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2021-03-03 18:38沈雪娇
幸福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蚕宝宝科学幼儿园

沈雪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结合生活现象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

教师在组织、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科学活动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感受和体验生活,促使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基于此,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方法,以期强化科学活动的效果,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科学教育应根植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明确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某学者提出的“行为课程”也以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点,认为“生活就是教育”,重视儿童生活本身的教育。基于此,当下幼儿教育应注重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材料生活化,让科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并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发挥科学教育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等价值。科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教师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强化幼儿的感知与体验,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创设环境,丰富材料

宽松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生活经验欠缺,容易出现错误。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科学活动时,应始终保持一颗宽容的心,用欣赏、肯定的眼光看待幼儿,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同时,教师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为幼儿选取材料时,要注重筛选和创新,基于活动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形状独特、色彩鲜明的材料或动手创新、改造和利用废旧材料,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為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材料的准备环节,让幼儿自主探究材料。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奇妙的磁铁”中,教师可以准备纽扣、钥匙、纸片、塑料等材料,移动玻璃板下的磁铁,让幼儿观察钥匙、纽扣等材料受吸引的现象,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主动投入科学活动。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利用纸片、塑料等材料亲自动手实践,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并引导幼儿积极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幼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通过鼻子、嘴巴、眼睛等感官感受事物。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感官体验活动,让幼儿通过“敲一敲”活动,感受敲击不同长短铜管的音调,以锻炼幼儿的听觉,让幼儿感受音乐之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制作电话,让幼儿自主选择不同纹路、软硬的材料,通过“听一听”活动,体验电话的奇妙,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浅层次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云朵为什么会移动等。这样的问题设计既关联幼儿的生活,又可以引发幼儿自主观察、思考,让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更具趣味性,有利于促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三)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操作是科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操作体验中,幼儿既能近距离地接触事物,又能享受动手操作的乐趣,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生活中各种丰富的材料能为幼儿的科学活动提供支持,如纸片、沙子、绳子、瓶子等。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活动的流程环节,并留给幼儿自主探索与体验的空间。例如,在“怎样让纸落得快”科学活动中,笔者先用两张形状、大小一样的纸进行实验,引导幼儿观察两张纸是怎样落下来的,接着,笔者提问幼儿:“有什么办法能让其中的一张纸落得快一点?”并引导幼儿自主操作、发现。在问题和操作任务的驱动下,幼儿的探索兴趣会更加高涨,他们会主动思考并进行操作。教师还应注重材料的丰富性,投放沙包、吸铁石等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哪个物体落得更快,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动手的乐趣,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四)区域活动,探索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有趣的科学活动环境,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例如,考虑到幼儿天性活泼、喜爱动手的特点,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小小建筑师”工作坊,工作坊里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如起重机、吊篮、滑轮等模型,在“小小建筑师”工作坊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设计、搭建未来城市,引导幼儿主动合作操作,让幼儿观察不同材料的特点,自主思考和尝试如何才能搭得稳。在幼儿搭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材料,给予幼儿自主创造的空间,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走入自然,挖掘奥秘

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着未知的环境。教师开展自然知识探究活动,可以在室内通过营造氛围、美化教室环境等方法,引领幼儿探索自然,也可以将课堂迁移到户外,在自然环境下让幼儿呼吸新鲜空气,并引导幼儿主动观察与探索自然,强化幼儿对大自然的感知。以“我找到了春天”这一主题活动为例,该活动是在园内由教师指导幼儿用纸盒自制“蚕宝宝”的家,让幼儿自主感受生命的成长,探索其中蕴藏的科学知识。在养殖过程中,幼儿会提出疑问,如“蚕宝宝的食物就是桑叶吗”“它还喜欢吃别的东西吗”等。对于幼儿的提问,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引导幼儿自己从家里携带一些食物,让幼儿看看蚕宝宝会选择哪种食物。第二天,幼儿带来了各种食物,如饼干、面包、米饭、火腿肠等,他们主动喂食、观察蚕宝宝,并积极地与其他小伙伴一起交流。这一活动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让幼儿主动感知自然、生命,促使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生根发芽,培养了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基于一段时间的观察,幼儿得出了结论:原来蚕宝宝只吃桑叶。基于幼儿的探索,教师可以及时告诉幼儿:“桑叶里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能帮助蚕宝宝加速成长。”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幼儿感受、了解生命,激发幼儿参与自然探究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六)家园共育,强化效果

家园共育能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培养机制,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基于此,笔者所在幼儿园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鼓励家长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等出谋划策,并引导家长分享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组织者,促使家长和幼儿一起切实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和价值。例如,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笔者开展了“飞机飞起来”科学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笔者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幼儿展示了飞机的图片,并简要阐述了飞机的飞行原理,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意识。接着,笔者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画飞机、折飞机,有的家长还带来了飞机模型,为幼儿演示操作、讲解组成部件,这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由此可见,亲子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为幼儿和家长搭建了沟通与互动的桥梁,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增进了幼儿与家长的情感交流,强化了科学活动的效果。

生活不仅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也是幼儿进行科学实践探究的第一课堂,为幼儿保持好奇心提供了平台。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引领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感知与体验科学,能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进而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 )

猜你喜欢
蚕宝宝科学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蚕宝宝养成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蚕宝宝
爱“上”幼儿园
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蚕宝宝”
蚕宝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