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晓芬,倪 伟,王 莉,王海艳,杨邦翠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 南充 637000)
脑卒中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是目前人类的第三大死亡原因,而在所有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中,脑卒中居第2位。有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脑卒中的发病已高达50%[1]。而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流行病调查发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70%患有高血压,预计到2050年将有1 500万~1 800万人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继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有研究报道,早期诊断治疗高血压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3]。
本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来由于医院规模扩大,新进员工增多,临床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相对匮乏,且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延伸,慢性病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提高慢性病早期筛查率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根据本院慢性病管理团队实际情况,本次研究挑选学历本科以上、中级以上职称、8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护、技人员组成实验小组,围绕临床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所调查的临床医务人员所在科室对患者进行脑卒中高风险的筛查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1对象
1.1.1临床医务人员 本项目自2016年8月开展,参与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的医务人员为本院各临床科室的1 200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1 200名医务人员在未经脑卒中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的情况下,接受课题组的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对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016年9-11月对1 200名医务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脑卒中相关知识分片区培训,培训后再次对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培训前、后各收回有效问卷1 161、1 142份,比较分析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的认知情况。
1.1.2脑卒中患者 随机选取本院进行该次培训前、后15个临床科室的患者120例,计算脑卒中高危因素的筛查率。120例患者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45~85岁,平均(65.5±2.4)岁;大专及以上52例,高中及以下68例。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具体方法为将写有随机数字的标签120个,偶数签患者入院时归为对照组,奇数签归为观察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2组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筛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问卷内容和评价方法包括人员类别、职称、工龄、脑卒中筛查相关知识、脑卒中筛查实验室检查项目;预防脑卒中的健康生活方式、高危患者了解正常血压、血脂、血糖范围、常用的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措施、高危因素(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和家族史)被视为知晓病情知识;通过统计实测住院患者血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脑卒中筛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知晓程度分为不清楚、有所了解、部分熟悉、基本熟悉、完全掌握。
1.2.2筛查方法 对照组的60例患者,以未经脑卒中知识系统培训前的医务人员所采取的普通筛查项目(如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筛查。观察组的60例患者,以系统培训后的医务人员采用医、技、护主导团队模式和较为全面的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Hcy、年龄、性别、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对患者脑卒中相关高危因子进行了全面筛查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包括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等疾病的认识;通过督促患者服药和指导患者对血压、血糖、血脂的自我监测来加强服药依从性,以及通过普及营养学知识使患者树立正确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比较2组患者躯体健康、躯体角色、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和心理健康状况。
2.12组临床医务人员脑卒中筛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脑卒中筛查相关知识如病情、高危因素、实验室项目、高危控制措施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医务人员脑卒中筛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n(%)]
2.22组患者躯体健康、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情绪角色、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躯体健康、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情绪角色、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临床医务人员培训前、后脑卒中高危患者的筛查情况 观察组脑卒中高危患者的筛查率[35.0%(21/60)]明显高于对照组[56.7%(3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卒中高危患者筛查情况见表3。
表2 2组患者躯体健康、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情绪角色、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得分情况比较分)
表3 2组脑卒中高危患者筛查情况比较
通过开展对临床医务人员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强化教育,使临床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提高了对脑卒中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脑卒中高危患者的筛查,提升了专业服务能力。同时这项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团队服务意识的增强,使得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4-5]。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需要注重患者躯体疾病,而且需要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问题[6-7]。医护人员应当视患者为完整统一体,不仅包括躯体健康,而且还要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8]。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情绪角色、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等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通过开展对临床医务人员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使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增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实现了对患者针对性的个性化宣传教育,并且这种培训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脑卒中高危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
我国脑卒中患者超过70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150万~200万[9]。因此,关注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及高危因素,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脑卒中相关知识培训,使他们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明显加强[10-13]。从表3不难看出,培训前对脑卒中高危因素的筛查率仅为35.0%,培训后提高到56.7%,筛查内容全面、细化、科学,大大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了脑卒中并发症,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现在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行及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延伸,临床科室中新进员工增多且趋于年轻化。慢性病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对临床医务人员脑卒中相关知识培训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14-15]。这需要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和科室的支持,也需要相关管理制度的保障。参与的部门必须通力合作,这项管理模式的探索才能科学有序地进行。
总之,从本次的研究来看,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脑卒中相关知识培训,强化了临床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风险意识,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医务人员对脑卒中高危患者的筛查率,促进了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本院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