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2021-03-01 00:26薛春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教育现状创设情境

薛春珍

【摘要】当今小学数学教育备受瞩目,小学数学老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简要阐述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引导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几个策略。

【关键词】教育现状;转变观念;创设情境;转变方法;培养思考能力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时候都会出现教学单一以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仍在课堂上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台下紧张地听讲解,做笔记,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缺少一定的思考与锻炼的机会,教师也没有及时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他们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学习乐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性总结,我摸索出了几条教学策略,用于课堂教学,颇有效果。

一、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時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大有益的。常言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需要一缸水。”这句话也强调了备课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备课可以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上所花时间的多少都会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俗话说:“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做好备课环节。基于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达到“善教者学艺而功倍,不善教学劳而功半”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例的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识的运用模糊不清。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概念。上课伊始,我拿出准备好的糖块和一杯水,学生们看到我这些道具很好奇,这时候充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学们,我这里有5块糖,一共是30克,这杯水是300克的,大家帮我分析一下,糖放入水中后,糖水有多重?”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大笑起来:“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呀,一共330克。”我在看到学生们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说:“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看起来难,今天就以这杯糖水为例,来层层剥开比和比值这节的真面目。”随后,我不断引导学生从比的定义为突破口,各小组探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情境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整节课学习气氛高涨,回答问题踊跃,也带动了我的讲课积极性,整体效果非常好。

三、转变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针对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而言的,它要求的是完善和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倒数这节课时,倒数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简单地给学生套用定义,他们可能只是死记硬背的记住定义,但是对于知识的彻底理解与领悟却相差较远。这节课的讲解,我采用的是开放式讨论学习的方法。有的说:“倒数是什么意思?”有的提出:“学倒数有什么用处?”于是,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处。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我引导学生从课本开始,认识概念,找清定义,明白倒数的意义。在理清基本知识后,我有拓展一些带分数、小数、整数……直到最后讨论了“1”和“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怎么用简单的方式找到倒数?通过大家自己的讨论与学习,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方法。

四、提供材料,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良好的思考能力,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考和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材料,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求圆环面积的过程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花坛是圆形的,直径3米,在花坛外修建一条宽1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这道题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往往在求大圆的直径时得出3+1=4米,忽略了小路在花坛的直径两边都延伸了1米。由此看出,学生感性材料的缺乏致使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全面考虑问题。因此,学生对具体丰富的思维材料接触越多,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从而达到从具体的事物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的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是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知识引导给学生。教师在探究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立足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素质,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晓.浅谈小学数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中),2017.

[2]李娟.浅议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软件:电子版,2016.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教育现状创设情境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