其对灵活就业的认识,笔者以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电话、网络来访等形式展开调研,共发放试卷1393份,收回有效试卷1390份;经分析研究,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对灵活就业的认识不足

灵活就业这个概念,调研中发现极大一部分大学生对灵活就业的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都不是很了解,调查显示只有7.36%的同学表示非常了解,其余绝大多数的学生处于懵懂未知的状态(见图1)。在此种情形下,学生不了解灵活就业更不会选择灵活就业,因此在选择就业时灵活就业不会将其作为主流的就业形式,在一定的情形下就会成为待业者。

图1 学生对灵活就业的理解程度/%

(二)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就业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大学生就业的传统观念依然很重,在毕业后规划这一项调研中只有8.59%的学生选择自己会自主创业,这说明学生较多会选择自主创业外的工作,但其中“有41.72%的同学表示愿意自由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会选择灵活就业,笔者认为这是选择工作的初衷和对自由从事工作的一种向往(见图2)。归根结底,学生在就业观念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对灵活就业的认识还很不到位,需要在创业就业教育中,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类型的普及型教育。

图2 学生毕业后的规划情况/%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

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能力与就业成功与否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触类旁通。在学生自测的能力项“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很牢固”一项中,50.31%的同学表示掌握的比较牢固。或许学生比较谦虚,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好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培养,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逐步提高其就业能力。

(四)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语言文字是沟通交流的媒介,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好语言文字是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是日常工作交流的基本要求。在“我们很好地向别人介绍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项中,61.94%的学生表示能较好向别人介绍、27.61%的学生表示不确定、7.37%的学生认为比较不符合、3.07%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符合。这说明学生在语言组织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不能有效、合适地表达基本需求,在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思维逻辑性等综合素养方面亟待提升。

三、应对策略

(一)转变就业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与水平

灵活就业已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学生应先破除传统的就业固化思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正视职业发展的多样性。学生要不断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能用长远的眼光来审视规划和目标,并适时调整学习计划。学校应提升学生的专业特长等核心竞争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激烈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二)加强校外实践,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根据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以企业和社会所需人才为培养目标和导向,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方案和环境,加强校企合作,在实施“订单式培养”的同时,积极拓宽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为学生构建和创造专业能力实践的有力平台,建立符合新形势下的就业指导机制,完善毕业生实习管理监管体制,建立有效的实习机制,对学生就业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做好调研,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己任,将招生和就业相结合,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结合实际进行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深化课程改革,形成成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育优秀的专门师资力量,多措并举,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健全完善双创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碰撞的平台。结合创新创业实践完善和重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力量,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课程的启迪、培育作用,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励学生通过合伙或团队协作的形式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出以成功创新创业的形式就业的灵活就业者。

猜你喜欢
就业者高技能用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城镇化进程中灵活就业者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难点探究——基于灵活就业者缴费能力生命表的分析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