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韶华,李 琨,朱 丽
(安阳市人民医院 河南安阳455000)
髋关节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为髋部骨折,多发于老年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多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促进关节修复,纠正畸形关节,但手术创伤较大,导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2]。有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风险较大,易发生多种不良事件,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跌伤、压力性损伤等[3]。因此,临床需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以减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给予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及护理标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6月1日~2017年5月31日收治的15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选择我院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的150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初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术;②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③患者及家属同意,签订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肾、脾器质性疾病;②凝血障碍、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组男85例、女65例,年龄55~70(65.01±3.11)岁;观察组男83例、女67例,年龄55~70(64.98±3.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及护理标识。术前:①成立以问题为中心的护理小组,主要成员为7名具备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骨科护士,1名骨科副主任医生对小组成员进行护理培训并制定相关护理计划。②划分7个护理小组,轮转期护士3名、高年资护士2名,组长由中级护士担任。③责任护士工作时需以患者为中心,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状况,找到患者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轮转期护士需协助责任护士的工作,根据所得结果及时改善护理措施。④术前0.5 h,给予患者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术中:患者给予全麻,术中不缝合关节囊,留置引流管。术后:①问题总结及跟踪。组长需要每日巡视,严格执行危重室的“五查房”,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并时刻检查责任护士的护理质量,对于护理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积极沟通,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归纳总结,并定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患者问题,调整并补充护理方案。②护士培训。定期进行护士培训并考核,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理论培训、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提高患者的专业能力、服务意识,从而提高整体小组的护理质量。应用护理标识的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风险管理培训:护理干预前,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风险管理知识培训,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关事件发生状况,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并制定护理风险预防的措施,同时合理运用护理标识。②区域护理标识:a.病房护理标识。对于各类骨科护理标识,通过通俗易懂的图案,结合简洁的文字,用于警示患者、护理人员。b.护士站护理标识。在护士站设置跌倒专区、压力性损伤专区、坠床专区等,并在各专区采用图案结合文字进行表达,同时采用红色警示标识起提醒作用。③护理风险评估及针对性干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评估,了解患者护理风险,并采用针对性护理标识,同时引导患者了解标识的意义,如存在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于醒目位置悬示高危标识,并加设扶手、加高床栏等;对存在过敏药物的患者,于床尾悬示红色标识,并通过图案或文字标记过敏药物。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分<评分≤90分为一般满意,65分<评分≤80分为基本满意,评分≤65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非常满意31例,一般满意40例,基本满意52例,不满意27例,护理满意度为 82.00%(123/150);观察组非常满意51例,一般满意53例,基本满意34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度为92.00%(138/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髋部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较高。有研究表明,90%以上的髋部骨折发生于65岁以上的人群,其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股骨转子间,且我国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4]。目前,临床首选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此类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可恢复髋部关节功能的作用,并且与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经济负担较轻的优势[5]。但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以下几方面不足,一方面术前需要全身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降低手术风险,同时需要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另一方面对于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需要确定股骨的长度、假体的前倾角度[6]。有研究表明,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缺乏自我护理能力,导致护理风险较高[7]。因此,临床需要合理的护理方式干预患者,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针对患者的问题不断完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患者的意识。同时,该护理模式通过小组划分的方式,进行职责划分,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便于护理人员进行小组的讨论;针对性护理管理及护理人员定期专业培训,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跌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及护理标识的干预,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标识是通过图案与文字的结合,加强警示作用。本研究通过针对性护理标识,且结合图案的标志,通俗易懂,易于患者理解,能够提高患者警惕性,提高存在风险事件患者的防备意识。叶云清等[8]选取40例高龄关节置换患者,于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结果表明,对于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及护理标识干预,能够被多数患者接受,且满意度高于传统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中心的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及护理标识干预,能够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